嘉義市-企業設立中南部總部首選
- 資料發布日期:112-12-08
- 最後更新日期:113-03-15
嘉義市係以「雲嘉南觀光休閒消費中心」為定位,第三級產業服務業之就業人口比例,始終保持於70%以上,商業服務業佔80%以上,以第三級產業發展為主的服務型消費都市,目標成為西部走廊的新都心,服務從「南彰化、雲嘉嘉到北臺南」的近150萬人口。
嘉義市的投資優勢
根據嘉義市政府專案研究報告指出,將企業總部設置於嘉義市,可以操作北達中彰投雲,南聯南高屏整個中南部市場份額;從交通成本面來看,嘉義是臺灣中南部交通運輸的中心,更是嘉南平原物產饒富物產集散及加工重要樞紐,可以大大節省產地運輸成本;另從人才面來看,嘉義地區學術及研究單位齊聚,研發資源充足,共有6所大專校院,每年畢業學子逾2萬人,其中中正大學更入選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S發布的2024年世界大學排名,為企業培育高素質的高等就業人才資源。從出口面來看,布袋港是台灣連結馬公、金門以及廈門航程最短的港口,結合水上機場更是臺灣中南部農產輸出亞洲最便利的門戶,所以,嘉義市是企業設立中南部企業總部首選。
積極打造雲嘉南新生活中心
嘉義市政府積極打造雲嘉嘉產業生活圈,透過十大旗艦計畫讓未來的嘉義市持續升級,以「三橫三縱三環新路網」,以及「雙鐵輕軌先行」的「生活新路網」建設城際交通運輸系統,並以強化經貿、交通、醫療、教育、居住等五大產業的「西區大發展」磁吸鄰近人口移居;由「文化新絲路2.0」、「舊城創新生」等方案領航的東區大進步計畫,打造「樂齡勇壯城」及成立「文化新基地」,並以「教育新世代」培植影響未來人才,以生育、托育等政策及成立新創設計中心「磁吸青世代」,並培養「影視新協力」帶動城市行銷及觀光人潮,並以「新永續淨零」為方案,向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邁進,並以「小城市 大創新」持續打造永續卓越的嘉義市。以「十大旗艦計畫」串聯周邊嘉義縣產業園區、打造優質生活圈,讓嘉義市面對激烈競爭下成為雲嘉南新生活中心。
強化都市機能,推動城市升級
近年來,推動西區大發展計劃,除西區全民運動館即將開工,同時推動北港路兩側整體開發計劃以及嘉北車站周邊地區區段徵收,建設嘉義健康幸福城;以嘉義大車站計劃推動小澎湖、小副瀨及北港車頭地區,約19公頃面積都市更新,打造鐵路高架橋下空間營造計畫,帶動鐵路沿線都市乙種工業區再發展,擘劃阿里山軸帶百年躍升建設,推動鐵路高架化工程縫合城市,增加城市機能與服務,提升流動,加強綠帶與環境質感,帶動城區觀光商業繁榮。另東區大發展以「舊城創新生」以地方創生助攻城市創新,以新二通與舊城區為基礎,擴大街區場域,內容升級與創新,並打造4大公部門場館活化,三策略帶動舊城創新生。其中,願景館華麗轉身城市客廳、西市場成為數位翻轉基地,舊興中派出所活化為青創基地及東門派出所規劃為文化基地,推進創生經濟。舊屋力將屆滿十週年,啟動至今共補助150案,以木都2.0先導示範,先求質變,跨局處推動木都3.0再求量變,讓木都再生,帶也讓城市華麗轉身為木光之城。
議會與市府齊心,為經濟來打拼
在嘉義市議會的財政支持下拼經濟,市民共享所得創新高,111年平均每個家庭可支配所得創107萬7,735元,成長6.11%;111年平均每人可支配所的成長9.34%,全國排名第5,僅次於雙北及新竹縣市。2023年購物節創造10億元以上消費,發票登錄總金額達7.5億以上,又締造新高。嘉義市政府團隊齊心拼建設、拼經濟,讓嘉義市經濟屢創新高,並肩「共同寫歷史,作伙拚未來」,讓嘉義市持續升級、蛻變,市民找回城市光榮感,更讓讓永續融入治理,並讓永續轉為商機,實現新永續淨零,實現「全齡共享、世代宜居」城市願景。
- 資料來源:嘉義市政府建設處工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