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大陸管制低效企業 臺商當心
- 資料發布日期:111-07-05
- 最後更新日期:111-07-05
據經濟日報6月30日報導,中國大陸地方財政困難,愈來愈多地方政府開始藉由查稅、查環保等行政措施,對低效企業用地進行管制,資誠會計師段士良提醒營運狀況不理想的企業要特別當心。
過去中國大陸地方政府財源充足,會以租金補貼的方式,降低欲扶植產業的用地成本,但現在因財源不足,租金補貼無以為繼,於是想方設法讓占著土地,卻沒貢獻的低效企業知難而退。
被管制的低效企業必須在一定時間內進行改善,對地方稅收做出貢獻,否則地方政府將可用成本價格收回土地或移轉給指定的優勢企業,而且在問題解決之前,低效企業不得以變更出資比率或股權移轉方式間接變更土地使用權。
地方政府可能會使用行政手段,例如:查稅、查環保、動用國土局或工商局等,逼迫低效企業簽下「工業用地提質增效履約監管協議書」,低效企業在一定期限內若無法改善營運狀況,當地政府有權以當初出讓土地價格收回土地,或強迫移轉給當地政府指定的優勢企業。
段士良指出,過去20年來中國大陸的工業用地價格飆漲,當初以較低價格取得土地的臺商,如果本業已經不再經營或營收逐漸下降,多會被列為低效企業。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中國大陸土地增值稅率最高達60%,另外還有企業所得稅25%,想要儘早處分土地入袋為安的臺商可以評估自身狀況或是選擇自行引進優勢企業。
考量公司完成清算,才能匯出資金等因素,多數臺商會選擇以出售股權的方式間接移轉土地廠房,不但只要10%的資本利得稅,資金更可直接匯到境外。不過因為中國大陸是外匯管制國家,股款匯至境外有許多不利賣家的要求。
因中國大陸規定臺商賣股時,要先將股權轉到買方名下,但臺商遲遲等不到買方匯錢,收不到買方匯款的案例層出不窮。段士良提醒,臺商一定要注意股權交易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