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大陸臺商回流臺灣或布局新南向國家
- 資料發布日期:111-09-23
- 最後更新日期:111-09-23
據9月19日工商時報報導,過去臺商以中國大陸為生產基地,美國為終端市場的產銷型態,工總調查發現,2020年以來,在陸臺商近半加速「中國+1」布局,並以臺灣與新南向國家為主,以降低諸如疫情、地緣政治變遷對供應鏈造成的衝擊。
工總因此建議政府,面對產業供應鏈多元化、美中脫鉤等浪潮,協助臺商拓銷東協市場,應從產業對接的角度思考,並以「大帶小」的思維,協助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分散市場布局的新戰略。
根據歷年調查,不論是2020年24.6%的臺商希望「轉移大陸產能/供應鏈」,還是今年超過6成臺商將「增加中國大陸以外地區投資」,目標都是以臺灣與新南向國家為主。
工總分析指出,在RCEP生效下,臺商大多看好新南向國家的發展,也增加臺商布局新南向國家的意願,以便享有關稅優惠,同時也分散大陸投資風險。
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多年,近來出口新南向國家的金額也創新高,但為因應全球產業鏈變化,建議政府應從產業對接的角度思考,配合新南向各個國家的產業發展重點,以及全球產業鏈遷入帶來的新商機,研擬拓銷東協市場的新戰略,以增進對東協出口的實益。
工總表示,在國際變局下,臺商有必要逐漸降低對中國大陸生產基地的依賴,但是對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其實是沒有能力獨自從中國大陸遷出、或增加中國大陸以外的投資,建議政府以「大帶小」思維整合各業別的海外投資計畫,透過大廠帶小廠赴海外布局,以期在當地建立「上中下游」完整的產業聚落,進而強化臺灣產業供應鏈的多元與韌性,避免未來斷鏈情形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