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臺商清算出售股權要小心謹慎
- 資料發布日期:112-03-24
- 最後更新日期:112-03-24
據3月15日中時新聞網報導,中國大陸經濟環境改變、地緣政治影響、家族企業接班受阻等因素,讓部分大陸臺商考慮退場或調整供應鏈。臺灣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段士良表示,若要以結束營業為目的,出售與清算是唯二選擇,但強調過程面臨關卡不少,除清算前應自我評估可能風險外,若要出售股權或廠房時,從交易風險、外匯管制等因應都不得不察。
段士良表示,臺商應了解如買家外部顧問、工商管理局、稅局等各面向的立場與利害關係,洞悉彼此間的利益衝突,並有方式解決問題,最終才能讓臺商得以在境外安全收款。同時建議中介就只負責介紹潛在買家,不涉入具體交易內容,交易安全則應另外由獨立專業人士把關。
而在考慮清算或出售前,段士良指出,企業透過減資先取回大部分資金則是另一可能選項,且沒有稅負問題。但減資在中國大陸各地難度不一,由於相關法令不夠完整、審批機關判斷尺度不透明,加上各地政府有招商引資壓力,想獲批減資自然有一定難度,必須事前詳細規劃。
臺商要在中國大陸清算退場也是一樣。段士良表示,由於中國大陸相關部門對清算業務沒有規定回覆的時間,耗費個1、2年是常有的事。臺商比較擔心的還是稅局跟海關兩關,一旦被卡住就無法完成清算,會導致公司資金無法匯出,建議臺商應事前評估過程中的風險。
若要出售股權,主要有兩種情況。第一是看上臺商的客戶名單、生產技術、品牌價值或經營能力等無形資產,另一種是以股權轉讓方式取得廠房土地,目的在於降低稅負。
段士良提醒,轉讓股權以出售廠房土地這類交易其實最複雜、風險最高。主要是在大陸外匯管制下,無法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臺商必須先將中國大陸子公司股權移轉給買方,再經過一關關政府手續,才能將股款匯出到臺商的海外母公司。過去受騙上當者不乏臺灣上市櫃公司,更有董事長因此被小股東提告。
此外,共管帳戶無法確保交易安全,只要買方照會銀行表示目標公司有問題、要求銀行不得匯款,一旦買賣雙方設立的共管帳戶合約有結束日期、共管期結束,銀行只能將帳戶款項返還買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