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供應鏈再重組 學者:臺商採「三新」動向因應
- 資料發布日期:114-02-26
- 最後更新日期:114-03-06
據2月25日聯合報報導,面對川普2.0,全球供應鏈再重組下臺商該如何因應,全國工業總會大陸事務處處長黃健群表示,目前美國很多訊息是「高度不確定性」,在大陸臺商會採取「新東向」、「新陸商」、「新產業」的三新動向。
黃健群在臺灣經濟研究院、中共研究雜誌社主辦的「川普新政府對全球及兩岸經濟情勢影響評估座談會」上指出,資本額或毛利率較高、以美國為市場的臺商電子產業,以及伴隨製造業需求的相關服務業,將再掀起一波「新東向」。
其次以代工為主的中小企業臺商,若是處於低利狀態,不利於「東向」,隨著進口替代貿易政策,會進一步在地化,甚至在中國大陸上市,成為「新陸商」。
最後則是成為「新產業」。黃健群指出,尤其在大陸當局目前正加速推動新興及未來產業,在大陸臺商勢必透過產業升級,增強產品的競爭力與不可替代性來因應。
黃健群表示,其實2017年美中貿易戰一開始,臺商已練就金剛不壞之身,做最好準備跟最壞打算,尤其面對供應鏈重新布局是高度彈性,韌性來自於議價能力。
舉例,某個紡織臺商在貿易戰一開始,就把大部分生產線遷到越南,只留在江蘇2到3條生產線,但現在大陸經濟放緩,越南大部分生產線又遷回江蘇,原因是民眾還是捨得花錢買運動服去運動,「全世界都輸出勞工,只有臺灣輸出老闆。」
黃健群提到,所有臺商都在思考,什麼是最有利潤的供應鏈,因應地緣政治很多都是在檯面下進行,最快要等到4、5月態勢才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