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兩岸經貿網

:::

附錄四:認識狂犬病

  • 資料發布日期:112-01-03
  • 最後更新日期:112-03-24

(一)什麼是狂犬病: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病毒性腦脊髓炎,人類一般是被感染狂犬病病毒之動物抓咬傷而致病,發病時會有焦慮、頭痛、發燒、咬傷部位異樣感、恐水、肌肉麻痺、抽搐等症狀,最後因呼吸麻痺而導致死亡。當疾病的症狀一旦發展出來時,其致死率高達100%。

(二)傳染媒介:在開發中國家,犬、貓為主要的傳染窩。野生動物如蝙蝠、浣熊、狼、土狼、胡狼、鼬鼠和其他會抓咬人的哺乳動物也是媒介。

(三)傳染方式:主要是被患有狂犬病之動物抓咬傷,其唾液中含有病毒,可隨動物抓、咬(或經由皮膚傷口、黏膜)而進入人體。

(四)潛伏期:人的潛伏期一般為1~3 個月。潛伏期的長短,視傷口嚴重程度、傷口部位神經分佈的多寡或與腦的距離、病毒株別、病毒量、衣服的保護程度及其他因素等而定。

(五)被動物抓咬傷之注意事項:

  1. 立即以肥皂及清水沖洗傷口15 分鐘,再以優碘或70% 酒精消毒,除非萬不得已,不要縫合或遮蔽傷口;如需縫合,縫合儘可能地寬鬆,不可影響血流及其他分泌物順暢地流出。
  2. 送醫做進一步治療,施予破傷風類毒素,並由醫師評估感染風險,必要時,再給予狂犬病疫苗及免疫球蛋白。
  3. 國人於中國大陸遭抓咬傷,建議可至省市級以上之疾控中心、省市級公立醫院就醫。
  4. 儘可能將抓咬人之動物繫留觀察10 天,如動物染患狂犬病,通常在5-8 天內會有病徵變化。但若動物兇性大發,不要冒險捕捉,以免增加被抓咬傷的機會。
  5. 我國近年3 例狂犬病境外移入確定病例,皆於中國大陸或菲律賓被犬隻咬傷後,未及時就醫或未接種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及疫苗後發病。

(六)有關人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及人用狂犬病疫苗:

  1. 使用原則:民眾若於狂犬病流行地區被犬貓或其他哺乳動物抓咬傷,可持境外之就醫證明、狂犬病疫苗接種紀錄及護照,直接前往「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種服務醫院」,由醫師診察後接種。
  2. 人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之使用方式:咬傷後儘快浸潤於傷口,以中和傷口病毒,若有剩餘免疫球蛋白製劑時,應將其注射到最接近患肢同側的深部肌肉(如肌肉注射於同側的上臂雞肉或同側大腿外側肌群),以避免影響疫苗的效果。
  3. 人用狂犬病疫苗之注射時程共需注射5 劑,第1 劑在咬傷後隨即注射,其餘則在咬傷後之第3、7、14 和28 天時各施打1 劑。如個案於中國大陸接受狂犬病暴露後接種流程為4 劑疫苗接種流程者(0〈2 劑〉-7-21),返國後以4 劑疫苗接種流程銜接,完成未接種劑次。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