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商應及早規劃「企業接班與財富傳承」
- 資料發布日期:111-09-26
- 最後更新日期:111-10-03
近年來全球面臨疫情爆發、美中貿易戰等國際情勢變化的衝擊,使許多企業掌權者意識到企業接班與財富傳承對企業未來經營的重要性。
據統計,臺灣上市櫃公司1,740家,其中家族企業佔54%,而目前45%的臺灣企業經營者年齡在60-70歲之間,顯示未來10年將是臺灣企業傳承的關鍵時期。
海基會日前舉辦臺商財經法律顧問會議,針對「企業接班與財富傳承」議題,邀請史芳銘會計師引言,並請本會顧問提供觀察與建議,作為臺商未來規劃企業接班與傳承之參考,討論重點包括:
一、 企業接班與財富傳承都是為了達到「永續」的目標
企業接班與財富傳承是個跨境、跨領域的「雙跨」議題,不僅涉及境內、境外企業與資產,也橫跨法律、金融、會計、稅務,甚至是企業經營等多項專業領域。
「財富傳承」(上位)與「企業接班」(下位)是兩個不同的議題,財富傳承是財產權的管理,企業接班是經營權的管理,若是家族企業,則這兩項議題就會重疊,惟兩者共通點皆是:永續。企業若無法永續,則財富必須永續,因為財富永續才可以創造其他企業。
二、 家族企業掌權者尚未體認企業接班的急迫性或面臨二代不願承接的困境
許多家族企業掌權者普遍認為自己還年輕,且企業的經營管理尚待完善、接班人不夠成熟等原因,延遲企業接班及財富傳承的時程。而多數二代擁有高學歷,與老一輩觀念差異大,對於傳統產業多半不感興趣,甚至排斥無意願接班,造成企業掌權者就算有意傳承,也面臨無人接手的窘境。
在中國大陸經營事業並非易事,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自然會鼓勵下一代接班,長輩在與二代溝通上,心態必須與時俱進,持續接收新知,兩代相互溝通,多瞭解彼此想法,以減少隔閡。
三、二代接班可引用外部資源,委任專業人士輔導
臺商企業時常遇到下一代不願接班的困境,若願意接班,也可能面臨公司老臣掌權,與二代接班人意見不合,造成企業接班卡關。如何尋找專業且與公司無利害關係之人來輔助二代接班,是至關重要的課題。
企業傳承必須仰賴專業經理人的輔導,可聘請專業團隊,包含律師、會計師、稅務專家等輔導企業二代接班,相較於財富傳承較不敏感,容易取得信任,亦較好輔導。另外,建議企業在接班及傳承時可同時聘請「攻擊型」及「保守型」兩種不同性格的專業人士,在不同領域提供必要的協助。
四、 財富傳承涉及稅務問題,企業應及早進行規劃
財富傳承會面臨到贈與稅的課徵,臺灣採行課贈與稅制,所以企業接班可能為了避稅而建置許多複雜的結構,造成未來二代接班的難度。
對海洋國家而言,企業對外貿易與對外投資是經濟與國家永續發展的基礎,臺商轉投資海外企業的規模,甚至比投資臺灣的規模大,課稅制度就會牽動著企業投資的決策。明年CFC新稅制即將上路,企業在境外的資產符合一定條件者均需列入課稅範圍,企業應提早進行規劃。
五、善用家族治理工具可降低傳承糾紛
臺灣許多家族企業會使用閉鎖性公司作為規劃傳承的工具,因閉鎖性公司擁有多項特點,包括企業章程可以規定股東人數上限50人、股權轉讓限制,避免股權外流至家族以外之成員,並可以發行特別股,使企業接班人可以行使複數表決權等,來因應公司階段性需求。
許多企業資產龐大,財富傳承時必須妥善分配,確保下一代不任意揮霍,建議企業可辦理財產信託,建立完善的財產管理制度。再者,可利用遺囑表達分配遺產的意志,減少家族間不必要的爭執,其中遺囑執行人的選擇至關重要,建議由公正客觀,且無利害關係的第三人擔任。
而家族辦公室具有資產管理、稅務規劃、風險管理、家族關係管理及教育後代的功能,涉及多種面向,完善的企業交班需要及早妥善規劃。有好的家族治理才有好的公司治理,故善用治理工具可減少傳承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