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糖飄香的風城長照據點 王翎鳳在臺紮根發揮量能
- 資料發布日期:114-04-08
- 最後更新日期:114-04-08

◆文/陳壹貞(媒體工作者)
走進新竹縣寶山鄉新城風糖休閒園區,2層樓的樂齡教室坐落在20公頃大的寬闊農場中央,採訪這天上午,適逢新城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每個月的長輩慶生活動,教室中有客家山歌話劇演出,近100名地方長輩齊聚觀賞,儘管窗外東北季風獵獵,室內氣氛相當溫暖而愉快。
海南媳婦紮根新竹客庄 攜手丈夫服務長輩
在一群長輩當中,滿頭烏黑長髮、穿灰色針織外套足蹬黑馬靴的王翎鳳就顯得相當突出,王翎鳳所帶領的新竹縣寶山鄉新城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服務在地近300名長輩。她曾在2023年獲衛福部頒贈當年度「社區金點獎」的英雄個人獎,是當年全國評比前五名的長照工作者。時間再往前推,王翎鳳曾在2019年獲當時的行政院農委會水保局頒發「農村領航獎」,王翎鳳說,她應該是首名獲頒此獎的新住民,2020年獲獎者們由時任總統的蔡英文親自接見表揚,她更代表所有獲獎者向蔡總統做簡報。
王翎鳳出生在大陸海南島,家中從商,從小成長於殷實環境的她,學業表現一樣傑出,畢業於北京對外經貿大學。大學畢業後,王翎鳳透過朋友介紹,結識來自新竹、在科學園區任職的丈夫李榮峯,經過兩年遠距離交往,她決定結婚、與丈夫在臺定居。
2009年中旬王翎鳳來臺,她花了半年時間努力融入客庄生活,適應與人互動及客庄飲食,爾後迅速伸出觸角,加入公公婆婆的社區工作,與離開竹科的丈夫共同打拚、擴充服務能量。
「剛開始我們據點每周服務一到兩次,能照顧的長輩人數也不多,大概十幾個,現在周一到五都有全天服務,服務人數也已經成長到將近300人」王翎鳳說,這些長輩們每週輪流來據點約一到二次,除了參加樂齡課程與活動,中午一起吃飯,每周還有兩天有中西醫師駐點看診。
推動通路轉型 寶山百年黑糖飄香全國
在園區中,每天有近百人共餐,且共餐部分目前並未收費,王翎鳳說,政府相關計畫補助與自籌款的比例是3比7,除政府補助外,園區農產品小舖的收入,是很重要的來源。
寶山鄉新城社區有百年製糖歷史,是全臺最北的製糖社區,早年寶山鄉的丘陵坡上都種著甘蔗,後隨著製糖產業沒落而式微。王翎鳳的公公、前寶山鄉長李文榜卸任後致力於復興這項地方產業,不只讓甘蔗田重新現身新城社區,王領鳳的婆婆、曾任新城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的李傅秀妹,更帶領社區長輩們陸續研發出一系列黑糖商品。如今,在新城風糖小舖裡,除售有最傳統的客家烏糖,與王翎鳳婆婆最初研發出來的黑糖商品─黑糖爆漿包之外,還有純米黑糖糕、黑糖蜂巢蛋糕、黑糖桂圓、黑糖沙其馬、黑糖冰淇淋、黑糖咖啡等系列商品。
如今,王翎鳳對地方製糖史朗朗上口,她說,百年前寶山的黑糖產業不僅創造地方經濟繁榮、養育下一代,還創設新城國小,地方更相傳,寶山黑糖曾是上貢給日本天皇的指定產品;寶山屬於丘陵地,不像南部的糖廠有五分車運載甘蔗,寶山甘蔗只能依靠人力採收運送,而氣候的不同,也使寶山的蔗糖、黑糖與其他地方有著不同風味。
至於柑橘,也是寶山一大特色,鄉裡處處可見柑橘果樹栽種,王翎鳳說,起初他們跟果農合作,透過社區媽媽進行初級加工,後段送給專業果醬工廠代工,現在小舖有柑橘果醬、果乾與柑橘饅頭、柑橘冰淇淋等多樣柑橘系列商品出售,更曾在喜來登、萬怡等飯店販售。
王翎鳳現在也是新竹縣寶山鄉新城社區發展協會的執行長,她說,如今地方的黑糖產業正在百年累積下來的深厚基礎上轉型,新城風糖休閒園區與社區發展協會致力於食農教育,透過社區的支持系統,支撐起小舖運作。雖然王翎鳳稱之為「小舖」,但其實新城風糖的電商網站架設得頗具規模,並與超商通路合作,將寶山的在地產品推廣到全國,王翎鳳說,小舖的商品收入盈餘,就用以回饋給地方長輩,讓社區關懷據點能穩定營運下去,等於是一個社會企業、自給自足的概念。
整合政府民間資源 長照服務更創新多元
以社會企業的經營模式為基礎,王翎鳳也感受到政府對高齡者照顧的加強。她投入社區服務工作十多年,回憶一開始的情況,政府每個月只補助社區關懷據點1萬元,後來隨著高齡化情況逐漸受重視,長照2.0、3.0的政策推動,經費補助大幅增加;此外,隨著鄉村發展越來越受重視,他們也接受水保局的專案補助,整治園區的景觀環境、步道等。
有著園區日益完善的設施,新城社區關懷據點的課程項目也愈來愈多元,每天在他們園區中,同一時段至少規畫有兩個課程項目,例如有一半的長輩在作桌遊、另一半長輩就安排美勞手作課程;或者一半長輩在唱山歌、另一半長輩就去栽種瓜果蔬菜。王翎鳳跟元培、玄奘、中華等三所大學合作,請護理系、社工系等相關科系的教授設計多元課程,有音樂療癒法、寵物療育課,也有瑜珈等舒緩運動,「我們的課程比較創新,不只非常有趣,更朝專業的方向去規劃」。
寶山鄉是一個長型丘陵,蜿蜒的山路遍布鄉里,每天到王翎鳳的社區照護據點活動的長輩很多,有的由據點接送,有的是家人送來,也有些身體比較健康的長輩自己開車、騎車前來,最遠有人從車程40分鐘的地方遠道而來,「大部分來的長輩,因為來這邊打開社交生活,生活變得不無聊,心情比較好,與家中晚輩的相處變得和睦融洽」王翎鳳說。
在地創生、積極進修 融入寶山生活
寶山鄰近竹科,大部分地方青年都選擇到科學園區謀職,不過,新城風糖休閒園區卻有著將近20名留在當地、或者返鄉就業的青年。王翎鳳說,在農村的工作要找到適合的人,需要對土地有熱忱、對銀髮退休生活有聚焦理念,才有辦法合作;休閒園區中建構有農場系統,除能栽種瓜果蔬菜,並可以設計園藝課程,推出烘焙、咖啡等專門課,「需要有興趣的年輕夥伴有共識一起做,才可以長遠地走下去」。
除了協助地方留才,王翎鳳也不忘積極進修自我。2022年王翎鳳報考了大學的社工系,準備拿下她第二個學士學位,她說,自己希望考取社工師執照,因為在她的事業規劃中,社區服務據點未來將朝住宿型照護機構發展,她雖然主要負責經營管理工作,但好的經營管理者應該跟專業緊密扣合,因此希望透過重返校園學習,更深入了解照護體系中需要的各面向。
在臺灣生活十餘年年,王翎鳳已經完全融入這塊土地的生活,除了社區發展協會、社區關懷據點的工作,她也擔任寶山鄉新住民協會理事長,王翎鳳說,寶山鄉有很多陸配姊妹,每年海基會都會舉辦陸配姊妹座談會、聯誼會,現場可以讓來自臺灣各處的陸配姊妹相互交流、分享彼此專業領域,她覺得這是很用心規劃的活動,值得一再參與。
本文轉載自海基會《交流雜誌》19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