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兩岸經貿網

:::

投資嘉義 正是時候 —嘉義縣投資環境介紹

  • 資料發布日期:110-07-16
  • 最後更新日期:110-07-16
109 年11 月,台泥嘉謙綠能公司在義竹鄉舉辦漁電共 生動土典禮,這是全臺首座大型漁電共生案場。

文《編輯部》

嘉義縣東倚玉山,西瀕臺灣海峽,位於嘉南平原中心位置,是南北交通運輸要道。因北回歸線通過,為嘉義縣帶來獨具的地理特色,縣內集結山、海、平原等自然景觀與多元產物資源,氣候宜人且土壤肥沃,是臺灣重要的糧倉。全縣有18個鄉鎮市行政區,人口約50萬,民風純樸且保有臺灣古早味的熱情。

嘉義除了物產富饒,觀光旅遊資源更是豐富,往東是鄒族的原鄉阿里山,有著令人讚嘆的日出雲海與壯闊擎天的神木,阿里山高山茶更是馳名國際。往西有東石漁港蚵棚的海濱及鹽田、布袋紅樹林保育區等豐富的生態景觀。另外,位於太保的故宮南院,以「亞洲藝術文化園區」為定位,吸引國內外觀光客前來參觀,成為中南部新興的文化觀光據點,為嘉義縣打開一扇邁向亞洲、接軌國際的大門。

基礎建設完善 宜居宜業

一、交通便捷 四通八達

嘉義縣是臺灣中南部交通運輸的中心,也位居兩岸經濟交流最前鋒的地理位置。交通網路密集,南北運輸便捷,布袋港及水上機場是兩岸產業快速交流的交通門戶。

縣內擁有完整的海、陸、空等交通建設,除設有高鐵嘉義站外,另緊鄰國道1號、3號及台82、台61等重要東西向及南北向道路。

(一)陸運部分

高速公路:國道1號計有大林、民雄、嘉義、水上與嘉義系統等五處匝道,國道3號則有梅山、竹崎、中埔與水上系統等四處匝道,可便捷往來台灣西部各地。

快速道路:東西向台82線連接國道1號、3號及台19線、台61線等重要道路,串聯嘉義縣陸運交通網絡。       

(二)高鐵部分

高鐵嘉義站位於太保市,到臺北時間約1.5小時,到台中約22分鐘,到高雄約30分鐘。高鐵站所連結的BRT公車捷運系統,從高鐵嘉義車站至嘉義市中心的臺鐵嘉義車站車程約30分鐘。

(三)港口部分

布袋港:布袋港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過去有「小上海」稱號。相較於臺中港、臺南安平港或是高雄港,布袋港是台灣連結馬公、金門以及廈門航程最短的港口,更是臺灣中南部農產輸出亞洲最便利的門戶。

(四)空運部分

水上機場:是雲林、嘉義縣市及臺南市北側三大區域唯一的空中交通門戶,可往來金門、澎湖並結合嘉義觀光資源,就近展開阿里山觀光旅程。

二、人才齊備 產業研發資源豐沛

嘉義地區學術及研究單位齊聚,研發資源充足,縣內共有8 所大專校院,每年大學畢業生畢業人數約2萬人、研究所畢業約8千人。

其中,中正大學、嘉義大學、農試所嘉義分所、中油煉研所、台糖生技廠等研發能量均不容小觀,這些學研單位之學生及進修推廣服務,除能支援園區專業領域(機械與電機、生技、工業設計、化學、材料)與服務領域(行銷與企管)人才需求,亦可提供產業發展技術支援。

三、水電充足 供應無虞

水電需求向來為臺灣工業發展的主要考量因素,嘉義縣內共有3座水庫、13座淨水場,年供水量達10萬8,961公噸,整體的供水相當充裕。

另外,縣內各工業區供電充足無虞,由於北回歸線通過,陽光豐沛,每天平均日照時數達5.7小時,因應國際綠能趨勢,嘉義積極發展太陽光電,併聯容量達579.847MW,年發電量達7億5,206萬度,減碳量約38萬2,799公噸,有利企業綠能需求。縣府也推動公有房舍及畜牧場屋頂建置太陽能光電,更積極輔導鹽業用地、滯洪池及不利耕作地場址設置再生能源。

產業環境成熟 投資首選

一、打造嘉義新都心

縣府所在地與高鐵太保站特定區共同架構成的嘉義新都心,是一個願景的舞台,目標在創造適合交通轉運、商務、居住與文化、休閒的高品質生活空間。隨著公車捷運計畫完成、高鐵通車、故宮南院開館後,縣治特區呈現出迷人的都市風格及面貌,與嘉義市共同呈現一個雙核心的都會生活帶。嘉義新都心政策包含:1.推動朴子太保東、西門戶,打造故宮後花園計畫。2.開發鹿草有機農區。3.充實公共設施,以文化、教育、醫療城市吸引商機進駐。4.建構產業通訊環境與基礎設備。5.推動「國際村」優質示範社區計畫。6. 建立都市設計規範與綠建築審議機制,並開發以太陽能為能源的陽光電城。

二、臺灣西部科技廊帶 新興產業園區聚落

嘉義縣過去為典型的農業縣,工商業不若其他縣市發達,近年來縣府除了致力於農業轉型及帶動觀光產業發展外,更努力吸引民間資金投資嘉義,主要方向有:採用BOT及OT方案鼓勵民間參與政府建設,帶動觀光服務業發展、引入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養生產業及生物科技產業,吸引產業進駐,讓嘉義邁向工農大縣。

嘉義縣目前已開發的工業區包含:民雄、頭橋、朴子、義竹、嘉太、大埔美、馬稠後(一期)等,陸續開發馬稠後後期及108年行政院核定之中埔公館農場(經濟部)、南靖水上農場(經濟部)、民雄航太園區(中科院)等產業聚落群聚。

其中由縣府自立開發之大埔美、馬稠後產業園區,引進低污染、低耗能、低耗水及高產值的「3低1高」產業。另經濟部因應美中貿易戰及臺商回臺投資,為解決用地需求提供產業發展所需空間,擇定本縣水上南靖、中埔公館等地,以滿足產業用地需求。

(一)大埔美精密機械園區:

縣府將大埔美精密機械園區視為「翻轉嘉義縣的重要基石」,扮演引領嘉義生活圈產業升級及發展之「火種」工業區,一二期總面積共383公頃,目前進駐廠商共115家,未來可創造2萬個工作機會,每年產值1,200億元。

大埔美精密機械園區也是目前全臺最大的精密機械產業專區,園區位於國道3號梅山交流道旁,區位交通十分有利,可直接連通台中的精密機械社群如大里、霧峰、太平及台中工業區。藉由上銀科技、和大工業、程泰機械等大型廠商的進駐,帶進協力供應體系,形成完整的機械業供應鏈及群聚,讓臺灣機械產業延續成長力道,成為國際間舉足輕重的機械生產重鎮。

(二)馬稠後產業園區:

位於朴子市及鹿草鄉交界,緊鄰高鐵站及東西向快速道路交流道,20分鐘的車程內即可到達水上機場及布袋商港,陸海空運輸便利。園區面積共430公頃,為國內最大產業園區開發案,目前一期50公頃已全數售出,一期進駐的廠商中不乏知名大廠,如車燈大廠帝寶工業、伺服器機殼大廠勤誠興業、大成集團、電動巴士領導品牌凱勝綠能科技、知名餐飲集團饗賓餐旅事業、醫療電燒刀製造王廣興健公司、冰淇淋觀光工廠永成利企業、鮮釀啤酒觀光工廠冷研科技等。

馬稠後園區後期目前可售約112公頃,預計引進醫療器材、輔具、生技及智慧機械製造等產業,目前進行園區公共工程及同步辦理售地作業中。預計在113年園區將全部完成開發,屆時可提供200家廠商進駐,創造2萬個就業機會,每年1000億的產值。由於地價相對其他縣市低廉,成為最適合臺商回臺投資首選進駐的園區。

(三)水上南靖產業園區:

總面積約99.41公頃,提供產業用地約61.42公頃,產業定位配合「五加二產業創新」及鄰近之長庚醫療專區,將引進智慧精密機械產業及醫藥生物、精緻農業科技等產業為主。

(四)中埔公館產業園區:

總計面積約67.63公頃,提供產業用地約40.7公頃,將引進智慧精密機械產業及醫藥生物、精緻農業科技等低汙染高產值產業。

三、行政協助與輔導資源

(一)獎勵投資優惠

110年首創「嘉義縣振興經濟獎勵投資新開發產業園區補助作業要點」,針對購買產業用地之土地開發設廠者,自生產營運後其應納地價稅、合法建築物之房屋稅於滯納期滿前繳清,得依規定就其已繳地價稅之50%,房屋稅40%部分申領補助,其補助以5年為限。

(二)青年創業及中小企業貸款

109年啟動「青年創業與中小企業貸款」,由縣府與信保基金合作規劃總貸款額度1億6,670萬,提供青年及企業保證成數9成,最高可貸200萬做為營業場所、機器設備或營運週轉金。  

 嘉義縣投資環境成熟,學術資源充沛、區域交通網路便捷,產業發展用地完備,觀光資源豐富,醫療資源充足。除原有的農業根基外,加上大埔美、馬稠後精密科技園區與經濟部開發的工業區、中科院開發的航太園區等,以及故宮南院開館營運、新都心重新規劃,將使嘉義縣擁有更優越的投資環境與條件。

「勇敢轉型.創新嘉義」是新嘉義的發展主軸,智慧嘉義再次崛起,歡迎更多臺商、更多企業來嘉義投資營運,在嘉義落地生根,攜手合作創造更好的發展。

 

熱門推薦

配合大陸委員會提出補繳喪失原籍證明替代方案 移民署:網站專區已公布申請書,自4月21日起受理【焦點新訊】

「第32屆亞洲臺灣商會聯合總會回國訪問團」拜會海基會【最新活動】

好文轉載| 中國大陸產能過剩的成因及其情勢觀察【精選文章】

黑糖飄香的風城長照據點 王翎鳳在臺紮根發揮量能【深度專訪】

中國大陸國家安全法律法規簡介及對臺商的影響【兩岸經貿講座輯要】

簡析中國大陸邊境控制制度及因應之道【臺商財經法律顧問專欄】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