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觀察亮點
- 資料發布日期:111-01-28
- 最後更新日期:111-02-07

文/ 魏艾(政治大學兩岸政經研究中心主任 )
2018~2019年美中貿易戰及2020年年初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對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世界經濟帶來鉅大的衝擊,引發全球產業鏈斷鏈的危機。因此,如何維持經濟的正常運行,以維繫社會經濟的穩定,強化科技自主和產業鏈供應自主可控,成為中國大陸近來宏觀經濟調控的主要工作。
中國大陸當前經濟情勢和問題
在新冠疫情影響下,世界經濟在萎縮,全球化遭遇逆流衝擊,生產、流通和貿易失序,面對此一形勢,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維持社會經濟穩定一直是中共宏觀經濟調控最主要的政策目標。在調控方向上,則在2019年已具體實施的「六穩」(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政策基礎上,2020~2021年更提出「六保」(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穩定、保基層運轉),目的便在於穩住經濟基本盤,維持經濟的正常運行和社會的穩定。
2020年中國大陸逐季的經濟增長率分別為-6.8%、3.2%、4.9%和6.5%,全年經濟增長率達2.3%,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儘管如此,中國大陸正面臨經濟急速下行、失業潮、債務危機、洪澇泛濫、供應鏈斷裂及糧荒問題等嚴峻危機,再加上美國對中國大陸在經貿和科技領域的打壓,使中國大陸的社會經濟發展承受前所未有的壓力。
2021年中國大陸經濟增長同比增長8.1%,季度增長由18.3%、7.9%、4.9%,回落至第4季的4.0%,這固然有基數效應減退的因素,但這主要是疫情發展、國際環境以及中國大陸內部戰略轉換和結構調整均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目前經濟運行所存在的變數,主要為:一是投資領域中,工業投資已有所回升,基建投資增速相對溫和,然而房地產投資則後勁不足,這給穩定投資帶來相當的壓力。二是消費領域,中國大陸居民消費處於從商品消費向服務消費的轉型之中,服務消費漸成主角,但疫情使餐飲酒店、文旅教育等生活服務型行業的恢復運行不均衡、不充分,消費的增長動源仍不足。三是外貿局勢的變化,諸如運費飆升和資源價格大涱,將嚴重削減出口企業的利潤空間,可能使出口增量不增利。
對中國大陸經濟形勢的基本認知和重點工作
2021年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總結目前的經濟工作,是在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下,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地位,但是對當前經濟形勢的認知則是,「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我們要「不斷做強經濟基礎,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堅持多邊主義,主動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在宏觀經濟調控上,仍然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
2022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而調控目標則是要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特別是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同時,針對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大陸經濟運行的薄弱領域或關鍵問題加大調控的力度,一是要繼續面向市場主體實施新的減稅降費,幫助他們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減負紓困,恢復發展。二是要加強煤電油氣運等調節,促進電力充足供應。要擴大高水平開放,多措並舉穩定外貿,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加大吸引外資力度(見表1)。
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出2022年七大經濟重點工作任務為:宏觀政策要穩健有效、微觀政策要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結構政策著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科技政策要紮實落地、改革開放政策要激活發展動力、區域政策要增強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社會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線(見表2)。
這些重點工作任務既有短期宏觀調控的內涵,更有「雙循環」發展策略的政策目標取向,其中要實施科技體制改革3年行動方案,制定實施基礎研究10年規劃,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深化產學研合作,便是不容忽視的重點。
新發展階段社經發展臨的問題和挑戰
近年來中國大陸內外在政經形勢發生了鉅大的變化,這是中共必須積極面對並加以因應的嚴肅課題。與過往不同的是,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針對此一形勢的發展,提出5項「需要正確認識和把握」,包括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目標和實踐途徑、資本的特性和行為規律、初級產品供給保障、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以及碳達峰碳中和等(見表2)。
以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目標和實踐途徑為例,儘管2020年中國大陸實現了舉世矚目的脫貧成果,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但是在這些成就背後,中國大陸也面臨諸多挑戰,包括貪污腐敗、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以及貧富分化、社會階層固化等現象。
伴隨著經濟持續增長,貧富分化已成為中國大陸日益突出的社會經濟問題。為此,2021年8月中共提出促進共同富裕的發展目標,要求從提高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包容性,增強區域發展的平衡性,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強對高收入的規範和調節。
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先要求「需要正確認識和把握」的便是共同富裕,要通過全國人民共同奮鬥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後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但是問題在於如何把「蛋糕」做大做好、切好分好?這便是問題的關鍵所在,而其中所指的「第三次分配」(慈善捐款),在執行上對臺商會造成何種影響,極值得關注。
2021年9月下旬中國大陸出現「拉閘限電」的問題,引來國際社會高度的關注。此一情況反映了既有電力結構所存在的問題,以及疫情緩和後經濟快速增長,而原材料和能源的生產無法配合需求的增長,供需間的缺口推進物價上漲和企業經濟經營成本的結果。另一方面,在「雙碳」(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中共加強落實「能耗雙控」政策,對高耗能企業限電、限產,並要求各省必須符合節能減排的政策目標。中共已藉行政手段增加煤炭供給,以及調高交易電價上下浮動範圍緩解煤電供需緊張問題,同時要求各地糾正「運動式減碳」。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正確認識和把握「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要堅定不移推進,但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但是在國際社會「雙碳」目標的大環境下,中共如何調整其能源結構,這是必須立即面對的挑戰,也是臺商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