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兩岸經貿網

:::

中國大陸《「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政策解讀及其對臺商經營的意涵

  • 資料發布日期:111-03-17
  • 最後更新日期:111-03-17
2021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在河北省石家莊市開幕 圖/東方IC

文/謝承評(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所輔佐研究員)

中國大陸國務院於2022年1月12日發布《「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以下稱《規劃》)。本文首先分析中國大陸的數位經濟發展優勢,接著說明《規劃》重點內容並進行解讀,最後提出對臺商可能意涵。

一、中國大陸的數位經濟發展優勢

中國大陸近年逐漸重視數位經濟發展,除中央提出相關數位改革政策外,各省市亦陸續提出地方性的數位經濟發展規劃。目前,中國大陸數位經濟規模僅次於美國,為全球第二大;成長速度則位居全球第一。[1]進一步分析中國大陸數位經濟得以快速發展的三大優勢:首先,人口規模形成龐大內需市場,中國大陸勞動力人口超過8億人,其消費力與勞動力將可構築出巨大數位市場商業利基;同時,大量人力資源也有利投入相關創新研發,驅動數位科技在社會面與產業面的應用。

第二,數位基礎建設與終端設備快速普及,加速形成數位經濟發展環境。據工信部統計,中國大陸2021年5G投資金額超過人民幣1,800億元,截至2021年底,5G基地臺累計已達142.5萬個。另外,2021年4G手機行動網路用戶為10.69億戶;5G用戶亦快速成長,達3.55億戶,兩者占比已達全國手機行動網路用戶數的86.7%。[2]

第三,社會經濟對數位應用依賴逐步加深。2020年,中國大陸數位經濟核心產業[3]附加價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7.8%;「十三五」時期電子商務交易額年均成長率達11.6%[4],2021年全國網上零售額則超過人民幣13兆元,年增14.1%。[5]隨產業持續進行數位化轉型,加之民眾生活型態與數位經濟掛勾,有利於數位經濟更廣泛與深層的布局。

整體而言,中國大陸發展數位經濟的優勢,亦是其建立數位生態圈的模式,是以政策驅動為主要核心,快速布局數位基礎設施與相關技術為策略,接著推動產業企業進行數位化轉型,引導創新技術得以落實應用,並培養民眾數位生活習性,營造一體化的數位經濟環境,在社會面向達到數位創新與數位普及的目標。

二、《「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重點內容彙整

《規劃》針對「十四五」階段數位經濟有關發展設立指標目標,要求數位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民間、工業用互聯網普及率進一步提升;擴大資訊服務產業與數位經濟商業化活動熱度等(詳見表1)。

接著,表2就《規劃》中所列政策之任務進行彙整,本次《規劃》有以下重點:

三、政策解讀:全面性的數位經濟發展藍圖

本次《規劃》涵蓋內容範圍廣泛,點出「十四五」時期數位經濟的發展方向。其分別在「優化升級數位基礎設施」、「大力推進產業數位化轉型」等任務目標中提及對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地的要求。可以預期,上述區域省市群將是發展數位經濟的重點核心,推測各類資源可能優先集中於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廣東、重慶、四川等區域內重點省市,並由此向外輻射數位發展能量,進行各區域間的資源串聯。

進一步觀察,本次《規劃》主要以內部改革為主,由任務目標先後排序應可推論《規劃》中各項工作的重要程度,「優化升級數位基礎設施」是《規劃》中首要提及的任務,網路應用是推動各類數位經濟活動的根基,因此中國大陸對於網路普及化有較高目標與期許,由表1亦可觀察到,千兆寬帶用戶數指標之2025年目標是2020年實際值的近10倍,顯現其欲快速擴張數位經濟基礎的決心。其次,將數位紅利體現於實體產業中,將可對經濟成長動能形成助力,故預期中國大陸在數位經濟應用方面將以「產業數位化」與「數位產業化」等任務設為重點目標。

四、對臺商經營的意涵

本次《規劃》的政策實施方式尚未詳盡,官方各部門後續應會制定更詳細方案,以利推動各項數位化目標實現。臺商需注意產業數位化與數位產業化領域,關切大陸各級政府是否針對企業發布各類補貼或優惠措施,形成數位新興產業應用與技術研發優勢。

未來隨相關技術成熟,中國大陸可能要求龍頭企業生產之數位產品需逐步增加採購本地供應鏈的比重,由需求端帶動整體產業鏈強化自主韌性,以利發展本土供應鏈生態圈的普及化,恐對臺商在陸營運形成競爭。

此外,中國大陸《數據安全法》於2021年9月1日起正式實施,成為中國大陸進行數位監管與防範風險的重要依據。該法對數據資料定義相當廣義,舉凡任何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對資訊的記錄皆為納管範圍。其中,第21條提到「關係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重要民生、重大公共利益等資料屬於國家核心資料,實行更加嚴格的管理制度」,給予中國大陸對各類資訊高度的掌控彈性。

中國大陸政府對數位經濟發展維持高度關切,為強化其國內數位市場安全性,後續將可能針對《數據安全法》進行補強,或以該法為基礎,推出其他補充性質措施或法規,加強監管力道。中國大陸有可能依法要求臺商提交相關商業數據,或可能影響臺商的營商利益進而影響競爭力,殊值留意。

 

 

[1] 人民網(2021)。「據測算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5.4萬億美元」,8月3日,
http://finance.people.com.cn/BIG5/n1/2021/0803/c1004-32179277.html。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資訊化部(2022)。「2021年通信業統計公報」,1月25日,
https://wap.miit.gov.cn/gxsj/tjfx/txy/art/2022/art_e8b64ba8f29d4ce18a1003c4f4d88234.html。
[3] 根據《數字經濟及其核心產業統計分類(2021)》數位經濟核心產業包含數位產品製造業、數位產品服務業、數位技術應用業、數位要素驅動業。
[4] 中國大陸發改委(2022)。「大力推動我國數字經濟健康發展」,1月16日,
https://www.ndrc.gov.cn/fzggw/wld/hlf/lddt/202201/t20220116_1312074.html?code=&state=123。
[5]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2022)。「202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5%」,1月17日,
http://www.gov.cn/xinwen/2022-01/17/content_5668745.htm。
[6] 即第6代網路IP地址,目前全球仍以IPv4為主流,IPv6主要用以解決IPv4地址枯竭問題,但普及速度緩慢。

熱門推薦

配合大陸委員會提出補繳喪失原籍證明替代方案 移民署:網站專區已公布申請書,自4月21日起受理【焦點新訊】

「第32屆亞洲臺灣商會聯合總會回國訪問團」拜會海基會【最新活動】

僵局─美中經貿關係的前景【精選文章】

黑糖飄香的風城長照據點 王翎鳳在臺紮根發揮量能【深度專訪】

臺商在國際變局的跨境營運與佈局規劃【兩岸經貿講座輯要】

簡析中國大陸邊境控制制度及因應之道【臺商財經法律顧問專欄】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