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兩岸經貿網

:::

元宇宙與物聯網的產業效益、商機及挑戰

  • 資料發布日期:111-04-22
  • 最後更新日期:111-04-22
IMG-8726

文/趙祖佑
(工業研究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電子組組長)

一、前言

後疫情時代,人類消費模式大幅改變,各種多元數位平臺呈指數型增加,透過智慧化、數位化作為企業調適和生存之道的重要性正在增加;因此,在數位加值和智慧化轉型下,後疫經濟呈現兩極性發展,大型技術和資本密集公司的復甦速度會比中小型企業快,具備數位轉型能力的企業營收和競爭力將比未轉型的企業具明顯優勢,因此如何掌握最新數位科技,加值企業既有產品/服務、甚或創造新的商業模式,已經是企業經營的必修課題。

觀察近期整體數位科技發展有以下四個重點趨勢:
趨勢1:擋不住的元宇宙熱潮,推升網路運用新境界。
趨勢2:淨零碳排趨勢催化數位永續服務,數位永續創新成大廠發展新趨勢。
趨勢3:防疫、自動、零接觸成重點應用。
趨勢4:隱私與安全為數位轉型發展變數。

由於疫情導致生活型態改變,強力推動消費者提升科技使用能力,包括:在宅工作與內容創作、學童遠距學習、虛實混合式運動、穿戴健康趨勢監控、線上餐食外送等;在數位虛實科技生態逐漸建構成形下,元宇宙發展成為下一個人類網際網路的情境;環境淨零碳排目標下產業與科技的整合將加速,個人資料隱私保護的考量與法制環境將成為關鍵變數。

二、元宇宙體系創新未來科技生活與發展

元宇宙(Metaverse)是近兩年來開始火紅的名詞,它最原始的概念是由美國作家Neal Stephenson於1992年科幻小說《雪崩》,背景設定是一個非現實且在線上的平行世界中,人們能夠以虛擬化身(Avatar)的形式生活在數位環境;元宇宙描繪的即是這種實體與數位界線的交互跨越,於網路的世界中進行各種社交、休閒、賺錢等行為,再由網路獲取的金錢轉而進行現實世界的消費;在可預見的未來,虛或實在元宇宙裡已不是重點,將是自然不過的日常。

元宇宙最重要的概念,是下世代網際網路的應用情境;由網際網路的發展史來看,一開始的PC時代是處於網路技術的開發初期,Web 1.0時代(1990-2000年),人們對網路的需求開始變大,透過瀏覽器來取得所需資訊,在網頁(HTML)呈現仍以單向靜態、單一色調的文字為主,也慢慢有簡易圖像、動態圖片出現;至Web 2.0時代(2000-2010年)開始越來越多圖像、動畫內容建構出較生動與互動式的網頁,從部落格、網路影像、社群網站到微網誌,逐漸帶出使用者參與的概念。Web 2.0同時開啟社群互動、媒體行銷、雲端的新思維;Web 3.0時代(2010-至今)是將網路資源達到無所不在的境界,具語義網路、跨瀏覽器、AI技術的運用、3D影像技術、超個人化推薦、高網速等特徵,讓每個人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進行創新,以智慧化的方式實現「人與人」和「人與機器」間的溝通。因此,元宇宙的世界可稱為後Web 3.0時代,朝向可驗證、分散式運算、去中心化存儲的概念發展,讓下世代網路世界變得更透明、安全與自由。

建構元宇宙的六大關鍵技術有AI、Blockchain、Content、Interactivity、IoT和Network等;其中最受關注的是涵蓋空間錨點、全息投影、腦機互動技術、傳感技術、XR等。為了提升元宇宙用戶的參與感,需要能將各式商品、藝術作品完整立體的呈現、真人與虛擬人同框互動而分不清真偽的技術,如何打造一個具沉浸式體驗的網路空間將是未來一大重點。例如Google展示ARCore平臺技術,讓研發人員可以高精凖的估測光源、運動追蹤、環境理解等效果,且Depth API可使AR圖像和真實物體進行碰撞、互動,像是AR物件可以自動避開障礙物、AR物件落下時可堆疊在不同的平面上等。未來AR方向會由AR內容轉至生活應用場景,達到未來Lifestyle的一環。



元宇宙另一個關鍵是區塊鏈的擴展與落實,其中包含身分認證、NFT、共識技術、分散式存儲等技術。後Web 3.0的智慧網路與現今網路其中一個不同訴求就是真實性,現今網路充斥太多假帳號、假消息,是發展數位經濟/數位內容的一大阻礙。透過區塊鏈技術,不論用戶在元宇宙中創建了多少個角色,這些角色對應到的身分只會有一個,用戶在網路空間進行的任何交易或創作,都可以透過追蹤、追溯保護用戶權益。不用擔心進入另一個元宇宙的世界,這數位資產就無法使用,因為這是一個以使用者為中心,綁定單一身分應用概念,而單一身分的創建又可與真實的ID或金融帳戶資訊做綁定,既可以保障身分唯一性與資產可溯性、亦可合乎政府監管。

三、物聯網深入應用落實產業議題

根據市調機構Gartner分析,因疫情影響物聯網終端產品收入在 2020 年衰退5%,並在 2021 年反彈 20%。疫情帶動之遠距趨勢與防疫科技應用,帶動IoT終端產品需求;在垂直產業中,長期支出成長將由製造業和自然資源、交通運輸和汽車引導;在通訊方面,至 2025年,全球 5G 產業連接數將達到 1.04 億,3GPP 的低功耗廣域(LPWAN)網路將在2025年全球連接數達到 13.46億,2020-2025年CAGR為 50.3%。

對臺灣物聯網產業而言,由於遠距工作、非接觸式產品需求大增,在後疫情時代強化韌性架構下,AIoT於製造、健康、生活等領域產生更多應用場景,以及在5G相關政策下產生更多5G開放場域測試等,帶動周邊軟硬體商機與創新應用和商業模式,2021年我國物聯網產值估計將達630億美元,其中系統整合以及感測成長較為快速。



綜整物聯網近期有幾項重要發展趨勢:
趨勢1:環境永續的綠色物聯網。
趨勢2:元宇宙正在創造新的連接和娛樂方式。
趨勢3:AI應用從顧客體驗轉向網路核心業務。
趨勢4:物聯網平臺再進化。
趨勢5:車聯網加速普及,產品百花爭鳴。

根據電信設備大廠愛立信報告,使用物聯網具有到 2030年減少多達635億噸碳排放的潛力。如智慧垃圾桶,可自動傳送數據,僅在必要時安排清理,減少18%運輸碳排,近期許多廠商表明它們要實現供應鏈、產品碳中和的計畫,以及各種在家庭、企業和組織中減少碳排放並提高能源效率的物聯網解決方案,包括在今年行動世界通訊大展(Mobile World Congress;MWC)上也有一場如何用IoT解決方案對抗氣候改變的座談會,例如Atos公司在此會議提到公司將使用如再生能源、選擇綠色供應商、收集數據分析對環境影響等策略以達到2028年淨零碳排目標。

AI在物聯網上的應用整合與落實也正加速,根據市調機構Omdia推估,電信AI應用產值將在2027年達到87億美元,其中顧客體驗(Customer Experience,CX)相關AI應用(如虛擬助手、智慧CRM等)比例也逐漸下降;近期可觀察到 AI 在顧客體驗(CX)的應用轉變成為核心業務一部分,如網路優化和IT 營運自動化,此外5G基站、數據機等網路設備紛紛升級AI功能。

車聯網是未來物聯網最重要的發展領域,研究機構IDC預測到2024年,全球出貨新車超過71%將搭載智慧聯網系統,市場將趨於成熟,近期包括各種終端(包含晶片、車載設備、電動車)、平臺與服務皆有廠商推出各式產品,包括高通宣布推出Snapdragon車連雲端服務(Car-to-Cloud Services),可提供整合分析並支援各類應用程式;以及廠商提出雲端智聯網行車紀錄器iDVR,具備即時AI監管服務,提供行人、號誌偵測及速限提醒、主動式駕駛疲勞示警等功能,並搭配Alexa語音系統。

展望未來,物聯網平臺為核心關鍵,不只能提供底層設備管理與資料儲存,也能整合串接各式通訊協定,並且支援上層應用服務,協助企業運用資料分析、AI發展創新服務,例如思科宣布新物聯網控制平臺(即升級版SaaS 平臺),該平臺讓企業能夠以更簡單方式管理LPWAN、4G 和5G 物聯網連接,以應對新興應用;該平臺採按需要訂閱制,可支援靈活布署,服務類型可為語音、數據、SMS,或是選擇大規模物聯網(如智慧電錶、智慧農業)或關鍵型物聯網應用(如自動駕駛和聯網汽車)。

四、臺灣產業機會

疫情過後將改變人們生活型態,包括日常社交、工作、購物、通訊與娛樂等,衍生新需求商機,例如:個人的穿戴生理監測、防疫設備(口罩)、個人防護或預警、體溫監測等;居家/車載的非接觸式生活連續監測、UV-LED消毒、居家管理、在宅醫療服務等;以及各種垂直領域應用,如外送服務平臺、機器人送遞、自主移動機器人、車內個人防護、宅經濟服務等,臺灣應加速建構智慧化便利環境(結合消費大眾、專業服務提供商、平臺經營者、產品生產者),發展零接觸經濟生態圈。

在元宇宙商機部分,臺灣應可積極掌握元宇宙端與物聯網的市場發展契機,如:整合影像語音辨識存算一體省電晶片、頭戴裝置、高速傳輸居家以及室內無線連網方案等。然而元宇宙發展並非完全沒有顧慮,包括:個人數據管理與使用規範、多邊數據共享標準協定、政府跨境數據監管及不公平競爭等,都有待形成共識與做法。
 

熱門推薦

配合大陸委員會提出補繳喪失原籍證明替代方案 移民署:網站專區已公布申請書,自4月21日起受理【焦點新訊】

「第32屆亞洲臺灣商會聯合總會回國訪問團」拜會海基會【最新活動】

好文轉載| 中國大陸產能過剩的成因及其情勢觀察【精選文章】

黑糖飄香的風城長照據點 王翎鳳在臺紮根發揮量能【深度專訪】

中國大陸國家安全法律法規簡介及對臺商的影響【兩岸經貿講座輯要】

簡析中國大陸邊境控制制度及因應之道【臺商財經法律顧問專欄】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