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地方政府RCEP對接政策觀察
- 資料發布日期:111-04-25
- 最後更新日期:111-04-25

文/吳子涵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分析師)
一、前言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已於2022年1月正式生效,觀察生效前後,中國大陸多處省市提出地方性的RCEP對接策略,例如山東於2021年4月7日印發《山東省落實<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先期行動計畫》,福建、廣西、河南[1]、浙江、雲南、吉林、上海亦陸續發布加速本地企業對接RCEP的政策文件,甚至針對特定成員國訂出具體發展和推動目標,希望藉以搶占RCEP經貿紅利,協助本地企業擴展國際市場。本文將整理上開地方政策文件的重要內容,並從中提出對我國及臺商的啟示與建議。
二、各省市對接政策重點內容
根據山東、福建、廣西、浙江、雲南、吉林、上海等七個省市正式公布的文件,各地方政府均針對RCEP成員國提出內容相近的進出口通關便利措施,包括:(1)對於易腐貨物和快件、空運貨物、空運物品,實行6小時內放行便利措施;(2)積極推廣境內業者申請經認證的經營者(AEO)認證,引導更多企業成為高級認證企業和經核准出口商;(3)宣導轄內企業有效利用RCEP原產地區域累積規則,同時推動原產地證書電子化申請及提高發放效率,藉以優化產業鏈布局;(4)擴大積體電路、汽車零部件、醫療器械等領域的先進技術、設備和關鍵零部件,以及能源資源產品、緊缺農產品自RCEP成員國的進口業務。
另一方面,各省市也根據自身的地緣和產業優勢,研擬獨具地方特色的對接行動,茲將各地針對不同RCEP成員國和市場提出的發展戰略內容進行說明:
(一)山東
根據《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落實<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先期行動計畫》(2021.4.8發布),山東將加快建設連接東北亞市場的貿易物流通道;除了增加與日韓的海上運輸、空中貨運、物流業務密度外,同時規劃開通「中韓陸海聯運整車試運行」,目標實現到仁川的陸海「點對點」整車運輸,以及加速建設威海(石島)-群山-釜山-大阪陸海聯運40小時快線。
《先期行動計畫》並規劃於省內主要城市建設中日韓水產品、食品、日用消費品、美妝等特色商品集散地;設立綠色通道,試圖將中韓液態奶、辣椒製品等檢驗結果互認制度擴大到其他食品檢驗互認,最終建成日韓進口農產加工品的冷鏈快線集散中心。
而在特定成員國或市場部分,除了要運用RCEP優惠,吸引從事光學儀器、藥品、有機化合物、航空的歐美企業赴山東投資以外,《先期行動計畫》高度聚焦於對日合作,明訂要擴大農產品、機電產品、紡織服裝對日本出口;擴大中間品和高新技術產品、消費品自日本進口;以及加強對新一代資訊技術、高端裝備、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的日本企業招商,加速和日本醫藥物流、消毒中心、社區養老服務的業者合作,引進日本的健康養老產業能量。
《先期行動計畫》亦特別提出要加強與日韓汽車、造船產業合作的規劃,包括推動韓國投資船段企業向整船製造升級,引進日本氫燃料電池系統合作專案,引進韓國整車、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與服務專案等等。《先期行動計畫》亦打算將韓國作為推動服務貿易合作的破口,表示將推動中韓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互通」試點,以及與韓國開展旅遊業資質評級互認,以加速跨境旅遊業發展。
(二)福建
根據《福建省全面對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行動計畫》(2021.6.28發布),將要擴大日本汽車及零部件進口,加快推動與日本醫藥物流、社區養老服務等領域的投資合作,亦計畫透過RCEP重點推動日、韓、澳、紐等已開發國家的健康養老、生命科學、再生醫療、生物製藥、冷鏈物流、氫能源產業、半導體企業赴閩投資。
《行動計畫》規劃引導本地企業利用RCEP的優惠措施,進一步開拓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日本、韓國等6個與福建貿易關係相對密切的國家市場,針對鞋服箱包、3C產品、電機、醫療用品、新能源產品等關稅減讓顯著的商品,建立出口重點企業清單;以及協助鞋服、茶葉、消費電子等福建具備相對優勢的產業,透過與東協、日本、韓國的電商平臺合作拓展海外市場。
另《行動計畫》明訂要奠基於東南汽車城等產業集聚優勢,推動境內汽車、零配件及維修服務出口東南亞市場;增加從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澳洲、紐西蘭等國進口煤炭、棕櫚油、農產品等資源型大宗產品;推動中印尼「兩國雙園」建設和中國(福建)-馬來西亞「兩國雙園」建設;以及推動柬埔寨電子資料取證實驗室和菲律賓第三運營商專案,由此擴大與成員國之間的數位經濟合作。
(三)廣西
根據《廣西加快對接RCEP經貿新規則若干措施》(2021.10.28發布),廣西將透過RCEP,聚焦開發與其接壤的東協市場,像是擴大對東協出口電子電器、運輸工具、汽車零部件、機械設備、金屬製品、化工品,增加從東協進口鐵礦石、銅礦石、鋁礦、煤、電子資訊產品製造用原輔材料等等。
同時,《若干措施》計畫運用RCEP生效的契機,加快建設中國—東協大宗商品交易平臺、科技城、跨境產業園區合作聯盟、數字貿易中心、技術轉移協作網路、民族醫藥遠端診療試點平臺;設立面向東協的跨境產業鏈投資基金、風險投資基金、研發中心;完善中國大陸與中南半島的跨境陸路運輸體系,搭建中國—中南半島跨境運輸綜合資訊服務平臺、區域性冷鏈物流中心、多式聯運聯盟基地和服務中心;以及配合中央政府推動與東協國家標準互認,在農業、服務業等領域建成海外標準化示範項目,開展中國—東協大宗商品標準的翻譯、比對和適用性分析驗證工作等。
《若干措施》也表示將優先強化與馬來西亞、印尼、越南、柬埔寨在特定領域的合作,像是推動中馬「兩國雙園」升級發展,建構要素自由流動機制;提升中國-印尼經貿合作區綜合服務能力;探索中越「兩國兩園」聯動發展新模式;加強與馬來西亞和柬埔寨在新型資訊通訊領域的合作,推廣符合東協國家要求的智聯雲平臺開發;以及推動中馬欽州產業園區金融創新試點,於園區內拓展各種跨境人民幣金融創新業務。
《若干措施》並表示要充分運用RCEP創造的對日貿易機遇,在擴大對日本出口優勢特色農產品之際,增加從日本進口積體電路、半導體、儀器儀錶、汽車零部件、醫療器械等零關稅商品;引進日韓的先進電子資訊技術,推動智慧型終端機、新型顯示、聲學光學電子元器件、5G設備等產業發展,符合條件的項目將列入「雙百雙新」產業項目予以更多政策支持;實施「加工貿易+」計畫,聚焦吸引在中國大陸各地、特別是長江經濟帶和粵港澳大灣區的日韓加工企業赴桂投資,入駐廣西自貿試驗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加工貿易產業園,以形成臨海產業與電子資訊產業加工貿易基地。
《若干措施》亦明確提出多個用以強化與日、韓、紐、澳等4個已開發國家市場對接的行動,包括赴上述四地舉辦「中國廣西商品博覽會」;優先在電子資訊、化工材料、中藥材加工、汽車和新能源汽車、東協特色產品加工等五大領域,推動形成「日韓澳新+廣西+東協」的跨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以及聚焦招攬日本、韓國、新加坡的汽車、資訊技術、新材料、交通運輸、文旅及健康產業進駐投資。
(四)浙江
根據《浙江省落實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三年行動計畫(2022-2024)》(2022.1.11發布),浙江高度關切如何透過RCEP與東北亞市場連接,提出發揮浙江中韓(衢州)產業合作園、溫州韓國產業園、浙江中日(平湖)產業合作園等日韓外資招商平臺作用,推動汽車整車和關鍵零部件、高端裝備、電子資訊等先進製造業,以及生命健康、時尚產業等新興產業合作的長期願景;並表示未來將優先擴大日本、韓國、新加坡等三個經濟程度較高的國家,在汽車、資訊技術、新材料、交通運輸、文旅健康等產業的招商引資力度。
《三年行動計畫》同時仿照山東的規劃內容,明訂在擴大農產品、機電產品、紡織服裝對日本出口,擴大中間品和高新技術產品、消費品自日本進口之際,要加強對新一代資訊技術、高端裝備、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的日本企業招商,並和日本醫藥物流、消毒中心、社區養老服務等康養產業業者合作的內容。
另外,《三年行動計畫》亦謀劃建設「浙江-RCEP跨國產業飛地與境外產業園」,聚焦傢俱、紡織等浙江具備相對優勢的傳統產業領域,在越南、柬埔寨、泰國、印尼等4個東南亞國家建立製造產業合作基地。
除此之外,考量浙江既有的數位經濟產業優勢,《三年行動計畫》明訂要以數位貿易領域相關的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為基礎,參與「浙日韓數位貿易規則」的談判與制定工作,建立適應浙江發展方向的數位貿易監管體系;以及支援電子世界貿易平臺(eWTP)的全球化布局,擴大本土電商平臺業者在日本、韓國、東協的海外試點。
(五)吉林
根據《吉林省全面對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行動計畫》(2022.1.20發布),吉林省政府將藉由對接RCEP關稅優惠政策和國家支持進口政策,在增加對日韓出口水海產品之際,擴大進口日本和韓國的成套設備、高端裝備、關鍵零部件、汽車及其零部件、一般機電產品,進而帶動境內光電子資訊、生物醫藥及汽車產業發展。
《行動計畫》亦指出要發揮長春新區、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範區的帶動作用,結合綜合保稅區和跨境電商綜試區等開放平臺的開放優勢,擴大與日韓的新高技術產品貿易,同時加速高新技術產品的國際品牌培育認證。
除此之外,吉林亦將透過《行動計畫》,擴大自澳洲、紐西蘭進口牛肉,以及從RCEP成員國進口食品、藥品、化妝品、母嬰用品、電子產品等一般消費性民生用品,以滿足國內消費市場需求。
而在招商引資的部分,《行動計畫》明訂要加速推動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範區、吉林(中國-新加坡)食品區等跨國園區建設,以及有效運用長春新區、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範區、琿春海洋經濟示範區、長春空港經濟開發區及國家級開發區優惠政策,針對日本、韓國、新加坡進行重點招商;推動日本汽車零部件和新能源、韓國化工和醫美、新加坡食品加工和現代物流產業進駐吉林。
其他如澳洲和紐西蘭的畜牧養殖及深加工產業、馬來西亞的汽車電子、菲律賓的商貿流通和休閒食品業、印尼的高級家居和現代農業,同樣也是《行動計畫》在短期內優先招商的重點外資項目。
(六)雲南
《雲南省加快對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行動計畫》(2022.2.18發布)主要聚焦於接壤的東協市場,包括擴大特色農產品、機電產品、化工產品、運輸設備、家電產品、紡織品、金屬製品等優勢商品出口,同時增加自東南亞地區的金屬礦砂、煤炭、天然橡膠、天然氣、原油、農產品、木材進口,以及支援與周邊國家的電力貿易業務,擴大多邊的電力交易範圍和交易規模。
此外,《行動計畫》也計畫奠基於RCEP的貿易便利化精神,加速東協農產品快速通關的「綠色通道」建設,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開展跨國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強化與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等4個國家的農業園區、商貿物流園區、加工製造園區和文旅園區投資合作;加速推動「中老鐵路國際班列」和「中緬印度洋新通道」國際班列等跨國物流專案建設;與緬甸及越南簽署跨境人力資源合作協定,展開職業資格國際互認。
另一方面,雲南計畫透過RCEP開拓東北亞市場,包括重點關注日韓市場新增的減稅商品項目,在推動本地機電產品、紡織品、雜項製品和特色農產品出口日韓之際,擴大進口日韓的積體電路、記憶體、汽車零部件、醫療儀器等高新技術產品和品質較高的藥品、家電等一般消費性商品;以及擴大招攬從事新能源、裝備製造、汽車、半導體材料及設備、家電、現代農業、生物醫藥、旅遊文化、物流、數位經濟的日韓企業投資雲南,特別是境外「隱形冠軍」企業和產業鏈龍頭企業入駐。
《行動計畫》亦指出,將要在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等經濟程度較高的RCEP成員國設立「雲品」展示展銷中心,設法擴大境內高原特色農產品、化工產品、家具在澳洲和紐西蘭的市占率,同時增加自澳洲和紐西蘭進口金屬礦砂、乳製品、牛肉,加速拓展大洋洲的市場。
(七)上海
相對於其他省市,上海對接RCEP的政策多半為不具針對性的促進措施,且較為重視金融和跨國人才流動的議題。《上海市關於高質量落實〈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若干措施》(2022.3.2發布)當中,針對特定國家或市場的行動,主要有下列幾項:
一是將加強與日本在醫療、養老等領域的合作,以及優先支援臨港新片區中日(上海)地方發展合作示範區、上海金山日本中小企業產業園等兩大國際合作園區的發展。
二是聚焦日本、韓國、新加坡等三個經濟和技術水準較高的國家,加強與其駐上海的投資促進機構對接聯繫,力圖招攬更多上開國家的積體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電子資訊、生命健康、汽車、高端裝備、先進材料、時尚消費品和金融、電信服務業業者投資上海,以及支援上開國家的跨國企業在滬設立地區總部或外資研發中心。
三是聚焦新加坡、印尼、日本等三個市場,推動上海本地企業在農業資源、生物醫藥、電信通訊、綠色能源、基礎設施等五大領域,擴大對星、印、日的投資合作。
四是對標越南、寮國、緬甸的產品關稅減讓表,培育有助於深化滬滇開放合作的示範企業,和雲南共同拓展東南亞市場、擴大與東協國家的商品貿易規模。
三、小結
有鑑於我國加入RCEP的可能性不高,加上石化、機械、紡織和農業等關稅門檻向來偏高的傳統產業,在RCEP架構下多數取得零關稅待遇,預期將導致我國國內相關業者受到明顯衝擊。
再從中國大陸各地方政府的行動方案內容可知,現階段各地運用RCEP的重點,主要聚焦於協定的原產地規則、通關便利和關稅減讓優惠,結合地區產業優勢和經濟實際情況,提出擴大對外貿易的相應措施。但RCEP的效益已進一步延伸至區域產業鏈合作,特別是資通訊、數位經濟、能源、新興服務業等「一帶一路」近年轉型聚焦的新領域,合作範圍也逐漸涉及非關稅壁壘的技術與標準協調等事項,恐對於我國國內相關產業造成更顯著的排擠效應,加大我國國內出口廠商面臨的壓力。
除此之外,由上述各省市的行動方案可以發現,鑒於中國大陸尚未與日本簽署雙邊FTA,中日韓FTA談判進程亦處於延遲狀態,透過RCEP擴大與日韓的經貿往來,並啟動與日韓共建高科技與新興產業區域供應鏈的結盟策略,已經成為各省市運用RCEP的重中之重。推測未來可能會有更多中國大陸地方政府效法上開省市的作法,提出透過RCEP落實「以貿帶產」的策略、深化與日韓在先進技術領域的供應鏈合作關係,我國國內高科技產業和新興產業恐怕也會因此面臨更多來自中、日、韓的競爭。
從另一個角度觀之,臺商無論在中國大陸或其他RCEP成員國已有設廠,均可依該協定享有出口優惠和關稅利多。以汽車零組件業為例,我國有諸多業者的海外廠房遍布中國大陸、東南亞、日本,可望成為RCEP生效後的受惠者,獲得進一步拓展日本和韓國汽車市場的機會。
故建議我國業者,特別是大量聚集在廣東和珠三角地區的傳產型臺商,應多加善用RCEP原產地認定的優惠及上開地方政府的政策行動;加速整合在地臺商供應鏈資源,深化與RCEP成員國的供應鏈合作關係,尤其是參與物流樞紐點和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在目標市場建構高效便捷的物流網路,進而以更靈活多元的海外生產布局與供應鏈在地製造方式,強化自身在RCEP市場的競爭力。
值得注意的是,考量美中科技戰尚未停歇,中國大陸生產成本持續上升,加上中國大陸近期積極推動反壟斷和共同富裕等社經政策,進一步增加其投資環境的不確定性,不少中資企業可能會順應RCEP生效和地方政府鼓勵措施的契機轉往南向國家設廠,加劇當地市場的競爭壓力。提醒我國業者應留意相關經營風險,在前往或擴大RCEP地區投資前應做好規劃,特別是將關鍵環節根留臺灣、對RCEP協定優惠的運用重點聚焦於相對單純的商品出口貿易,以確保公司的總體營運和商業機密安全。
[1] 截至2022年4月10日,河南省政府尚未正式公布相關政策文件,僅透過新聞媒體告知已於2021年12月提擬《河南省落實<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行動方案》;在無法確實掌握該文件內容的情況下,本文不對其進行討論,祈請讀者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