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兩岸經濟現況與挑戰
- 資料發布日期:108-11-15
- 最後更新日期:108-11-15

文/邱志昌(鉅亨網總主筆)
前言
兩岸有不同制度與價值觀念,所釋放出來對於物質有效需求各有特色。理論上消費(Consumption)是以滿足及時或是未來「效用」(Utility)為主,取決於當時所得的多寡及個人與家庭偏好(Preference)。經濟特色就是人民生活方式特徵,它區分為兩方面:需求與供給。需求表現在國民消費型態上,供給則是產業與廠商生產的體現。兩岸人民的生活方式,隨著國民所得變化及家庭、工作的節奏步調各有特色;最大的差異是,自由市場與計畫性經濟。中國大陸對於產業發展,大多由國家以特定國營事業帶領,甚至連人民消費也對特定電器或其它產品有所補貼與引領。但在台灣,國營企業並非核心,上市櫃公司的價值表彰了自由與競爭及高度參與了全球化供應鏈行列;唯兩岸企業多在全球化競合行列中。
2019年兩岸經濟最大客觀環境影響因素是貿易保護主義盛行,以及中國大陸與美國的貿易爭議,在此爭議中、台商的選擇關係到企業自己經營績效。爭議起於2018年1月29日,第一階段協議暫停於2019年的10月11日。2018年初美國川普總統在白宮簽署「中國經濟侵略備忘錄」,開啟了美蘇冷戰結束後,另一階段的大國對弈;軍事轉為經濟、科技的「修昔底德陷阱」。受此情勢影響,呈現正面發展是東南亞國家,逐漸被當成避開美中貿易戰,一個就近移動的新產地;台商並未完全從中國大陸撤退,但已在東協增加設廠生產新據點。為了抵抗美國高關稅對出口的傷害,中國大陸人民銀行自2017年起4度大幅降低存款準備率,2018年至今仍繼續執行寬鬆貨幣政策;人民幣兌換美元因此而顯著持續貶值。中國大陸國務院以牙還牙的思維方式,也調高美國對中國大陸部分產品出口關稅;這樣一來一往報復與反報復使得全球貿易周轉率冷卻,經濟成長趨緩。而這種對未來放緩的經濟預期,並未在2019年10月11日之後顯著扭轉;這只是第一階段的貿易衝突結束。
2019年兩岸經濟的趨勢分析:台灣產業相對突出
美中貿易競合將長達數十年。一個國家的進步需要競爭對手的刺激,但是又不能輸於對手;美國的經濟與金融於1984年逐步取代日不落、大英帝國,當年美國GDP總產值正式超過英國。歷經半世紀全球政治與經濟情勢演變,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成為世界領導國家。自1945年到1990年,美國以生活方式為訴求,以資本主義對抗共產主義為由,建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並在太平洋西邊建立島鏈防線,形成美蘇對抗的冷戰局面。
為贏取戰爭的勝利,美國國防軍事科技研究蓬勃發展。這些科技多在1990年冷戰結束蘇聯帝國瓦解各自獨立為共和國後,釋放到美國商業界商轉運用。美國這些軍備科技研究成果,也成為人類第三次工業革命與電子產業繁殖基石。從大型電腦到個人電腦、筆記型、平板電腦;從摩斯密碼到程式語言、AI程式語言。從大型軍用無線通訊到有線、無線網路,從有線電話到手持手機、簡訊、智慧型手機、Line電話信息傳輸;由4代通訊到5代,由4G即將進入到5G時代。
但就在1989年蘇聯解體之際,中國大陸由人民公社合作經濟體系,進入計畫性經濟發展並開放個體戶企業;隨後進行社會主義經濟路線的進展,推出至今第十三個計劃經濟。由輕工業、重工業,軍事轉向民生,開放外資投資,經濟路線由保守轉為開放。台灣則跟隨美國主要的商用科技,逐漸由傳統成衣、紡織、鋼鐵等產業擴大為電子代工OEM或是ODM,成為美國及近期中國大陸科技廠商的核心供應鏈。
2019年全球經濟受到美中貿易談判影響,各國季度GDP成長趨勢漸漸由高檔趨緩停頓;2019年第二季開始,美國聯準會(Fed)由緊縮貨幣政策轉向,重啟寬鬆降息政策,到2019年10月分別降低美國聯邦市場公開委員會(FOMC)聯邦資金利率各一碼,由緊縮政策回收資金轉向;期待以寬鬆貨幣政策再度刺激就業成長,並且抵禦貿易保護主義。歐洲央行自2014年6月出現負存款準備率,2015年起連續幾年執行歐元量化寬鬆(QE)政策;雖然美國Fed在2016年12月收掉寬鬆政策,開始回頭升息措施,但2019年6月ECB理事會仍然決定持續QE。
預估2019年底兩岸的GDP成長率,多可穩定達到預期目標,中國大陸近12兆美元的規模,可保有6.5%左右成長率,台灣的GDP成長率應有2.3%,相對樂觀。中國大陸經濟面對美國提高25%的關稅,卻未使出口大幅衰退,是不幸中大幸;而台商處在烽火中,卻偶有突如其來的訂單效應,也是出其不意的收穫。由兩岸股市各自發展就可驗證,中國大陸上海股市的大盤表現,顯著要比台灣加權股價指數的上揚要小;台股集中市場在半導體台積電、IC設計聯發科及5G零組件新鉅科技、宏捷科技、IC穩懋等帶動之下,表現異常突出,大盤日成交量大多維持在1,100億新台幣以上,表現相對熱絡強勢。2019年外資對於台股的信心增強不少,在人民幣兌換美元匯率,不斷因為降息、降準促使貶值之下,台灣央行維持中性貨幣政策,連續將利息14次凍結,對照各國競相貶值,買入新台幣貨幣與股市匯率的預期利得相對要高,因此外資不斷匯入買進台股績優股票,使得電子產業與股利在兩岸大放異彩。
2019年全球各國匯率多競相貶值,有效?
貨幣政策鬆緊對於債券殖利率與股市最為敏感。雖然中國大陸人民銀行與ECB在這幾年持續規模降息,仍然無法抗衡貿易保護主義;美國在2018年6月後,也要求與歐盟進行關稅談判。為迴避貿易高關稅對於GDP的衝擊,人民銀行、ECB與2019年6月後Fed的寬鬆貨幣政策,只能避開貿易保護對股市的衝擊,無法進一步刺激成長。川普的保護主義思維,雖然夾帶各種政治與美國利益至上的考慮,但仍然無法抵擋科技產品的發展。2019年初中國大陸的電信設備企業中興電信被美國商務部禁止進口,華為財務長孟晚舟在加拿大轉機時,被司法單位以資助伊朗為由留置加拿大並擬引渡到美國,而華為公司也繼中興電信後,受到美國商務部的限制進口,美國並禁止內部使用中興與華為的電信商品,指控中國大陸廠商剽竊美國科技專利、技術。
過去中國大陸工信部門與發改委積極訂立工業2025與工業4.0政策,這兩項政策多遭到美國白宮貿易談判團隊質疑,認為中國大陸對於這兩項計畫各產業多有所補貼與資金挹注;因此從2018年中迄今,中國大陸對外信息採取降溫不激化,對外不再提這兩項大計畫。2019年中國大陸政府公共建設固定投資,重點在建構各省市的基礎道路、高速公路及高速鐵路。在2019年這一年之中,兩岸在供給的生產方面也是一樣,中國大陸的重工業項目較多,電子產業耀眼的多表現在高科技、AI或是通訊5G子產業等等,呈現出較為兩極化現象。台灣則幾乎是以電子產業所需要的供應鏈為主,與塑膠、鋼鐵、運輸、金融產業等並行,電子產業中的半導體與IC設計子產業則較為突出。
從股債市指標表現看,台灣相對表現穩定、優異;當然台灣可避開美國貿易保護槍口,連對手韓國的股市也多無法如此幸運,相對遜色。因為日本在2019年第三季仿效美國要求韓國貿易談判,日韓貿易戰爭開打。因此韓國央行的降息政策、韓圜貶值也只能夠彌補貿易戰失落的部分,無法增添多家的益處。雖然10月11日美中達成第一階段貿易談判,美中貿易戰爭可能暫時休兵,但寬鬆貨幣政策潮流可能持續,惟對於GDP的刺激相當有限,因為是競相貶值互動,大家互相較勁,最後多沒得到好處。
過去台灣產業位居日本所帶動工具機垂直整合鏈重要地位,在美援停止後開拓加工出口區,並於1950年起創建工業研究機構,以農業扶植工業。接著進入十大建設,引進回國科技人才,建立科學工業區,與美國矽谷或各電子大廠密切合作,開放銀行、證券業與金融產業。
中國大陸則由各省市地方基礎建設開始,引入外商資金提升就業增進人民所得,並跳躍方式進入科技產品生產,進入電子產品、通訊產業的速度很快。在2017年時已經研發出5G通訊編碼,並將制定5G通訊標準。這迫使美國難以忍受落後的情緒,在2018年初針對中興與華為進行管制,並且擴大貿易戰的產業與產品範圍。中國大陸對美出口每年顯著成長,而且5G科技產業的進步威脅到其獨大地位。因此雖然是以提高鋼鐵與汽車關稅為出發,但是在2019年一年,美國貿易出擊對象擴大到科技產業、農產品承購,甚至要求對手必須放棄對自己產業的補貼、減稅等。對中國大陸的2,500到3,000種產品提高25%關稅,並宣言若無法達成讓步協議,將再增加5%關稅。這迫使中國大陸於2019年10月11日承諾以500億美元以上金額購買美國農產品。美國針對的不僅在實體經濟,還在2019年4月指控中國大陸操縱人民幣匯率,24年來首次將人民幣列入匯率操縱名單,以此強化貿易戰爭手段。
結論:面對貿易保護系統性風險
中國大陸挑戰難度高於台灣
美國商務部如果認定貿易對手是傾銷、補貼或是各種美國認為不公平競爭方式,首先會從301條款開始調查,包含專利法與智慧財產權的調查與指控。匯率調查與301條款報告,這兩種審查每年兩次,因此美國財長在10月11日稱,如果中國大陸願意簽署協議,則可能將把人民幣由下次操縱名單當中取消。
但中國大陸即使閃過2019年匯率操縱指控,也要面對2020上半年301條款調查。美國對中國大陸貿易出口談判至少回收了關稅利益,也干預中國大陸的5G通訊發展。對台商而言,因大多居代工或設計代工角色,因此未直接受到傷害。由於美方貿易戰爭直攻華為通訊,使協助華為代工的台商受到波及,但經過幾次雙方談判溝通後,敵意趨緩,合作的姿態顯現,因此台商訂單漸有回升。
總結2019年兩岸經濟現況與挑戰為:
一、雙方多受到貿易保護主義浪潮襲擊,對手提高關稅成為出口企業惡夢;中國大陸人民幣兌換美元匯率價位首當其衝,無論是外資暫停觀望進入或是人行貨幣政策,皆以寬鬆促使貶值為訴求,新台幣匯率則走向相對升值趨勢。
二、美中貿易戰爭必然影響台灣企業布局與經營績效。2019年約有5分之4時間,全球籠罩在談判安排、延遲談判、中方反報復、中方讓步、美方加碼等過程中;股市敏感隨該事件演變,潮起潮落、上下起伏、大漲大跌,但2019年波動變異度已相對小於2018年。
三、科技產業例如5G、AI、IOT、電動車、無人駕駛飛行器等產業研究發展與技術創新,仍然不畏全球貿易戰爭;2019年Iphone 11推陳出新便是一例。中國大陸已經開始,將5G的建置整套工程外銷;台灣通信業者則採用美方規格。根據中華電信計畫,台灣5G最大的資本支出在2020年。
綜觀兩岸2019年經濟情況,台灣的發展優於中國大陸,兩者面對系統風險多是貿易保護,但中國大陸面對的問題要比台灣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