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兩岸經貿網

:::

全球政經新情勢對兩岸經貿交流之可能變化與觀測

  • 資料發布日期:109-06-18
  • 最後更新日期:109-06-19

文《王國臣》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助研究員

 

新冠肺炎嚴重衝擊全球經濟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疫情擴散全球。截至2020年5月24日止,世界各國確診病例達到517萬,其中,死亡人數亦攀升到34萬,是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的435倍。準此,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緊急發布,此次疫情為史上第6次的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 PHEIC)與20世紀以來第5次的全球大流行(pandemic)。

 

為管控疫情,截至4月2日,全球63個國家相繼宣布進入緊急狀態,惟此舉重創世界經濟,如表1所示:9家國際組織與法人機構皆預期,今年全球經濟確定衰退,萎縮幅度達3.8%,較前次預測下修4.9個百分點。甚者,國際貨幣基金(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更強調,全球經濟衰退幅度,將超過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嘯,直逼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

更麻煩的是,此次全球經濟復甦之路相對漫長。例如: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強調,部分經濟活動仍籠罩在疫情之下,故經濟很難旋即恢復到大流行前的水準。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EIU)與IHS Markit亦預期,全球經濟要從疫情中完全康復,恐須2至3年的時間。換言之,眾所期待的V型反彈或轉為更緩慢的U型成長。

不僅如此,新冠肺炎疫情還暴露供應鏈的致命缺點─鏈上的任何節點發生斷裂,都將波及整個環節,且鏈條愈長,脆弱度(vulnerability)愈高。據此,疫情後的產業鏈將朝兩個方向重構:一是更強調風險管理,不再單純追求低生產成本。二是全球布局轉向區域化,建構若干獨立完整的產業聚落。簡言之,供應鏈韌性與恢復力(resilience),將成為跨國企業的首要課題。

 

美中經貿衝突再度升溫

新冠肺炎亦席捲美國,截至2020年5月24日,確診病例達157萬,其中,死亡人數飆高到9萬。甚者,管制措施致使第1季經濟衰退4.8%,創金融海嘯以來最大跌幅,4月失業率更竄升到14.7%,較上月多增加10.3個百分點。9家國際組織與法人機構更看淡美國經濟前景,全年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將比上年萎縮5.5%,較前次預測下修5.2個百分點。(見表2)

防疫不力與經濟衰退,嚴重衝擊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支持率。根據拉斯穆森報導(Rasmussen Reports)的追蹤調查顯示,川普的施政滿意度從2020年1月15日簽署美中第一階段協議的38%,下滑到5月22日的32%,當日,川普的總統大選對比式民調更崩落到39%,落後民主黨參選者拜登(Joe Biden)11.0個百分點,較4月8日拜登出線時再擴大3個百分點。

為挽救選情,川普再次祭出「中國威脅論」。5月3日,美國政府研擬重啟對中國大陸加徵關稅。13日,聯邦僱員退休基金自大陸撤資。17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將修改出口管制規定─要求使用美國技術的半導體業者若要供貨給華為,必須先取得華府的許可。23日,出口管制再新增33家中資企業與機構。很顯然,美中經貿關係又趨緊張。

此外,繼2019年8月23日川普欲引用《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Powers Act, IEEPA),要求美商撤離中國大陸,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Lawrence Kudlow)於2020年4月23日再提出,全額補助在陸美商回流費用。29日,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更表示,華府正推動經濟繁榮網絡(Economic Prosperity Network)的可信任夥伴聯盟,初步含括澳大利亞、印度、日本、新西蘭、韓國與越南。

 

中國大陸經濟成長趨緩

即使中國大陸率先走出新冠肺炎疫情的陰霾,但面對全球消費萎縮與出口訂單銳減,經濟前景仍不容樂觀。如表3所示,17個國際組織與法人機構預測,2020年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平均為1.4%,較前次預測下修2.6個百分點。其中,第2季經濟可能還無法恢復至正常水準;甚者,疫情對旅遊、消費與金融業的影響,更須到第4季方能抵銷。

5月22日,中國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進行政府工作報告,坦言全球疫情與經貿形勢不確定性,加大中國大陸難以預料的影響因素。在此背景下,中國大陸政府沒有設定今年的經濟成長率目標,為2002年以來首見,惟城鎮登記失業率仍須控制在5.5%以下,且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即通貨膨脹率)亦壓縮在3.5%之內。(見表4)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大陸沒有設定經濟成長率目標,固然凸顯經濟表現恐不盡理想,但也說明北京當局的改革決心。例如: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委員林毅夫表示,中國大陸有能力推升下半年經濟成長15個百分點,實現全年經濟成長5.6%,落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易言之,即使面臨嚴峻挑戰,中國大陸仍堅持「去產能、去庫存與去杠桿」。

 

疫情後台灣經濟發展與兩岸經貿交流的可能新局

台灣防疫成績斐然,截至2020年5月24日,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僅441個;其中,死亡人數更控制在7人,堪稱國際模範生。惟全球與中國大陸經濟衰退,仍將衝擊台灣景氣。如表5所示,8個國際組織與法人機構預測,2020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平均為0.1%,較前次預測下修2.1個百分點。其中,國內機構預期為1.5%,遠高於海外智庫的推估(-2.3%)。

蔡英文總統於2020年5月20日宣布,「5+2產業創新」升級為資訊及數位、資安、生物及醫療科技、國防及戰略、綠電及再生能源,以及民生及戰備「六大核心戰略產業」。隨後,國家發展委員會也提出疫情後經濟發展的7大對策:大健康產業、亞太創新中心、零接觸經濟、資料經濟生態系、勞動市場彈性化、供應鏈韌性,以及數位資本市場。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蔡總統的就職演說延續1月的當選基調:「和平、對等、民主、對話」,隨後的中國大陸政府工作報告與政協報告,皆未提及「九二共識」,是2014年李克強出任國務院總理以來的首次,並強調「深化同台灣有關黨派團體、社會組織與各界人士交流」。這些或可視為兩岸的善意,為兩岸未來良性互動露出一線曙光。

 

結論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加劇全球經濟結構變革─反全球化與供應鏈重組,亦即跨國企業將於各區域內建立若干獨立且完整的產業鏈體系,降低長鞭的不確定性與風險。甚者,美國總統川普的選情不僅催升美中經貿緊張態勢,更推波助瀾反全球化與供應鏈重組的浪潮,此一發展趨勢,恐不會因肺炎疫情消失而停止。

在此背景下,在陸台商應加速調整全球布局,其中,出口目的地聚焦於歐美市場的台資企業,建議增加印度與越南的產能,因為兩者為台灣新南向政策、《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以及美國印太戰略(Indo-Pacific Strategy)與經濟繁榮網絡可信任夥伴聯盟的交會點。無疑地,台商願意回台投資,提振台灣經濟,更是歡迎!

最後,側重中國大陸內需市場的在陸台商,或可參酌大陸政府提出的相關措施,更多投入「互聯網+」、電商平台,以及第五代行動通訊技術(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 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與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企業下一階段商品開啟市場導入的機會,並掌握大陸發展重點產業與刺激內需市場的商機,為企業創造永續發展的競爭利基。

熱門推薦

配合大陸委員會提出補繳喪失原籍證明替代方案 移民署:網站專區已公布申請書,自4月21日起受理【焦點新訊】

「第32屆亞洲臺灣商會聯合總會回國訪問團」拜會海基會【最新活動】

好文轉載| 中國大陸產能過剩的成因及其情勢觀察【精選文章】

黑糖飄香的風城長照據點 王翎鳳在臺紮根發揮量能【深度專訪】

中國大陸國家安全法律法規簡介及對臺商的影響【兩岸經貿講座輯要】

簡析中國大陸邊境控制制度及因應之道【臺商財經法律顧問專欄】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