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兩岸經貿網

:::

2021年中國大陸經濟前瞻與挑戰

  • 資料發布日期:110-01-18
  • 最後更新日期:110-01-18
li-yang-5h_dMuX_7RE-unsplash

文《孫明德》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

2020年國際及中國大陸經濟回顧

自2020年(民國109年)1月以來,雖然美中兩國簽署了貿易協定,貿易戰情勢一度出現緩和,但其後隨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以下稱COVID-19)自中國大陸武漢地區蔓延,先於2月感染周邊國家及地區,3月起更擴散至歐、美、日等主要經濟體,5月後新興市場及開發中經濟體如中南美、印度及南非也分別爆發疫情,使得全球及中國大陸經濟均受到嚴重衝擊。截至2021年1月11日為止,全球確診案例已突破9,000萬人,死亡人數亦超過193萬人。加上自去年8月後,歐美地區疫情再次復燃,每日新增確診案例更突破3、4月時第一波疫情的高峰,亞洲國家又出現群聚感染事件,導致部分國家再度實施防疫限制措施,顯示這波疫情流行距離結束還未見盡頭。

所幸近期COVID-19疫苗研發進展朝正面發展,已有多個國家展開接種工作,若接種狀況良好,將有助於疫情逐步緩和,然疫苗初期數量有限,要符合群體免疫仍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達成,故未來仍須留意全球COVID-19疫情發展與二次疫情風險。受到疫情拖累全球經濟的當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中國大陸是2020年唯一正成長的主要經濟體,預計全年GDP成長1.9%,而全球經濟將萎縮4.4%;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也預計,2020年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將達1.8%,全球經濟則衰退4.2%。

就2020年中國大陸的經濟表現來看,由於武漢為首波疫情爆發地,加上2003年SARS陰影,中國大陸政府在春節期間便採取了嚴格的封鎖措施,製造業一度停工停產,即使復工後,產能利用率仍未恢復至過往水準,且嚴控措施使得消費市場大幅萎縮,第1季工業生產年增率、實質零售年增率與居民實質人均消費支出皆呈現衰退,2020年第1季經濟成長衰退6.8%,係自1992年中國大陸開始公布季度GDP數據以來最低數值。不過自第2季起,隨著疫情獲得控制,中國大陸政府又啟動內需刺激政策,相關經濟數據開始提升,故第2季與第3季經濟成長率轉為正成長,分別為成長3.2%與4.9%,累計2020年前3季經濟成長率為0.7%。

由近期公布的經濟數據來看,包括社會消費品零售、固定資產投資及工業增加值之年增率均較前3季表現亮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增率從2020年前2月大幅衰退20.5%,自8月起年增率由負轉正,零售表現逐月回升;年營收500萬人民幣以上企業的工業增加值年增率也自4月起由衰退轉為正成長。不過整體來看,經濟數據距離重返疫情前的水準仍有一段差距。

此外,物價受到2019年非洲豬瘟引發的豬價飆升,比較基期較高,近期因為生豬供應量趨緊的形勢得到明顯緩和,豬肉供應增加導致豬價下滑,使得11月CPI轉為下滑0.5%,為近11年以來首次出現物價下滑的現象。在匯率方面,由於中國大陸防疫表現優於其他主要國家,故經濟復甦較快,避險需求消退導致公債殖利率走揚,與美國公債利差擴大,吸引資金流入,人民幣對美元續強,從2020年初的6.94人民幣/美元升值至12月底6.53人民幣/美元。

2021年中國大陸經濟展望

展望2021年國際情勢,近期疫苗研究發展順利,若疫苗可於上半年廣泛施打,疫情影響可望在2021年逐步淡化,加上低基期因素,故國際主要預測機構皆認為2021年全球經貿成長將明顯優於2020年表現(如表1所示)。根據IMF預測,2021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為5.2%。不過各經濟體復甦程度有所不同,一方面來自比較基期水準,經濟跌深反彈幅度高,而跌幅較小者反彈力道也較弱;另一方面,由於各國經濟及產業結構差異,疫情受創程度不一,回復情況也有所不同。在主要經濟體部分,IMF預測美國成長3.1%、日本2.3%、歐元區5.2%,雖反映經濟體動能恢復,然2021年成長幅度均低於2020年跌幅,顯示後疫情時代整體經濟仍未回到2019年水準,中國大陸則受惠於控制疫情相對於其他國家成長,加上與美國的緊張關係降低,故預計到2021年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將加速至8.2%。

OECD亦表示,有鑑於科技與藥物進步,更有效的追踪和隔離以及對人員和公司行為的調整將有助於控制疫情,從而逐步取消對於人員流動的限制,預計2021年全球GDP將成長4.2%。OECD的看法與IMF一致,預期各國之間的經濟復甦將是不平衡的,即使經濟成長反彈,也只是從2020年的嚴重衰退中部分恢復而已。

就中國大陸國內生產總值之構成與經濟成長貢獻率來觀察,如表2與表3所示,在2015~2019年之間,最終消費支出占中國大陸GDP的比重最高,約在57.5%~69.0%,另外就拉動效果來看,消費對經濟成長的拉動效果最大,然其中有一部分是來自於政府消費,中國大陸居民消費仍然維持於較低水準。不過,2020年中國大陸家庭的可支配所得儲蓄率較往年為高,隨著疫情影響逐漸淡化,有助於拉抬消費者信心,將一部分的超額儲蓄轉為實質消費,加上「十四五規劃」中提到的消費升級,要推動民生建設、智慧城市、稅制改革、戶籍改革與區域化發展等方式來引導消費升級、提升整體消費水準與人民可支配所得。故多家預測機構認為2021年民間消費將取代出口及基礎建設投資,成為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的主要催化劑,2021年經濟成長由消費帶動的效果將大幅提升。

在投資方面,過去中國大陸利用大量投資傳統基礎建設如鐵路、公路等,對經濟成長帶來大部分貢獻,然中國大陸面臨長期投資及消費失衡情況,消費結構改革效果恐無法立即出現,未來要把經濟成長重心由投資轉向消費無法短期內達成,未來投資除在傳統基建持續之下,中國大陸政府會更將重點放在加速投資「新基建」。根據中國大陸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說法,「新基建」主要包括3方面內容:(1)信息基礎設施,包括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為代表的通信網路基礎設施,以人工智慧、雲端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資料中心、智慧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2)融合基礎設施,主要指深度應用互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的融合基礎設施,如智慧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3)創新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製的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如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

在對外貿易方面,受惠於中國大陸經濟活動較其他國家更快恢復正常,使得2020年中國大陸對其他國家出口形成了替代效應,特別是防疫相關產品,因此2020年出口表現亮眼,不過隨著疫苗開發接種進程加快,全球經濟活動逐漸恢復正軌,將使得替代效應淡化。然考量到2021年全球經濟復甦,消費品需求有望大幅反彈,加上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已經在2020年11月15日順利完成簽署,一旦RCEP正式生效,中國大陸與其第一大交易夥伴東協的雙邊貿易規模將進一步擴大,產業鏈、供應鏈也將加速整合,這些都讓中國大陸的對外貿易將繼續保持強勁成長態勢。

2021年中國大陸經濟挑戰

一、全球疫情發展與疫苗研發

2021年全球經濟有望迎來普遍的恢復性成長,但疫情影響廣泛深遠,外部環境依然複雜多變。故COVID-19疫苗研發進展與後續疫苗分配仍是影響2021年全球與中國大陸經濟的重要關鍵因素,儘管全球疫苗研發進展朝正面發展,多個國家已開始接種工作,然初期疫苗數量有限,在達群體免疫前,全球各地疫情復發之風險依然存在,加上英國出現傳染速度更快的變種病毒,使得歐洲各國相繼對英國祭出交通禁令。因此,全球疫情控制情形、病毒變種、疫苗後續發展、各國政府的疫苗施打綱領、藥廠疫苗數量等,已成為市場的關注焦點。

二、拜登時代的美中關係

美國新任總統拜登上任後,一般預期美中對抗局面仍難扭轉,只不過有別於川普政府作法,預期拜登將以多邊組織及既有的貿易規則來施壓中國大陸,而其所屬的民主黨則提出「美國領導法案」(America Leads Act),內容橫跨經濟、軍事、文化和人權,是民主黨到目前為止所提出最完整的中國大陸戰略,主要內容是在未來10年投入3,500億美元,提升美國競爭力降低對中國大陸的依賴、支持美國的聯盟和合作夥伴、恢復和推進以價值觀為中心的外交政策、確保中國大陸為掠奪行為付出代價。另外,根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於2020年10月初發布的一項調查發現,有73%的美國人對中國大陸持不利看法,這是自該中心十多年前開始對該主題進行調查以來的最高比例,拜登政府不可忽視。不過由於目前美國仍受疫情所困擾,故拜登上任後,施政將先以控制疫情及復甦經濟為主,對於中國大陸的制裁行動能否持續仍未可知,但若美中貿易與科技衝突持續或進一步升高,仍將可能影響中國大陸經濟表現。

三、內部金融債務問題

受疫情影響,為了完成金融支援實體經濟和普惠金融的要求,中國大陸商業銀行普遍放鬆了風險監控要求,擴大了信貸資產的風險,加上部分貸款並非支援新增經濟活動,而是對了應對企業的流動性需求和對已有債務的還本付息,雖然部分企業會受益於暫時的流動性支援而得以擴張發展,但也會出現一部分企業在未來貨幣政策正常化時期面臨經營困難,從而轉化為商業銀行的壞帳。另外,中國大陸信用市場近期傳出多個債券違約事件,如紫光集團、永城煤電等,由於發生危機的企業皆為地方國有企業且債券評等表現不錯,除讓市場對國企信心動搖,也讓市場格外關注中國大陸隱藏的債務風險。

 

熱門推薦

配合大陸委員會提出補繳喪失原籍證明替代方案 移民署:網站專區已公布申請書,自4月21日起受理【焦點新訊】

「第32屆亞洲臺灣商會聯合總會回國訪問團」拜會海基會【最新活動】

好文轉載| 中國大陸產能過剩的成因及其情勢觀察【精選文章】

黑糖飄香的風城長照據點 王翎鳳在臺紮根發揮量能【深度專訪】

中國大陸國家安全法律法規簡介及對臺商的影響【兩岸經貿講座輯要】

簡析中國大陸邊境控制制度及因應之道【臺商財經法律顧問專欄】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