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兩岸經貿網

:::

面對疫情挑戰 劉玉中以誠信度過難關

  • 資料發布日期:110-06-16
  • 最後更新日期:110-06-16
濱州臺協劉玉中會長

文《王振陽》

 

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帶來龐大的商機,吸引眾多臺商西進,現任山東濱州臺協會長劉玉中也因緣巧合踏入其中。面對當前新冠肺炎肆虐,百業蕭條,其實劉玉中並不陌生,因為他的事業就曾經歷過2003年(民國92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的考驗,並憑藉著「誠信」度過難關。

半路出家 從空少到臺商

劉玉中會到大陸經商可說是「半路出家」,他的前半生跟企業經營完全扯不上關係,1978年從關渡基督書院畢業後,就進入中華航空擔任「空少」,做了將近20年,直到1997年9月,已是座艙長的劉玉中因為家族的號召,選擇辭職赴陸。

當時家族企業「敦威國際有限公司」主要經營進出口貿易與電機水泵的生產代工,提供美國五大湖區幾個州的家用水泵需求,然而兩家美國大客戶要求代工產線必須分開,加上臺灣人工成本高昂,所以敦威決定赴陸設廠。

劉玉中說,「當時想去大陸的人不多,家族不得不臨時把我從飛機上拉下來,火速派往寧波擔任萬豐電機公司的總經理」。

在經營家族工廠三年多後,2001年,劉玉中又面臨離開家族羽翼的契機。在寧波經營工廠時,亟需人手幫忙,祖籍山東濱州的他,想起了老家的親戚,打電話找來一位侄子到寧波幫手,並招收上百位濱州同鄉的工人。

故鄉的呼喚 迎來創業契機

當時濱州並沒有幾個臺商,濱州市長得知情況,2001年初親自到寧波拜訪劉玉中,並邀請他回老家考察。

劉玉中原本只打算禮貌性回訪,因為山東生產水泵的原料不容易取得。結果當時濱州提供了許多政策利多,而且土地價格便宜、房地產競爭者少,在友人的推薦與鼓勵下,他一腳踏入了濱州的房地產開發。

在2003年成立濱州兆華置業房產開發有限公司時,劉玉中設想過可能遭遇的種種挑戰,但第一個建案啟動,竟然就遇到「SARS」來襲,百業蕭條,這肯定是他未能想像得到的。

第一案就遇SARS 變賣家產苦撐

回想起事業的最大難關,劉玉中表示,在這個小區建案開盤第一個月,SARS就來了,所有銷售被迫停止、工人不能上班。80畝的工地空了四、五個月,8棟樓房因此鋼筋裸露、鏽蝕斑斑、雜草叢生,客戶紛紛要求退房、退款。

詎料,在兆華承受很大經濟壓力,面臨倒閉的關鍵時刻,合夥人竟然違約停止資金投入,並要求抽回資金,可說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但不同於許多建商紛紛跑路,劉玉中選擇把天母的房子賣掉,並跟朋友借錢,維持公司運轉,苦撐下來。後來施工團隊得以繼續建設,而看到工程有進度的客戶也慢慢恢復信心,最終完成建案,順利交屋,並沒有讓客戶受到損失。

危機亦轉機 誠信贏得好口碑

劉玉中指出,第一個建案就遇到SARS,是危機也是轉機,熬過這個關口之後,兆華也博得當地民眾的信任,「因為我們沒有逃跑」。第二個建案開放預售的第一天就銷售一空,後續開發案也都很順利,公司進入良性發展。

面對SARS事件,劉玉中選擇以「誠信」對待客戶,堅持完成建案,最終得到豐碩回報。其企業宗旨為「誠信、敬業、創新、卓越」,排第一的就是「誠信」。劉玉中說,不論在哪個行業,誠信都是最重要的,兆華沒有背信,反而讓後續建案得到客戶認可。「SARS這一關雖然很困難,但後來想想,也很感謝有這個考驗」。

另一方面,看待2020年新冠肺炎在大陸爆發,與2003年SARS經驗相比,劉玉中覺得,這次新冠肺炎不像SARS那麼突然,大陸控制得還不錯。對於臺商而言,衝擊只有初期一段時間,除了個人因素之外,目前臺商在這邊運作情況都算正常良好。

大陸強調「房住不炒」 轉型文創與特色結合

後來兆華深耕濱州,在特批10年的外資房地產開發營業執照到期後,2013年改成中泰置業房產開發有限公司。4年前,中泰還跟當地瓷器公司合資成立「木犀藝術文化有限公司」,專門生產藝術瓷、生活用瓷等貝瓷。

談起大陸房地產發展多年,北京近年出手調控,強調「房住不炒」,劉玉中也分享其轉型經驗,他說,2003年從業之初,傳統住宅的「剛性需求」非常旺盛,所以一開始都是小區建案居多。

位於二、三線城市的中泰決定轉型,最近啟動「中國水落坡收藏藝術小鎮」開發案,採取建築與藝術融合的文創方向,兼具食衣住行育樂等機能配套。此外,也開始朝有特色的住宅型態發展,例如「第四代住宅」,強調每一戶都有探出去的平臺,種滿綠植,是擁有居家後花園的森林住宅。

創立臺商協會 公益不落人後

濱州臺協於2012年9月12日成立,是大陸第126個臺商協會,劉玉中是創會會長,目前已連任第二屆,預計2022年9月卸任。

他說,當時臺辦主任主動找他成立臺協,因為濱州臺商人數並不多,比較大的臺企也大多是派駐臺籍幹部,他算是當地比較資深的。劉玉中坦言,最熱絡的時候,濱州大概有120多家臺資企業,但隨著時間過去,臺商增加的少、離開的多,目前大概有50幾個。原因是濱州交通不便,制約當地的發展,許多臺商後來都轉移到濟南、青島等地。但目前有兩條快速城際鐵路已在施工中,未來到濟南機場只要半小時,相信交通的改善會帶給濱州更多發展條件。

大陸各地臺協都積極從事公益活動,濱州臺協也不落人後,劉玉中表示,由於濱州臺協並沒有收會費,當地政府也沒有提供補助,所有公益活動支出,他都要設法一手包辦,包括捐建學校教學大樓、修路、裝路燈、助學等,遇到像汶川大地震這樣的天災,也要慷慨捐輸,協助災民重建家園。

臺灣人在大陸 依法合規都有保障

談到臺灣人西進大陸的優勢與建議,劉玉中表示,大陸的環境對臺商來說,相對熟悉也比較便利。20年多來,大陸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進步,在許多領域甚至超過臺灣,已經不是以前我們印象中的大陸了。只要是依法合規,不管是經商、工作或生活,臺灣民眾在大陸都能有一定的保障。

他指出,臺商只要能找到好的項目或事業,在大陸發展仍然具有優勢。惟大陸官方提出「31條」惠臺措施,各地是否能夠落實,還必要跟當地政府協調,「畢竟有些政策還是有解釋性的」。

劉玉中提醒,如果要在大陸從商、投資、經營,事先一定要做的考察,可以先透過海基會或臺商朋友,多瞭解大陸的政策法規與習慣,相信可以獲得很多寶貴意見。

臺商鮭魚返鄉 缺地是老問題

而對兩岸關係的發展,劉玉中坦言,目前的確讓臺商們感到擔心,也給工作生活帶來不方便,「兩岸要恢復交流榮景,必須靠雙方共同努力」。

此外,劉玉中也關注臺商「鮭魚返鄉」。為了規避近年美中貿易摩擦帶來的關稅,家族企業的電機水泵公司2020年中旬回臺,在新北市三峽投資設廠。但劉玉中指出,希望政府對鼓勵臺商回臺投資的政策,可以加大支持的力度,例如尋找合適的土地、廠房,並沒有那麼簡單。「不能說政府不積極,但有些事情,真的有難度」。疫情期間,許多臺商停留在臺灣的時間較長,海基會藉此機會經常舉辦小型參訪聯誼活動,到各縣市考察投資環境,立意甚佳,也頗受好評。希望能持續辦理,並協助解決臺商回臺投資所遭遇的各項問題。

熱門推薦

配合大陸委員會提出補繳喪失原籍證明替代方案 移民署:網站專區已公布申請書,自4月21日起受理【焦點新訊】

「第32屆亞洲臺灣商會聯合總會回國訪問團」拜會海基會【最新活動】

好文轉載| 中國大陸產能過剩的成因及其情勢觀察【精選文章】

黑糖飄香的風城長照據點 王翎鳳在臺紮根發揮量能【深度專訪】

中國大陸國家安全法律法規簡介及對臺商的影響【兩岸經貿講座輯要】

簡析中國大陸邊境控制制度及因應之道【臺商財經法律顧問專欄】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