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兩岸經貿網

:::

回到原點 在地深耕 用影像說故事的人-王示衡

  • 資料發布日期:110-06-18
  • 最後更新日期:111-02-17
種種影像創辦人王示衡

文《蔡敏姿》

立定志向 築夢踏實

     「創業一定會遇到許多困難,但是要放棄更難」今年26歲,種種影像工作室的創辦人及導演—王示衡,一語道出青年創業困境與為夢想的堅持。高中就立定志向要從事影像創作,並不斷累積作品,屢屢奪獎。為此他曾赴大陸工作一年,累積經驗與創業養分,將在對岸所學的經營理念運用在自創公司上。

        留著長髮、頹廢中帶有藝術氣息,說話不疾不徐的王示衡,嘉義出生,畢業於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2019年成立「種種影像工作室」,曾在大陸「二更」影視平臺擔任紀錄片導演及攝影,2020年以「阿和今日不放片」奪得嘉義市短片首獎。

       為何當初會到大陸工作?王示衡表示,在臺灣影視科系畢業後,大多數人會選擇從事劇組工作,然而劇組工作日夜顛倒的生活型態並不是他想要的。因緣際會在朋友的引薦下,他決定隻身赴陸發展。「大陸影像市場規模、資源、競爭程度都比臺灣激烈許多,想看看大陸如何發展及擴大影響力,各種不同的可能性都願意去嘗試,先觀摩學習,用模仿的方式來操作。」

兩岸影業文化大不同

       2018年,王示衡選擇落腳湖南長沙,在當地一家自媒體影像工作室「二更」開啟逐夢之旅。初來乍到,暫住友人家中,最不適應的地方是生活步調緩慢,住宅附近沒有便利商店,日用品、三餐都得仰賴外送;城市與郊外落差太大,城市地鐵裡人潮擁擠,但一到郊區人煙稀少,生活機能不佳。

      兩岸工作的時間觀念也不盡相同,他觀察,在臺灣有工時上限,但在大陸普遍是沒有的,必須把事情做完,才能周休一日,至少在影視行業是如此。他坦言,剛開始去的時候薪資待遇並不好,但當地的消費支出不高,低薪也能過活,影視基層員工不僅薪資低,還包辦所有雜事,每天筋疲力盡,但當上導演後,薪資待遇會比臺灣高出許多。「在大陸因為市場競爭激烈,從基層爬到導演的位置過渡期很長,只能比看誰撐的久。」

       赴陸工作期間,令他印象深刻的還有兩件事,首先,影像收費優渥。在大陸拍攝影片不是以案件計算,而是「以秒」計費,當初聽到一支3分鐘的影片,收費約新臺幣90萬元,在臺灣還沒有遇到這樣的例子,顛覆他對影像價值的想像。

       其次,影視審核關卡多。在大陸拍攝的時候,曾找到一位經常在火車站出沒的阿伯當紀錄片主角,多年來他免費幫車站內的旅客修繕皮鞋、皮箱等,是默默行善的小人物。惟在聊天過程中意外發現阿伯曾是站內員工,卻因勞資雙方發生糾紛而遭資遣,此後他經常徘徊在車站附近,企圖對抗體制,想到的辦法就是免費幫旅客服務,因屬於公益性質,企業單位也拿他沒辦法。影片製作完成後,由於拍攝故事牽涉到許多爭議問題,最後無法上映,算是一個比較特別的經驗。

蓄積能量 回「嘉」創業

       工作一年後,王示衡曾考慮長期待在大陸發展,但人算不如天算,原本待的影像工作室因發展規模及影響力日益擴大,資本結構發生改變,原本的創作核心已不復存在,因而選擇離開。「然而每一段經歷都是未來累積創作的能量」。

      王示衡說,「二更」的影視創作其實是從偏鄉做起,累積在地文化、城市故事,慢慢擴及到北京、南京、長沙等地區,加入更多元的文化背景故事,「二更」的前哨戰就是打地方戰崛起,因而觸動他回鄉創業,成立影像工作室。

      至於為何選擇回嘉義創業?王示衡表示,自從有了創業念頭,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嘉義,而不是繁華的大都市臺北,因為都市的影視文化已經相當成熟了,但嘉義、雲林、彰化相對而言沒有自己影像的故事,缺乏具有脈絡、人文性質的紀錄,他想挖掘地方故事,展現出不同面貌,拍攝的內容異於臺北都會現代感,而是加重地方性的草根文化與人文溫度的展現,把地方的靈感與養分回饋到作品的創意發想上。

影像創作兼自媒體宣傳 讓藝術串連地方凝聚力     

       王示衡把前東家的運作模式與想法運用在自創的種種影像工作室。「有上一段工作經驗的累積,才有現在的工作室。」他解釋,在臺灣較少工作室能產出影像作品的同時,又要兼顧市場做自媒體,但前東家就做到了。擁有專屬的剪接、攝影、導演,公司規模當然不同於一般工作室。回臺後,王示衡不僅將這一套模式沿用到新創公司上,還加入文字平面記錄,彙整串流影音、文字、宣傳等,將大陸影視營運的模式進化升級。

      「要做地方自媒體得先獲得地方認同」王示衡表示,他想仿照「二更」的足跡,在各地設置專屬的工作站,將各個工作站匯集起來,如同匯集每一個地方的認同感,進行交流切磋。如果能同時讓嘉義、雲林、彰化這幾個相似的地方城市,看到彼此的故事,就可以互相串聯起三地的藝文及產業間的對話,凝聚地方的認同感,這也是「種種影像工作室」致力去實現的事。

       希望做一個有溫度、內容的影像工作室,也是受到嘉義在地的「阮劇團」影響。該劇團文藝能量強大,獲獎無數。他被劇團中的一句標語所觸動:「藝術可以改變一群人,一群人可以改變一個地方」。透過跟嘉義在地的連結做起,將地方的人、事、物串連起來,產生認同感,這也是他當初創業的初心。

深刻的地方情懷 不放棄的創業精神

      「越深入拍攝就會越喜歡在地文化」王示衡表示,他對地方有著強烈的使命感,甚至產生一種想為當地做一些事情的感觸,如果沒有革命認同的情感是很難堅持下去的。有趣的是他的團隊成員,都是臺北人,多數畢業於政大、世新影視相關科系,都「南漂」到嘉義工作。「如果沒有對在地有認同感,怎麼待的下來?」鄉村文化還有很多寶藏需要被挖掘的。

       不可諱言,創業初期都會遇到資金短缺的問題,如何在現實與理想的拉鋸中堅持下去?王示衡表示,缺乏資金就去貸款,為夢想創業是一件值得嘗試的事,所以迄今仍繼續拼搏中。除了自我堅持外,家人也是最強後盾,媽媽在背後支持他回鄉創業,鼓勵他在過程中累積能量,最終一定會有所斬獲。在嘉義市拍攝影像紀錄,民眾觀影後紛紛驚嘆,「身處幾十年的地方原來這麼漂亮」、「這裡的故事原來是這樣」,這些「原來」都讓我們感覺很像一顆種子發芽到每一個人的感官上,因為我們的影像、文字,開始去感受這片土地給他們的愛,這是很鼓舞人心的事,甚至帶動身邊的人重新去認識這塊我們熟悉卻又陌生的地方。

       對於有志投入兩岸影像產業的後輩,王示衡建議,在臺灣創業一定要想清楚定位,再加上大膽創意,才能拔得頭籌;在大陸工作或是創業,則要先做好田野調查,因為對岸影像工作室多如毛牛,要先確立好自己想要的影像類型,再去找合作夥伴,如果到當地才找的話,恐怕會手忙腳亂、自亂陣腳。「創業一定會遇到許多困難,但是要放棄更難」,鼓勵所有懷著創業夢想的年輕人,勇於追求自己理想的生活,不放棄就是最大的成功。人生有夢,築夢踏實。

熱門推薦

配合大陸委員會提出補繳喪失原籍證明替代方案 移民署:網站專區已公布申請書,自4月21日起受理【焦點新訊】

「第32屆亞洲臺灣商會聯合總會回國訪問團」拜會海基會【最新活動】

好文轉載| 中國大陸產能過剩的成因及其情勢觀察【精選文章】

黑糖飄香的風城長照據點 王翎鳳在臺紮根發揮量能【深度專訪】

中國大陸國家安全法律法規簡介及對臺商的影響【兩岸經貿講座輯要】

簡析中國大陸邊境控制制度及因應之道【臺商財經法律顧問專欄】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