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兩岸經貿網

:::

製造業經營大考 何宗憲:優化企業結構 醞釀先蹲後跳動能

  • 資料發布日期:110-10-20
  • 最後更新日期:110-10-20
嘉善臺協何宗憲會長

文《曾秋英》

對臺資製造企業來說,去年至今正經歷一場艱辛且漫長的大考。從疫情剛爆發時被迫停工,到今年原材料與運費飆漲、全球缺晶片等市場變化,嘉善臺商協會會長、承田汽車配件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何宗憲稱,自己旗下的汽車自動變速箱齒輪、鍛造等業務也都受到不小的衝擊,一路走來點滴在心頭。

面對眼前的經營考驗,赴大陸發展已逾20載的何宗憲說,市場總不免顛簸起伏,但企業經營者遇此變化,終需冷靜下來回歸本心,除了優化結構、提升效率和產能,也要提前因應下階段的市場布局,一方面找尋未來產品的定位,另一方面他也計畫將廠房轉往土地、勞動力相對低廉的安徽,降低固定成本、創造更高的價格競爭力。「此刻的難關正好讓我停下腳步思考,進而為往後10年的經營基礎紮根」。

登陸20年 逐步建立四大業務

回顧當時登陸發展契機,何宗憲說,1999年(民國88年)因著「螺絲大王」晉億實業董事長蔡永龍的關係,始到浙江嘉善考察。嘉善位於滬杭蘇交界,距離上海、蘇州、昆山、杭州都在百公里左右,極佳的地理位置讓他決定投資。何宗憲說,2001年正式生產,當時大陸摩托車市場正快速成長,其主要產品正是摩托車變速箱的齒輪,業績蒸蒸日上。

不久後公司遭遇變故,何宗憲決定另起爐灶,前往同樣擁有龐大摩托車市場的越南。但因缺乏核心技術,陷入價格戰的惡性競爭,在越南打拼4年後,終於還是鎩羽而歸,重回中國大陸。

背負失敗的經驗,何宗憲深感掌握關鍵技術的重要性。2007年,大陸汽車市場開始崛起,加上各地基建投資帶動設備需求方興未艾,他決定提升生產工藝,專攻技術更高的汽車變速箱與減速設備的齒輪。經歷數年研發與升級,為保障汽車齒輪的鍛件供應品質,還新增投資鍛造廠,從加工業拓展至原材料的鍛造業。

何宗憲的產品漸獲口碑,目前日本車廠豐田、日產,大陸車廠吉利等都成為固定客戶。之後他另外成立一家公司,專門生產日產變速箱的零件;2015年再進一步拓展到電動代步車的齒輪箱。何宗憲稱,上述四大業務不僅成為發展主力,透過分散投資布局,也是他在大陸生存下來的關鍵。

疫情來襲 經營市況一夕變天

2020年過年期間疫情爆發,各地如臨大敵,防疫規範甚至一日數變。何宗憲在第一時間從臺灣趕回嘉善,四處張羅防疫物資,並通知湖北以外的員工盡可能提早返工。因此在多地封城的情況下,2月初他已有9成員工回到工廠,成為第一波復工的企業。

何宗憲稱,當時各地都在搶口罩機,而正常生產的企業又有限,「2月到4月的口罩機減速設備訂單多到跟下雨一樣」,至少增加3到5倍。口罩機狂飆訂單大約到5月份結束,其他企業的訂單終於陸續恢復正常。

未料到9月,先是原材料上漲,接著是缺櫃帶來的運價上揚,一路飆漲到現在。原物料價格上升,他的鍛造廠首當其衝,從2020年起獲利一路下滑。「鋼材等原材料的漲勢至今還沒結束,這幾個月可能會很慘」。

電動代步車業務也受到影響。除了固定成本增加,去年疫情影響民眾外出意願,全年訂單總計少了約兩成。今年上半年原本訂單回穩,5月又碰上臺灣疫情,全年業務也是保守以對。不僅如此,全球狂缺晶片也成為另一隱憂。何宗憲專門做日產變速箱零件的企業,往年每月訂單量約在5.5萬到6萬臺,但日產因缺晶片減產,8月訂單驟降2.8萬臺,9、10月的訂單量也還不明朗。

不過何宗憲稱,幸而吉利自動變速箱的訂單並未減少,還是維持10幾萬臺。他預估,今年這部分的營收料可達人民幣(下同)1~1.2億元,較2020年全年的8,000萬元顯著增長。

危機下尋思業務轉型發展

儘管今年多項業務備受考驗,但此刻就是沈潛思考,優化生產結構,為下階段做好準備的最佳良機。

何宗憲進一步解釋,承田著墨的產品主力為燃油車自動變速箱,由於大陸新能源車基本設施建構未臻成熟,市場普遍預期燃油車可銷售至2030年,他預估2026年起燃油車銷量才會顯著下降,2021年~2025年業績還有增長機會。

至於是否會搶進新能源變速箱的市場?何宗憲表示,這塊市場競爭早已殺成紅海,投資和利潤不成正比,他決定不往這方向走。

「我也在規劃2025年以後要做什麼」,自動化設備需求仍在穩定成長,包含機械手關節、輸送機等自動化設備都需要減速箱,他打算加大力度開發這塊市場,另闢專門產線。

何宗憲表示,目前嘉善公司的土地才20多畝,拓展新產業空間不足,而長三角的投資成本太高,安徽六安及河南等內陸省份都成為他規劃新廠的選項,預估新廠最快明年動工建設。光是土地和廠房的固定投資成本都可望比長三角等沿海城市低15%~20%,「固定投資會反映在產品定價,如此我的價格競爭力就會提高很多」。他笑說,「現在一切都是在做準備,等市場風向一轉,我們就能意氣風發、一飛上天」。

嘉善傳統製造業臺商居多 經營挑戰愈加艱鉅

何宗憲遇到的困難,也是嘉善臺資企業普遍面臨的困境。目前嘉善註冊登記的臺企有500多家,多為傳統製造產業。隨著長三角整體產業升級,浙江省也依據企業綜合評價並做出分類,以此實施差別化政策,促使低效與落後企業往高技術、高產出的方向邁進,達不到就被淘汰。

不僅如此,長三角在環保、消防、降低能耗的標準亦相當嚴格,何宗憲說「污染企業全都要淘汰,臺商經營不能再存僥倖心理」。另一方面,2019年大陸代工大廠立訊精密落戶嘉善之後,對當地勞動力產生磁吸效應,本就缺人孔急的臺資企業不僅招工更難,人事成本也水漲船高。

面對重重挑戰,何宗憲表示其因應之道就是借力使力,用地方獎勵補貼升級的支出。以他來說,就曾在升級自動化設備方面一次拿到嘉善政府372萬元的獎勵,成為企業優化的關鍵。

師法陸企 推計件式薪酬制度

此外,何宗憲持續調整公司內部結構,首先大刀闊斧改革的就是員工薪酬制度。臺資企業一般都是採固定月薪,另有加班費、獎金,以及官方規定的五險一金。但大陸企業多半是採取「計件薪酬制」,也就是依據員工的工作效率給薪,如此一來效率高者薪資可望大幅增加,員工留下來的意願也會增強。

舉例來說,目前長三角平均基本月薪約4千元,改採計件薪酬制後,員工從原本1人操作2臺設備,增加到4臺或6臺,薪資一下子增加到1萬元。對於公司而言,員工工作效率至少提高30%~40%,用工人數可以減少,但效率更高。何宗憲這兩三年陸續推行計件薪酬制以來,已有70%~80%的員工是採取該項制度,而員工總人數也從360人降到200人。

何宗憲解釋,要調整為計件薪酬制,最重要的是產距時間的編排和計算,就是計算出員工1分鐘可以完成多少工作,這部分必須結合自動化做優化,也是不可避免的投入。光是生產計件的節奏,他就花了2年時間調整。如今制度運行順暢,就連在嘉善設廠的汽車動力及安全零組件臺資上市企業智伸科,今年也前去承田取經。

推動臺協世代交接重責大任

1972年生的何宗憲,是嘉善臺協創立以來最年輕的會長。他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加速世代交替,培養二代接班。何宗憲說,6月走馬上任以來,成立了籃球隊、羽毛球隊、高爾夫球隊增加會員的互動;另一方面則拓展旗下青年會的功能,除了定期舉辦青年臺商感興趣的論壇講座,並與其他臺協的青年會相互交流,增進年輕人與臺協間的聯繫,進而培養接班幹部。

何宗憲認為,雖然大陸發展環境和20年前登陸時已截然不同,「但市場本就非一成不變,你的考驗變多,其他人同樣也是」。他稱,只要堅持付出、掌握機會,並將本業做精做強,加上大陸擁有14億人口的龐大市場,自然會走上成功之路。

熱門推薦

鄭文燦首度率臺商參訪臺南 兩岸共好加臺商創造三贏【焦點新訊】

海基會站在國家利益上 羅文嘉:創造兩岸雙贏的條件和空間【最新活動】

走向綠色生活:循環經濟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精選文章】

從多角化經營到生態休閒:褚雲傑打造湖北最美農場【深度專訪】

臺商企業回臺併購實務介紹【兩岸經貿講座輯要】

中國大陸修訂《保守國家秘密法》對臺商的影響【臺商財經法律顧問專欄】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