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入臺式殯葬禮儀文化 專訪送行者高弘曆
- 資料發布日期:111-06-14
- 最後更新日期:111-06-16
文/曾秋英
生命旅程行至終點,殯葬工作者除了是逝者在人生最後驛站的守護者,也是安撫家屬的靈魂人物,工作莊嚴且責任重大。
27歲的高弘曆,年紀輕輕,在殯葬業的資歷卻已長達10年。之所以踏進這行業,「當時高中畢業正在找工作,恰好朋友在這行業,想說試試看,結果一路做到現在」。職涯選擇上是否遭遇阻礙?高弘曆說,臺灣近年對於殯葬禮儀行業瞭解愈來愈多,生死課題也不再是社會間的禁忌話題,親友對於他的職業也很支持。「我還特地問過我母親,她說我的工作是在『做功德』。」
多數人聽到他的職業,總會聯想到日本電影「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電影主要描繪的工作內容,是幫亡者淨身、穿衣、化妝等環節,但他負責的項目遠不只此。
高弘曆解釋,殯葬其實包含幾層不同的階段。在殯葬之前是「殮」,就是淨身入棺,如同上述電影主角的工作;「殯」則是停棺祭拜,也就是停放亡者進行弔唁,安排後續法事或告別式等;「葬」則是安頓往生者最後歸宿,火化後入土為安或是進塔。而他所負責的,正包括上述所有層面。比起大陸習慣稱呼「入殮師」,高弘曆認為,他更喜歡臺灣所稱呼的「禮儀師」或是「送行者」,比較符合他的工作內容。
前進昆山 兩岸習俗大不同
提到前進大陸的緣由,高弘曆說,著眼昆山是臺商聚集的重鎮,2017年他跟著當時的東家來到昆山工作。2019年公司決定撤資,他本想跟著一起回臺灣,但服務幾年下來也小有名聲,在臺商協會與當地臺辦的支持下,他決定接手前東家的設備,和太太繼續留在昆山服務。
他解釋,兩岸的殯葬習俗不同,大陸的習慣是往生3天內就火化,沒有如臺灣「做七」的法會。大陸的告別式也相對簡單,不像臺灣有家祭、公祭等習慣。在此背景下,有些臺灣人還是習慣找臺灣的禮儀公司。在臺商的介紹下,除了昆山,他也曾前往寧波、甚至廣州、瀋陽等地服務。
兩岸在殯葬、生死議題的不同文化,也影響到一般大陸民眾對他所從事職業的看法。高弘曆坦言,確實大陸一般民眾對於他的工作較為忌諱,雖聽聞大陸有專門的禮儀學校,但至今還未遇過從事禮儀服務的年輕人,就連他的大陸員工或者當地同行,平均從業年齡都在50歲上下。
臺灣細膩的殯葬文化,體現在大體化妝上。高弘曆說,過去在臺灣工作時,除了基本的大體化妝技巧,其他如傷口清創、遺體縫合和修補等專業技能都必須要學習。以化妝來說,臺灣走的是自然路線,盡量保持原貌,透過底妝技巧讓逝者呈現好氣色。
大陸這方面的習慣則和臺灣大相逕庭,妝感相對厚重。有些大陸同業知道高弘曆會化妝,會特別情商他前去幫忙。也因為當地相關人才稀缺,光是大體妝容的單項收費就可以達到臺灣的3倍左右。
曾經有年輕往生女孩的家屬,要求高弘曆為女孩化上眼妝,讓她美美的向這世界道別。他當時依照過去工作經驗向家屬解釋,眼妝主要是為了增添眼眸的活潑靈動,但在閉眼的逝者身上卻無法顯見效果,家屬最終也決定採納他的意見。不過高弘曆事後回想,如果美麗的眼妝更貼近家屬對亡者的記憶與思念,他的意見豈不是會為家屬帶來遺憾?有鑑於此,高弘曆考慮繼續進修學習彩妝課程,若是往後再遇到類似情況,他就能盡力滿足家屬的需求。
死亡面前 上演一場場人生現形記
從業10年,承辦過各式各樣的治喪個案,讓他看遍人生百態。曾遇過相當淡漠的家屬,「火化後連骨灰都不帶走,直接請殯儀館人員幫他清理掉」。也有遇過外來打工族因工傷意外不幸客死異鄉,工廠的同事集結起來向公司爭取賠償款,公司雖有賠付,但款項後來卻流向不明,亡者只能草草火化了事,讓他深感生命之無常與現實。
還有幾件個案讓高弘曆印象深刻。他曾代表昆山臺協向當地有困難的臺灣人提供醫療費或生活費,有一對年逾80的老夫婦,晚年景況不佳,回臺已無親人照應,一直靠臺協與慈濟接濟。後來老先生過世,在慈濟與高弘曆的幫忙下,告別式順利結束,並安葬在當地的公益性墓地。當所有儀式結束後,老太太竟突然跪倒在他面前,感謝他安送丈夫最後一程。「我只是做了能力所及的事,這樣我承擔不起」。高弘曆說,作為亡者最後一段路的送行者,最大的職責就是滿足家屬的要求,盡量不留下遺憾,「讓逝者安息、生者安心」。
疫情最大遺憾 無法回臺送阿公阿嬤最後一程
即使看過無數生離死別,但阿公和阿嬤的離世仍讓高弘曆深感遺憾和苦楚。由於父母工作忙碌,他從小由阿嬤拉拔長大,和老人家感情甚篤。阿嬤在2020年3月疫情高峰時期過世,阿公在2022年5月也走了。高弘曆說,由於死亡無法預測,他的工作性質必須隨時待命。受疫情影響,往返兩岸要經歷很長的隔離期間。身為送行者卻無法回臺送阿公阿嬤最後一程,成為他心中最大的遺憾。
同樣有些臺灣家屬受疫情所迫,無法赴陸處理親人後事,於是全權委託給他,將所有儀式法會辦完、骨灰火化後再寄送回臺灣。這是疫情之下無奈的變通之道。
布局寵物殯葬為願景
提到未來事業的規劃,高弘曆表示,隨著大陸的「鏟屎官」逐年增加,寵物善終、寵物殯葬需求勢必大增,也是他未來想布局的方向。
根據大陸調查研究機構「智研諮詢」的報告顯示,至2021年,大陸境內寵物犬貓的總數已突破上億隻,若依照8%死亡率計算,每年離世的寵物數量也將超過800萬隻。毛小孩身為家中的一份子,飼主希望寵物在最後的旅程能有圓滿的句點,透過寵物善終、火化等殯葬服務,安慰飼主的心靈,這是他接下來想努力的方向。
此外,高弘曆也希望可以和更多醫院簽訂合約。目前高弘曆和昆山當地的臺資醫院簽約,該院若遇到往生病人,護理師便會通知他前來接體,並與家屬溝通後續事宜。他坦言,雖曾努力和其他醫院甚至福利院接洽,但難以切入當地既有的生態系,至今不得其門而入。昆山此時正在興建兩座大型醫院,希望透過努力爭取,能為事業帶來機遇。
生死課題最大感悟 把握當下 珍惜眼前
當其他同齡人還在享受青春,因為職業的關係,高弘曆對生命課題有著超齡的體悟。問及這十年經歷予其的最大感悟?他認真想了下,回答「把握當下,珍惜眼前」八個字。
去年才剛當爸爸的高弘曆,朋友圈裡可以看到滿滿的兒子照片,整個父愛大噴發。他說,過去所有心力都在工作,朋友圈也都是和協會、工作有關的內容,當爸爸後心態出現轉變,「不管工作再忙再累,打給老婆、視訊看到兒子就不累了,現在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兒子,他才是我的老闆。」高弘曆笑說。
雖然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但若能提前知覺死亡的意義,珍惜每一刻、努力活在當下,則得以成就生命更加豐沛圓滿。「把握當下、珍惜眼前」,正是高弘曆10年來面對死亡課題交出的最佳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