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兩岸經貿網

:::

從市場培育到百年樹人 儒商曾鴻鍊的One Team – One Family願景

  • 資料發布日期:114-01-14
  • 最後更新日期:114-01-15
諾霸精密機械(上海)創辦人曾鴻鍊助力諾霸深耕大陸市場, 並推動參與五金行業國際標準制定。圖/曾鴻鍊提供

文/曾秋英

諾霸精密機械(上海)有限公司創始人,前英國諾霸集團董事、諾霸上海董事長曾鴻鍊博士雖從事五金行業多年,但身為產業經濟學博士,身上更多的是學者的儒雅氣質。2006年,他隻身前往上海開疆闢地,透過建立實驗室、以技術服人,為諾霸站穩大陸市場,達成「諾霸=扭力」(Take Pride-Torque Norbar)的宏願,同時為大陸制訂國際五金標準做出極大貢獻。

他在經營上提出「一流企業做標準,二流企業做品牌,三流企業做產品。一流人才創造價值,二流人才提供服務,三流人才談價格」的理念,亦以此自詡,彰顯儒商典範。

隨著二代順利接班,曾鴻鍊將重心轉為回饋母校新埔工專(現名為聖約翰科技大學)。他以「One Team - One Family」為願景,為校友會建立永續制度,同時擴大產學合作,致力「入學即就業」。希望透過教育的力量,為延續臺灣產業人才盡一份心力。

緣起英倫 諾霸唯一華人董事赴上海開疆闢地

曾鴻鍊在臺灣出生、求學。移居北美後,30歲創業,立足諾霸,進軍五金製造行業。

1942年於英國創立的諾霸集團,為勞斯萊斯莫林飛機引擎製造扭力扳手起家,各種扭力產品與儀器亦在國際居於領先地位。隨著亞洲市場的騰飛與崛起,諾霸著眼全球佈局,幾經甄選,將橄欖枝拋向了具有斐然工作能力與學貫中西獨特文化背景的曾鴻鍊博士。諾霸誠摯邀請他加入全球董事團隊,開啟他事業的另一高峰。

諾霸的6名董事分別來自英、美、澳等國家,他是唯一的華人董事。2005年,曾鴻鍊肩負開疆拓土的重責大任,單槍匹馬赴中國大陸調研。2006年,諾霸精密機械(上海)有限公司正式在上海成立。曾鴻鍊在成立酒會上發下豪願,將用10年的時間打造品牌,實現「諾霸=扭力」(Take Pride-Torque Norbar)的目標。

願景立下了,但每一步前行都有重重阻礙。「當時Norbar(諾霸)在大陸就是Nobody,諾霸相同產品的價格是當地的10倍以上,同時市場對於工具的認知依舊比較傳統,處於能用就行的階段。因此我認為當務之急是培育市場對於高精定扭的認識」。

曾鴻鍊深知培育市場不可能一蹴而就,他不急躁冒進,決定站穩馬步,先從成立扭力校準實驗室開始。他依託英國諾霸在扭力領域的豐富經驗,引入英國諾霸實驗室的精華設備,斥資上千萬人民幣,在上海打造國際級的扭力實驗室。「要培育當時的中國市場,本土化的服務與先進的扭力檢測設備、流程等缺一不可。資料的累積才能引發質變。因此建造實驗室勢在必行」。當時同業和合作方都不看好他的決策,「他們認為與其建造未有產出的實驗室,還不如直接投資一條生產線,馬上就能接單獲利回本」。

曾鴻鍊堅信自己的方向沒有錯,繼續勇往直前。2007年,諾霸上海籌建的扭力實驗室正式落成,同時申請多項認證。2008年,率先通過臺灣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TAF」認可。2010年,獲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頒發「計量標準考核證書」。2012年,通過「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的實驗室認可,這也是中國首家通過CNAS認證的外資自建扭力實驗室。

除了實驗室的硬體設備,自然還要有人才的配合。他同時為員工、經銷商設置完整的培訓課程,透過教育的潛移默化,增進用戶對扭力知識的瞭解,加速中國市場與國際市場的接軌,諾霸還因此有五金行業的「黃埔軍校」之稱。

而談及經過諾霸培育的技術人才進入同行工作,曾鴻鍊豁達的認為,這代表行業看好諾霸訓練的人才,而這些人才也會將諾霸的理念帶到不同公司,進而讓市場更加瞭解扭力工具的知識。「他們不是競爭者,而是長期的合作夥伴」,諾霸種下的扭力種子逐漸開枝散葉,成為隱形的收穫。

前瞻目光  佈局ABC智慧轉型

諾霸在上海逐漸站穩腳步,2010年實現「諾霸=扭力」(Take Pride-Torque Norbar)的目標後,曾鴻鍊開始籌思企業的下一步,開始有智慧生產為製造業賦能的想法。曾鴻鍊的兒子、現諾霸上海總經理曾治達在當時負責主導扭力產品的研發方向,2013年提出自主研發ABC方案(A-AI人工智慧,B-Big Data大數據,C-Cloud雲計算),透過大數據分析提供定制化的智慧解決方案,成為諾霸轉型發展的關鍵。

曾鴻鍊解釋,ABC方案最重要的基礎來自數據,「我們的實驗室就是核心支撐點」。透過實驗室校驗各種儀器設備產生的海量數據庫,再依據不同工藝進行細微調整,提高製程良率。

他舉例,以高鐵、航空航太產業來說,可透過大數據追蹤到每個關鍵工位的生產數據,並即時分析管理,確保每個螺絲確實鎖緊,大幅減少人為失誤,提升產品安全性。諾霸研發的智慧產線解決方案不僅拿到許多專利,也讓該公司獲得上海首批的專精特新企業榮譽。

他坦言,一開始要推動智慧化轉型確實遭遇不少內部阻力。一是當時大陸還未有智能生產的觀念,再者是當時諾霸在行業已具領先地位,此時大舉投入資金進行智慧製造產品的研究轉型與佈局,公司內外難免會有疑慮。「但我自己在國外各地跑,我知道這是趨勢,於是堅持去做」。事實證明曾鴻鍊的前瞻眼光。

堅實的研發團隊與研發實力成為諾霸多年來保持行業領先的關鍵,「我們永遠在為下一步做準備」,曾鴻鍊說「你可以追趕我,但永遠不可能超越我,這就是我們的自信」。

新的征程十年再啟 One Team - One Family

十年磨一劍,2016年,曾鴻鍊經過深思熟慮,提出下一個10年的目標:One Team - One Family。惟有抱團攜手共進,才可能打下更大一片江山。他認為,企業除了創造產品差異化,將低階產品轉進到高階產品,還需要搶到制定標準的門票,才能真正擁有市場話語權,成為市場領導者。

諾霸早在1993年起就代表英國皇家物理實驗室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擁有豐富經驗。而曾鴻鍊深厚的產學研背景,更是讓他深知「產業發展,標準先行」。

2011年,他為中國標委會牽線搭橋,首度參加在英國召開的第28屆ISO國際五金標準化年會,並出席標準制定會議,這也是中國標委會首度出現在標準制定的國際舞臺。

之後在他的奔走下,爭取到2017年在上海舉辦ISO標準會議。不僅如此,曾鴻鍊亦極力促成臺灣手工具同業公會出席該次年會,兩岸專家共襄盛舉,成就一段佳話。

2020年4月,大陸主導的WG10「棘輪扳手」標準由成員國進行投票。即便當時美中貿易戰已然開打,但最後包括美國在內仍全票通過,ISO 21982棘輪扳手技術要求,成為大陸首部主導制訂的五金行業國際標準,諾霸在每個階段與ISO的積極溝通亦功不可沒。

曾鴻鍊在行業間的成就,讓他2018年入選傑出大陸臺商,獲頒兩岸貢獻獎。但他謙遜表示,這都是來自團隊的榮耀,也是「One Team - One Family」目標的最佳實踐。

反哺母校 任校友會理事長建立永續經營制度

曾鴻鍊還將「One Team - One Family」帶入教育領域。在事業有成之餘,曾鴻鍊牢牢記得當年校長、裕隆汽車前董事長吳舜文「今日我以新埔為榮,明日新埔以我為榮」的感召。秉持著「知足、感恩」的理念,在繁忙工作的同時,仍積極為母校的發展奔走出力,陸續接下校務顧問、董事會董事及校友總會理事長等職務。

為何對這所學校有至深情感?曾鴻鍊說,住校5年的求學生涯,不僅和同學奠定深厚的革命情感,也為日後累積豐厚的人脈資源。尤其紮實英文教育所打下的外語基礎,更為他往後的職涯打開另一道門,可以站在國際市場的舞臺,看到更高更遠的趨勢變化。

他把校友會當成企業認真經營。「我擔任理事長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制度。因為一個組織要能永續運作,靠的不是人,而是完善的體制」。為此,曾鴻鍊組織校友董事群策群力,不僅構建了永續運作的框架,更規劃了未來校友會發展的藍圖,實現了校友經濟的內外雙迴圈。

而校友會的「成家立業」,重中之重在於啟動資金的籌備與運作。他參考哈佛大學等國際一流名校的做法,2021年與其他校友共同籌集到新臺幣2億元成立「新埔之星」基金會,委由專業經理人管理創造收益,並將獲利提撥20%回饋母校、挹注校務運作發展。

此外,他穩紮穩打,牽頭與諸多校友溝通,最終找尋到固定的辦公地點,聘請全職員工處理事務,讓校友會運作不會停擺。校務發展上,曾鴻鍊提出四大元素「安全、服務、專業、創新」,並展現超強執行力著手改革。

尤其是在教學方面,曾鴻鍊深感人工智慧(AI)發展將對未來20~30年帶來天翻地覆的影響。為此,他特意尋覓並聘請了世界級的AI專家,自2024年12月起,專門為聖約翰科技大學的老師們授課。旨在利用AI技術結合實際的教務工作,將全新教學理念與科學方式傳遞給在校教職員,包括如何善用AI工具調整課綱與教學方式等,「我希望培養出一批種子部隊,可以跟上最新的趨勢」。這樣才能藉由點及面的延伸,在教學中將最新的技術傳授給每一位約大學子,助力學生打開視野,觸及最頂尖的科技浪潮。

在產學方面,聖約翰不少校友是上市公司企業家,他也善用校友資源,與校友企業合作,提倡「入學即就業」。學生入學時,學校會針對個人興趣、能力與適合的企業對接,並在求學4年間為其設計並提供未來職場所需的技能。此舉不僅進一步提升了約大學子的職場能力,更在潛移默化間打造最契合職場的思維邏輯,大幅縮短進入職場的適應期,對企業而言亦是利多。

他也致力推動兩岸學術交流,為建立兩岸高齡照服產業人才培訓標準化制度,他引薦上海養老專委會與聖約翰科技大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盼透過加強民間交流與互動,為兩岸醫養結合建立標準化人才培訓、證照核發、設施標準等相關制度。曾鴻鍊的改革獲得學校認同,如今「One Team - One Family」也成為聖約翰科大校友會的理念。

曾鴻鍊始終認為,「臺灣產業具有很強實力,但要如何掌握趨勢,就必須從教育做起。」無論是臺灣的工具產業還是教育領域,都離不開人工智慧(AI)的助力。更需要從源頭,從標準著手,一方面將臺灣的聲音傳至國際的舞臺,另一方面培育師資與莘莘學子,借助科技的力量,打造更先進的科技王國,才能進一步加強臺灣的產業實力,成為世界舞臺上不容小覷的中堅力量!

熱門推薦

擴大盤查助減碳 環境部公告「事業應盤查登錄溫室氣體排放量之排放源」【焦點新訊】

海基會「2025大陸臺商春節活動」吳董事長致詞內容【最新活動】

解析中國大陸《關稅法》之規定及影響【精選文章】

延續傳統 向下紮根─亞總會長林凱民致力擴大臺商影響力【深度專訪】

中國大陸國家安全法律法規簡介及對臺商的影響【兩岸經貿講座輯要】

簡析中國大陸邊境控制制度及因應之道【臺商財經法律顧問專欄】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