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兩岸經貿網

:::

滿腔熱情、感動兩岸─專訪漳州台商會長林伯彥

  • 資料發布日期:107-11-19
  • 最後更新日期:107-11-20
IMG_7234

文/耿梓墨

       天下企業機構董事長、漳州台協會長林伯彥帶著滿腔熱血,20年前從台中到福建漳州投資地產事業,還引入台灣的石化產業、新竹綠世界生態園、台灣特色小鎮等,如今枝繁葉茂且果實累累;但他不以此自滿,還樂於行善,成為首位「感動漳州」的台灣人。
       林伯彥於1964年10月在台中出生,他的家族在大台中從事汽車代理和建築事業,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他成了最早到福建投資的台商先驅,在廈門、泉州、漳州共開發了約100萬平方米,足跡遍及福建各大城。
回溯200多年前,林伯彥的祖先是從同安馬巷(當年隸屬福建省泉州府,現屬福建省廈門市)遷到台灣。1989年,當林伯彥還在英國讀書時,第一次回到祖籍老家福建泉州,參觀林氏家族在泉州投資的公司時,他就萌生了一股回歸故里的想望。

滿腔熱情從台中到漳州投資
       1999年,在林氏家族決定投資漳州後,林伯彥懷揣著滿腔熱情來到漳州,並接管了由他叔叔創建的天下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林氏家族「第二次」遷移閩南,成為第一批返鄉投資的台商先驅,時任國台辦主任王兆國曾公開讚揚林家是「台商投資的視窗」。
       天下房地產公司開發專案位於漳州市區的東部中心,是個老街區。當年這裡涉及的拆遷戶有1,800多戶,還有個著名的文物「蔡竹禪」故居的保護問題。蔡氏民居始建於清中葉,原為祠堂,1940年「蔡竹禪」購作私宅,並按民居改建。建築坐北朝南,為三進兩天井帶兩廂的四合院,占地面積2865平方米。
       林伯彥認為拆遷是一種責任,他必須讓所有的拆遷戶在最短的時間內能夠遷回住處,最終完成這個初衷。他陸續完成天下廣場A、B區,金碧園及君臨天下等社區而廣受好評;2015年投資興建位於漳州市水仙大街的「天璽九十九彎」,並於2018年投資開發位於長泰的「天下幸福園區」等項目。
       對於在大陸做房地產,跟在台灣有什麼不同?林伯彥說,「大陸的市場大銷售快、以閩南來說,基本上房子還沒建好就已經賣光了,台灣的量體比較小,去化也較慢,但是土地取得比較容易。」
       談到在漳州打拚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林伯彥說,「房地產的主要原料是土地,在大陸土地取得須經『招拍掛』方式出讓,所以成本愈來愈高且競爭激烈,這也是台灣的開發商會愈來愈少的原因。」畢竟中國大陸市場擁有龐大商機,但也有其挑戰。

深耕熱土 引進台灣特色產業
      在中國大陸投資不限於地產開發,林伯彥2009年底又投身到兩岸石化產業。「福建漳州古雷煉化一體化項目」這項專案,是兩岸史上最大型的石化產業深化合作項目,在福建漳州古雷建設1,600萬噸級煉油、120萬噸級乙烯及數十套下游配套化工裝置。
      從2009年至今,林伯彥陪同全國工總前理事長陳武雄往返奔走於兩岸,不辭辛勞之下,該項目終於在2015年11月3日在南京舉辦的「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上簽訂階段性合作協定,兩岸合資協議也已於2016年5月4日在廈門金帝酒店簽約,項目在2017年12月26日動工。
       很多台商工作之餘,大部分時間在茶館或咖啡廳度過。林伯彥覺得常去那些地方很沒意思,想要深入認識自己腳上的這塊土地,於是他「到漳州人的家裡走走,看看電視,聊聊天,這樣很有鄉土的感覺。」
       林伯彥長期為漳州招商引資,更積極引進新竹綠世界生態園、台灣特色小鎮等大型項目,為兩岸友好往來奉獻心力。他始終堅持無論從事何種行業都秉持正派經營,「講誠信、求品質」是他的的經營理念,嚴格把好「品質關」做好「良心事」,在協助政府招商時以身作則,從不占政府和企業的便宜。

慈善功德 首位感動漳州的台灣人
       在天下地產公司辦公室的牆面上,除了公司2002年至2014年連續13年獲得漳州市「納稅大戶」和「誠信單位」的榮譽獎牌外,更是掛滿了被幫助者頌揚其愛心義舉的錦旗。
       值得一提的是,林伯彥在2008年以「樂善好施」榮獲「感動漳州」人物特別獎,這是台灣人首次入選「感動漳州」人物。對於自己情傾慈善,樂善好施,林伯彥的想法很樸實:「慈善而不求功利,辦企業取之於社會,更應該用之於社會。」他說自己的付出也許只是冰山一角,但是他希望他的付出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帶動身邊的朋友、更積極地投身於慈善事業之中。
       自從2000年到漳州投資後,林伯彥每年至少拿出數十萬元資助貧困戶。2003年至今,林伯彥逢年過節都不忘扶貧幫困,給市福利院送過大米、麵粉和慰問金;還給林前岩寺的孤兒們送去了豐富的食物和生活費,僅2005年就出資人民幣28萬多元慰問雲霄等縣(市、區)貧困戶、養老院。
       在2006年「珍珠」颱風災害發生後,林伯彥捐款人民幣25萬元賑災;2009年江西特大水災發生後,他還捐款人民幣20萬元賑災;2010年7月他又拿出人民幣10萬餘元捐資給中國大陸共青團委會用於慈善救助之用。
       林伯彥頻頻獻上愛心,讓溫情遍及大陸社會各個角度。他資助漳籍黑龍江大學學生何建章完成學業,捐資百餘萬元建設雲霄莆項小學並承擔新教學樓設計施工。接著,林伯彥又向南靖縣特殊教育學校捐資人民幣5萬元,向詔安縣邊貿中心上營小學贈送了2,000多冊的精美圖書。
       2015年3月林伯彥與友人共同出資人民幣400餘萬元修建漳州市漳浦縣攀龍小學教學樓。林伯彥一直告誡公司員工,孩子們是未來的希望,他有責任及義務為他們創造一個好的環境,讓他們茁壯成長,回饋社會。
       談到堅持每年捐資做慈善,這樣做的動力何在?林伯彥說,「辦企業取之於社會,更應該用之於社會。我是希望以捐資捐學校的方式『回饋社會』,加深地方民眾對台商的認同感。」

橋樑紐帶 台閩加強交流合作
       林伯彥今年接下漳州台商協會會長這個重擔,漳州台資企業3,000多家,協會在11個主要縣區成立了台商聯誼會、目前會員企業700多家。未來,他希望漳州台商協會能與大陸各兄弟友會互相學習,汲取經驗,不斷拓展創業創新領域,任內希望能為台商爭取商機和創造投資平台及主動對外交流。
       林伯彥殷切希望漳州台商協會能充分發揮「橋樑紐帶」作用,積極協助開展兩岸多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推動兩岸合作交流,密切的為台資企業和政府有關部門的聯繫,讓在漳州的台商都能賺到錢並為漳州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漳州與台灣隔海相望,也是台灣主要的祖居地,台灣有三分之一的祖籍在漳州,因此當地政府對於台胞和台商非常重視,為維護台胞的合法權益,在各級法院都成立了涉台法庭,並且聘請台胞當陪審員,這在大陸可以說是首創的。
       林伯彥認為應加強福建與台灣的產業合作,台灣推出六大新興產業,包括「生物科技、綠色能源、精緻農業、觀光旅遊、醫療照護及文化創意」;大陸也極力發展七大新興產業,包括:「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育種、新醫藥、新材料、電動汽車、資訊產業」。他相信,兩岸若能強化新興產業的合作,共同研發技術,制定一樣的行業規格及標準,合作開發生產,必然可以開創兩岸產業優勢互補,提升產業的競爭力。

熱門推薦

配合大陸委員會提出補繳喪失原籍證明替代方案 移民署:網站專區已公布申請書,自4月21日起受理【焦點新訊】

「第32屆亞洲臺灣商會聯合總會回國訪問團」拜會海基會【最新活動】

好文轉載| 中國大陸產能過剩的成因及其情勢觀察【精選文章】

黑糖飄香的風城長照據點 王翎鳳在臺紮根發揮量能【深度專訪】

中國大陸國家安全法律法規簡介及對臺商的影響【兩岸經貿講座輯要】

簡析中國大陸邊境控制制度及因應之道【臺商財經法律顧問專欄】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