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商布局中國大陸新能源產業面臨主要問題及如何掌握關鍵策略
- 資料發布日期:113-02-17
- 最後更新日期:113-02-17
文/袁明仁(華信統領企管諮詢顧問公司總經理、海基會臺商財經法律顧問)
在當前新能源轉型的浪潮下,全球正處於從「高碳向低碳」及「淨零碳排」轉型的重要時刻,新能源汽車產業及清潔能源產業的發展迎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大陸「碳中和」戰略促進能源、製造、科技、消費等眾多行業的價值鏈重建,掌握發展契機,在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及清潔能源發展中脫穎而出。
越來越多的臺商轉型投資新能源領域,例如:南京高崎電機、大茂偉瑞柯車燈、聚和新材料、廣運、英華達等。中國大陸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優勢在整車製造、系統整合、產業生態鏈、自駕系統,而臺灣產業的強項則在零部件製造技術優勢。兩岸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優勢互補,在清潔能源產業方面亦有許多合作空間。本文解析中國大陸新能源產業及新能源汽車的主要問題、關鍵策略及遊戲規則。
中國大陸新能源產業發展概況
根據中國大陸國家能源署的資料顯示,2022年,中國大陸煤電占總裝機容量的43.8%,水電占16.1%,太陽能發電占15.3%,風電占14.3%,核電占2.2%,生物質發電占1.6%。截至2022年底,中國大陸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已達到12.13億千瓦,占中國大陸全國發電總裝機的47.3%。其中,主要新能源累計併網裝機占比分別為:太陽能(光伏)15.3%,風電14.3%,核電2.2%,生物質電1.6%。
2023年1-11月,中國大陸主要新能源生產情況如下:1.太陽能發電:全年太陽能發電量達到8700億千瓦時,比上年成長25%;2.風電:全年風電發電量達到6550億千瓦時,比上年成長6.9%;3.生物質發電:全年生物質發電量達到4557億千瓦時,比上年成長7.4%。
中國大陸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概況
2022年中國大陸獨角獸企業有32%來自新能源產業,接近三分之一,2023年中國大陸躍居汽車出口第一大國,新能源汽車的貢獻卓著。
依據蓋世汽車研究院的資料顯示,2022年中國大陸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分別成長96.9%和93.4%,連續8年保持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車市場佔有率提升至25.6%,全球銷量占比超過60%。新能源汽車配套產業也日益優化,截至2022年底,累計建成充電樁521萬個、換電站1973座,其中2022年新增充電樁259.3萬個、換電站675座,累計建立動力電池回收服務網點超過1萬個。
另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資料顯示,2022年中國大陸純電動汽車銷量536.5萬輛,同比成長81.6%;插電式混動汽車銷量151.8萬輛,同比成長1.5倍。在新能源銷量排名前十位企業中,比亞迪排名第一,累計銷量超過180萬輛,同比成長207.2%。其次排名依序為:上汽、特斯拉、東風、吉利、廣汽、長安、奇瑞、江汽、一汽。
臺商投資新能源產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臺商在中國大陸投資新能源產業,主要面臨以下問題:
問題一:新能源項目前期開發落地難
對於風電、太陽能(光伏)等新能源項目開發,地方政府主要採取競爭招標的招商方式,通常會要求提出產業配套及其他特定的訴求,導致新能源項目開發難度不斷增加。因此,企業在成功獲取新能源項目後,在落地實施階段,可能會面臨土地資源、新能源市場、融資不如預期、政府要求縮短建設工期等問題,導致新投資項目難以真正落地。
問題二:新能源項目中期成本控制難
目前中國大陸新能源行業投資成本較高,尤其是大型風電基地的投資規模要求很高,行業存在一定風險。新能源項目普遍需要大量的投資,用於研發、基礎設施建設和設備採購,對於大多數臺商企業而言都是難以承受的負擔。雖然中國大陸是世界風電強國和最大的太陽能(光伏)製造國,但項目總體開發成本卻始終高於全球平均水準,主要原因是土地、儲能配套、稅費、產業配套等非技術成本居高不下,估算目前中國大陸地面太陽能(光伏)電站非技術成本占到總投資成本的20%以上。
問題三:新能源項目後期營運維護難
由於中國大陸新能源政策變化快速、永續性較差,電力市場化交易帶來的衝擊,無疑對新能源電力企業的營運能力帶來了更大的挑戰。例如:電價不斷的調低、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的建構、新能源全面參與市場化交易、全面平價上網等政策,使得新能源的利潤空間不斷調降,投資不確定性增大,項目投產後的經濟收益受到企業營運能力的影響極大。
問題四:新能源面臨的技術問題
目前中國大陸的新能源技術面臨許多問題,如何研發出成本低廉且壽命較長的新能源,是面臨的第一個挑戰;其次,新能源能量轉換率偏低,以太陽能(光伏)發電為例,轉換效率普遍低於20%,轉換率偏低,成本自然就提高,因此必須從根本上解決轉換效率的問題。
問題五:新能源發電不穩定與不可控的問題
不論利用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或潮汐發電,這些都受到天候及外在環境的影響,例如:風力減弱,長時間的陰天下雨,發電就會受到影響。因此,開發儲能設備就成為新能源投資的重要方向,但這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發成本。
問題六:新能源發展面臨地方保護主義的問題
新能源產業發展過程中,地方政府保護本地企業,限制外地企業進入本地市場,影響新能源產業的公平競爭。
臺商投資新能源汽車面臨的主要問題
臺商若有意在中國大陸投資新能源汽車,可能面臨問題:
問題一:新能源汽車主要靠政策補貼
目前新能源汽車主要靠政策補貼支援,獲利空間低,只有極少數企業產量達到一定規模且有實力攤銷成本,可以獲取利潤,大部分企業仍處於虧損狀態。
問題二:新能源汽車關鍵系統供應鏈資源短缺
新能源汽車關鍵系統供應鏈資源短缺,成本居高不下,導致新能源汽車整體供應鏈資源不足,核心零部件價格居高不下。
問題三:新能源汽車二手車殘值率低
新能源汽車二手車殘值率低,外加三電系統老化、補貼政策和產品更新換代等因素,3年車齡的新能源汽車綜合保值率僅為47.5%,降低了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購買意願。
問題四:充電設施不足,充電不便,充電難度大
充電等基礎設施不完善,影響新能源汽車使用的便利性,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必須解決充電基礎設施的限制,目前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分佈不均且不合理。已建成的充電樁主要在郊縣等偏遠地段,中心城區的數量相對少。另外,充電樁的維護不到位,部分地區頻出現「故障樁」,導致電動車使用者充電難度大。
問題五:電池續航里程不夠
電動車續航里程不足,也是限制其普及的主要原因之一。
問題六:新能源汽車品質問題
依據中國消費者協會「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消費者投訴」統計資料顯示,目前中國大陸汽車消費者對於新能源汽車的投訴主要集中在4個方面,分別為新能源汽車電池故障(包含續航暴跌、動力縮水、電池自燃等)、單方面鎖電、智慧輔助系統相關問題以及刹車失靈等。
臺商投資新能源產業的八大關鍵策略
新能源產業是目前熱門的投資領域,惟臺商在投資前應瞭解市場前景、選擇合適的投資項目、評估投資風險、尋找合適的合作夥伴以及考慮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等因素,以利制定出有效的投資策略,以下是臺商投資新能源產業的關鍵策略:
策略一:瞭解市場前景及投資可行性
臺商在進行投資前,應先瞭解不同新能源產業的市場前景,掌握新能源行業的發展趨勢、政府政策支持和終端市場的需求。可通過新能源行業報告、政府新能源政策文件以及新能源市場調查報告等來瞭解新能源產業的當前狀況和未來發展趨勢。此外,與新能源產業專家及業者交流,或參加相關論壇和會議,也是獲取投資可行性資訊的途徑。
策略二:選擇評估合適的新能源投資項目
在新能源產業中有許多不同類型的投資項目,例如太陽能電池板生產、風力發電項目、電池製造、氫能、儲能設備、電動車零組件、智慧能源系統、充電樁等。此外,評估選擇合適的投資項目尚需要考慮技術取得、人才團隊、政策風險、市場競爭、投資成本及收益等。
策略三:評估潛在的投資風險
臺商在進行新能源產業投資時,瞭解與評估風險是至關重要的,投資風險包括政策風險、法規風險、技術風險、市場風險等,在投資前,應對項目的技術可行性和商業模式進行全面評估,並制定風險管理策略。
策略四:尋找合適的合作夥伴
臺商轉型投資新能源產業須尋找合適的合作夥伴,例如新能源行業內的企業、學術機構研發團隊、新創團隊、擁有技術的研發者。也可透過新能源研討會、論壇及會議、新能源企業參訪或外部諮詢機構,幫助企業進一步解投資可行性。
策略五:新能源產業政策研究
新能源產業受到國家政策影響非常大,因此,企業需要密切關注政策動向,特別是中央及地方涉及新能源產業的政策,包括土地政策、補貼政策、稅收政策、市場准入政策、產業鏈政策等。
策略六:新能源產業投資地點的選擇
以新能源汽車供應鏈為例,上海是中國大陸汽車產業發展的龍頭,而嘉定區是汽車產業規模最大、汽車產業鏈最完善、產業群聚最密集的地區;深圳有完善的新能源軟、硬體研發設計和生產製造;廣州形成涵蓋整車生產、「三電」以及電池關鍵材料等完備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北京則有較為完整的整車及零部件產業鏈供應鏈體系。
此外,常州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相關配套產業中臺商企業約有36家,覆蓋汽車電子、電機、車燈,常州的新能源汽車和汽車動力電池產銷量都占江蘇省的一半。且寧德時代、理想汽車、比亞迪都在常州設有生產工廠。
臺商大部分屬中小企業,在條件及實力上較不適合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投資。中小企業臺商更適合在長三角等臺商群聚的經濟發達地區投資,常州屬三線城市,是臺商可以優先考慮的選擇地點。
策略七:新能源產業的合作與聯盟
由於新能源產業技術難度大、資金需求高,企業需積極尋求與其他企業和研究機構的合作,共同研發新能源技術,藉由合作以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並降低風險和成本。
策略八:新能源技術創新
新能源產業技術更新速度快,企業需要不斷進行技術創新,掌握核心技術,以保持競爭優勢。同時,還需要關注國際上的新能源技術發展趨勢,以便及時跟進。
臺商投資新能源產業的遊戲規則
遊戲規則一:新能源政策「補貼」走向「市場化」
2023年中國大陸太陽能(光伏)發電政策由補貼走向市場化,主要體現在市場化和差異化,具體而言,新建的光伏發電項目可以通過競爭方式參與市場化交易,如參與全國或區域性的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交易、碳排放權交易等;也可以通過協商或招標方式與用電企業或用戶簽訂長期合同,按照合同約定的價格進行交易。
遊戲規則二:氫能將改變新能源產業的「遊戲規則」
氫能產業是未來最具發展潛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其發展符合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政策。氫能作為高載能、多用途、零排放的清潔能源,將改變能源格局,未來作為與天然氣同等地位的能源物質參與國際貿易。
此外,隨著可再生能源成本的下降,具有價格競爭力的「綠氫時代」將來臨,綠氫正改變新能源產業的「遊戲規則」。
遊戲規則三:汽車革命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慧化」
汽車革命上半場是電動化,中國大陸在電動汽車上取得先發優勢,產銷規模、保有量規模均超過全球一半。下半場的重點將是智慧化,其涉及面更廣、技術複雜度更高,也會進一步重塑汽車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因此,智慧化將是未來汽車競爭的焦點,也是決定勝負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