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兩岸經貿網

:::

十年餐飲兩茫茫-台商企業經營不善 注意「老賴條款」

  • 資料發布日期:108-05-17
  • 最後更新日期:108-05-17
上海是各國料理必爭之地,中高價位餐廳林立,競爭激烈。

文/譚湘龍(上海尤里卡律師事務所執行長、海基會台商財經法律顧問)

從一夜爆紅、大排長龍、曾經叫好叫座的網紅名店,到抱頭鼠竄、丟個爛攤子給當地政府收拾殘局的這些台資老闆們,為何連夜跑路?連老闆們都納悶,為何曾經是身經百戰的經營之神,會登上老賴網的黑名單?

2018年,在大陸的連鎖加盟業中最震撼的兩事件,要算是有台資背景的A、B兩家餐廳惡性倒閉事件,對上海台資企業的形象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

A餐廳在台灣人圈子中有不錯的口碑,主要經營台菜,算是中等規模的熱門店;而B餐廳是西餐廳,經營美式早午餐。這兩家餐廳都有十幾家連鎖店的經營規模,但幾乎同時在2018年底分別傳出積欠工資、貨款、老闆避不見面的尷尬場面。

由於A餐廳的台菜很對台灣人的胃,幾年下來陸續開了十多家,也吸引不少上海本地人上門光顧。可惜在2017年食品衛生曾經出現問題,對於餐廳的形象造成很大的打擊; 2018年底又因為一次融資貸款的支票跳票,被法院查封了銀行的帳戶。有些人不瞭解,年營業額一億多,銀行又怎麼會為了幾萬元跳票而不通融?據同行透露,開餐廳想要做大,就必須要有風險投顧公司進場,但這些風投公司要看規模與財務報表,A餐廳一下子格局拉太大,一但營運沒有管理好,資金周轉不靈,供應鏈斷裂,企業就回天乏術,兵敗如山倒!

另外一家惡性倒閉的B餐廳走美式風格,以高檔的裝潢、早午餐的形式,2014年在上海大放異彩,甚至被譽為「全日制早午餐鼻祖」,成為火爆的網紅名店,短短幾年開了十幾家分店,有些上海以外的店還是以眾籌的名義開設的,但只有上海店生意最好,雖然營銷策略成功,能夠找到眾籌的資金,但還是抵不上門店擴張、管理不當的宿命,最終積欠員工薪資、應付貨款、銀行借款、租賃公司欠款等等達數千萬元人民幣,實際承辦人在拿到銀行貸款和租賃公司借款後,可能是因為漏洞太大無力回天,乾脆避不見面,苦了當老股東的連帶保證人,賣了房子賠給銀行等債權人。

每天都有人開店也有人關店,廠商是否想過開一家店,從創立到熬成一條道路的地標,需要花多久時間?開店才一兩年就倒閉的餐廳比比皆是,5年能撐下來已算不錯,經營滿10年就不容易了,能經營到20年以上更是困難,如果下一代不願意接班,ㄧ家店的命運就是看老闆的精神、體力和毅力了!一家店從創立品牌到世界知名,又需要多久時間?像鼎泰豐能夠屹立不搖數十年的店,就是做到連鎖行業最重要的標準化管理。

幾年前上海著名的C餐廳在倒閉前,老董事長不勝唏噓的說,在上海灘的餐飲壽命是大概10年一輪迴,縱然客戶喜新厭舊的趨勢比較明顯,但如果認真踏實的經營,老客戶不見得會流失。回想2002年C餐廳在上海新天地的中環廣場開第一家店時,這家走新唐風、新女性訴求的名店幾乎天天大排長龍、門庭若市,但多年來沒有做到餐飲標準化,眼睛雪亮的客戶支援度瞬間大降,再加上盲目擴點,爆出資金缺口,最終走向樓塌的命運。

2012年「台商連鎖店進軍中國」這本書出版時,正是台資連鎖店在中國大陸發光發熱的頂峰,之後的發展可說是每況愈下,就以賣鞋的D台資企業來說,當時有六千家左右,每年要開關或者整修門店設計的數量就達到兩千家左右,但隨著這幾年網路微商店的興起,傳統店在店租與人事成本居高不下的競爭劣勢下,該企業的鞋店這幾年幾乎就以「開一百家關一千家」的態勢在逐漸走向緊縮。

開餐廳和開鞋店不同,就算有外送周邊服務,在內也必須要有服務員、廚師支持才能經營下去,加以餐飲是到現場吃的體驗型享受,所以很多商場內的餐廳受電子商務的打擊相對比較小。可是曾經為台商立下汗馬功勞的方便麵之類的企業就很難挽回頹勢,受到的打擊也比較大,正是「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的行業代表。

在連鎖業中,開一兩家店是小打小鬧,開到7至10家店時,企業管理要跟得上擴張的腳步,否則難逃淘汰的命運。嚴格的說,上述企業造成倒閉的原因,大多在於盲目的擴張、管理不當、轉型遲滯,是以過度崇尚規模,以為大者恆大的經營心態,不但失掉風險投資者的青睞,資金鏈一斷,加上內部管控不當,就無力回天了。

有些在大陸經營不善、甚至捲款潛逃的台灣老闆們,雖然不見得是法定負責人,但身為實際負責人,有時難免也會受到法律波及,幾年前有一個連鎖店的老闆,在資金鏈斷裂後倉皇逃離出境,若干年後想回上海處理房地產時,發現已被列入失信人員的黑名單上,一旦入境大陸就出不去了。他原以為被告的案件只有三件,總計不過數十萬元人民幣債務,於是請律師和三名被告談判和解,希望能夠從黑名單上除名。當律師和法官聯絡後,驟然得知當時告他的名單還有一大堆,而且當地政府先用社會維穩基金協助企業處理完員工的問題,實際上這家連鎖總部除了三個官司外,經結算還欠政府數百萬人民幣。換言之,他必須把錢還給政府,才能解決此案。原來這些台資企業老闆一走了之,幫忙來解決勞工問題的都是當地政府。其實,很多人不知道,被法院判決確定該付員工工資而拒付的法人代表,可是有刑事責任的。

有的企業其實並無惡性倒閉之心,而是想宣佈破產,但問題在於宣佈破產,首先會導致法定代表人被限制出入境,於是有些企業想出在公司要倒閉前,先更換法定代表人的作法,先將自己解脫出來,雖然逃過被限制出境的責任,但台灣人的整體形象會因此而受到損害。

有些企業向台資背景的銀行借錢,台資銀行都會祭出「商業本票」這個「尚方寶劍」,並要求台籍負責人連帶保證,所以就算台資負責人跑回台灣逃過大陸銀行或債權人的追討,也逃不過台資銀行以本票直接申請支付命令的天羅地網。

現在大陸地區非常重視企業和人的信譽問題,推出了所謂的「老賴條款」,對於登上黑名單的人,都會在鬧區的大樓或公園裡用電子看板登出「失信人員名單」,同時限制出入境;另外一招便是限制高消費,不可搭飛機、高鐵,只能搭乘速度較慢的動車;不能擔任企業的高管和法定代表人,如果有不良紀錄,工商和司法的黑名單上都不會放過。最近網路上還出現一個網站叫做「老賴網」,專門收集信用不佳的賴帳人名單與事件提供徵信調查,看來無論是官方或民間都對於信用進行史無前例的嚴格把關。

人走茶涼,這些曾經叱吒風雲的專業經理人或老闆們務必清醒的體認,一旦失去信用或捲款跑路而登上大陸版的黑名單之上絕非兒戲。除非人間蒸發,午夜夢迴之際,歸責於消費者的喜新厭舊,只是幫兵敗如山倒的企業找個安慰劑而已!

熱門推薦

配合大陸委員會提出補繳喪失原籍證明替代方案 移民署:網站專區已公布申請書,自4月21日起受理【焦點新訊】

「第32屆亞洲臺灣商會聯合總會回國訪問團」拜會海基會【最新活動】

好文轉載| 中國大陸產能過剩的成因及其情勢觀察【精選文章】

黑糖飄香的風城長照據點 王翎鳳在臺紮根發揮量能【深度專訪】

中國大陸國家安全法律法規簡介及對臺商的影響【兩岸經貿講座輯要】

簡析中國大陸邊境控制制度及因應之道【臺商財經法律顧問專欄】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