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兩岸經貿網

:::

國際通膨與聯準會升息對臺灣經濟之影響

  • 資料發布日期:111-04-20
  • 最後更新日期:111-04-20
1302917937552424997

文/吳大任
(國立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臺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執行長)

新冠病毒肆虐  聯準會降息救援金融市場

2020年3月起美國新冠肺炎確診人數與死亡人數快速攀升,各級政府立即啟動嚴格管制人民外出消費防堵疫情擴散,導致經濟活動停滯。為挽救瀕臨崩潰的經濟,聯邦政府提出經濟紓困方案,1年內增加政府支出大約5兆美元。聯準會隨即配合降息6碼,並啟動無限量QE,將美國貨幣供給數量提升到前所未有的規模。觀察美國貨幣供給時間序列資料可發現疫情爆發前M2年增率大約維持在5%左右,聯準會執行無限量QE立刻推升M2年增率達20%,至2020年底已經超過25%,M1年增率更是在5月份突破300%,2020年底上升到350%。

美國紓困方案與貨幣政策共同創造前所未有的美元供給數量,全球各國央行面對疫情衝擊經濟的龐大壓力,紛紛跟進美國降息並大幅增加貨幣供給數量。資金因此源源不絕湧入各國股市與房市,造成2020年下半年全球實質經濟衰退,但股市與房市大漲的背離現象。大量資金也投入大宗商品市場,以原油市場為例,國際原油價格從疫情發生之初每桶不到20美元漲到2020年底每桶50美元,2021年底每桶90美元,2022年3月在烏克蘭與俄羅斯戰爭爆發影響下每桶最高觸及139美元。

2021年初歐美各國開始施打疫苗,隨後進行經濟解封,迅速推升全球消費與貿易需求。另一方面,2020年疫情導致全球供應鏈斷鏈,加上缺船、缺櫃、塞港等運輸問題短期內無法紓解,許多產品市場呈現供給短缺現象,2021年5月起高傳染力變種病毒蔓延,更使得產品市場供給不足問題惡化。在貨幣供給過度寬鬆的金融環境下,2021年第2季開始,各項產品市場需求上升、供給下降,物價大幅上漲已經無可避免。觀察美國生產者物價指數年增率,2021年初美國PPI年增率開始加速上升,至2022年2月份已高達9.99%。CPI年增率則從1月份1.41%,上升到3月份2.6%,突破聯準會警戒線2%,接下來一路攀升至2022年2月份7.91%,創1982年6月以來最高紀錄。

俄烏戰爭衝擊供應鏈  推升通膨

2022年2月24日清晨俄羅斯軍隊入侵烏克蘭,歐美各國立即啟動對俄羅斯經貿制裁,包括切斷俄國主要銀行與企業從歐美國家取得融資管道、取消俄國多家銀行參與全球首要銀行間支付系統「Swift」以及禁止任何內含美國生產或設計晶片的設備出口到俄羅斯,嚴重打擊俄羅斯進出口貿易。然而,俄羅斯是全球主要能源、糧食與金屬類原物料出口大國,對俄羅斯經貿制裁亦同時引發相關商品國際市場供給短缺,使得原已居高不下的物價進一步上揚。

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在俄烏戰爭前通膨情況已經相當嚴峻,戰爭爆發更可能將美國生產者與消費者物價指數推向另一高峰。有鑑於此,美國聯準會於2022年3月16日宣布升息1碼,並暗示今年將再升息6次,預期今年底基準利率將達1.75%~2%。美國升息後,全球主要國家在維持匯率穩定、降低輸入型通貨膨脹壓力的考量下,只能跟進美國升息。因此,2022年第2季以後全球經濟將邁入升息循環,使得資金使用成本上升,家庭借貸本息還款支出增加,影響全球消費、投資與貿易。另外,聯準會也預告今年5月起啟動縮表,降低貨幣供給數量。屆時,過去投入股市、房市與大宗商品市場的資金將逐漸退潮,失去推動價格上漲的動能。

臺灣央行睽違10年首度升息

美國升息後,臺灣央行立即於3月17日宣布為抑制通膨預期與紓解輸入型通膨壓力,將維持緊縮貨幣政策,並自3月18日起升息1碼,將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及短期融通利率由年息1.125%、1.5%及3.375%升到1.375%、1.75%及3.625%。3月底中信金控預估,臺灣央行在接下來三個季度將各升息半碼,今年年底前累積升息幅度將達2.5碼。央行升息可有效抑制總體需求,減緩物價上漲壓力,但對一般家庭而言,央行升息直接推升家庭借貸成本,特別是房貸本息還款支出。臺灣房地產價格高昂,一般家庭現金有限,購屋貸款金額高,還款時間長,許多家庭的房貸還款支出佔家庭每月支出的比重偏高。通膨已經迫使家庭支出增加,房貸還款支出上升,更讓一般家庭經濟情況雪上加霜。

俄烏戰事加劇全球糧荒

展望2022年臺灣物價情勢,在俄烏戰爭影響下,國際能源價格將持續在高檔震盪。臺灣能源供給9成以上依賴進口,能源價格波動除影響家庭電力、汽油與瓦斯等消費支出外,更影響各行各業廠商的生產成本,必定對臺灣今年躉售物價與消費者物價產生龐大壓力。國際糧食市場則因俄烏戰爭僵持,烏克蘭農民部份參軍、部份逃難導致糧食生產與出口停滯,造成國際市場供給短缺情況。糧食生產不若工業生產,生產季過後只能等到明年才能重新耕作,因此,今年烏克蘭小麥、玉米、葵花籽等農作物確定減產,更不可能出口。加上俄羅斯因歐美國家經貿制裁糧食出口受限,今年國際糧食價格將持續上揚,如有異常氣候干擾其他糧食出口國生產,國際糧食市場除價格大幅上漲外,甚至可能出現糧食供給嚴重短缺現象,導致部份糧食進口國無法找到足夠貨源進口糧食。

臺灣糧食自給率偏低,根據行政院農委會網站資料,2020年我國糧食自給率以價格計算為63.4%,以熱量計算為31.75%。2022年國際糧價大漲後,我國以價格計算的自給率可能大幅下降至50%以下,2022年國際糧食市場情勢改變將推升臺灣輸入型通膨壓力。

下半年輸入型通膨壓力變大

今年3月中國大陸疫情再起,深圳、上海等城市為阻擋疫情擴散決定封城,嚴格限制民眾外出活動。疫情與封控措施不但衝擊當地消費、生產及產品運輸,更使得全球供應鏈斷鏈情況惡化。如果封城不能讓疫情在短期內降溫,中國大陸生產的零組件與最終產品將無法順利出口,造成相關產品國際市場供給短缺,加劇全球通膨壓力。另外,美國通膨情況較臺灣嚴峻,聯準會今年全年升息幅度勢必超過臺灣,使得今年下半年兩國利差擴大,加深臺幣貶值壓力,形成更嚴重的輸入型通貨膨脹。

在國內部份,臺灣在2020年疫情發生之初,房價與房市信心小幅下滑數月,即因央行降息並提高貨幣供給數量,導致大量資金進入房市讓房價迅速止跌回升,更大幅推漲2021年房價。雖然政府各部會在2021年數次聯手「打炒房」,房價依然居高不下。高房價墊高房東機會成本,極可能帶動房租上揚。另外,央行2022年升息使得許多家庭房貸支出增加,有房貸的房東再將房貸支出新增額度部份轉嫁給房客,使得房租進一步上漲。由於住宅租金類占消費者物價指數權重高達14.8%,房租上漲亦將擴大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壓力。

最後,在全球各國進入升息循環後,消費與投資所需的資金成本大幅提升,加上家庭房貸、車貸等本息還款支出增加排擠其他消費支出,全球消費與投資必然受到抑制而導致全球貿易量下滑,進而影響臺灣下半年出口與相關製造業表現。政府與企業亟需密切關注全球經濟情勢變化,儘早研擬因應對策,維持臺灣經濟穩定。

熱門推薦

2024「臺灣形象展」鏈結綠色商機 展現臺灣企業淨零創新力【焦點新訊】

海基會帶領大陸臺商走訪桃園優質企業【最新活動】

「兩會」後中共最新財經政策解析【精選文章】

從多角化經營到生態休閒:褚雲傑打造湖北最美農場【深度專訪】

大陸臺商退場管道的選擇與風險【兩岸經貿講座輯要】

中國大陸新修訂《公司法》及《刑法修正(十二)》對臺商的影響與因應建議【臺商財經法律顧問專欄】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