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拋棄清零後的經濟情勢觀察【精選文章】
- 資料發布日期:112-03-02
- 最後更新日期:112-03-02

文/高長
東華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榮譽教授
中國大陸(以下簡稱大陸)自今(2023)年1月8日起取消實施多年的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清零」政策,邊境也重新開放,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稱,大陸放棄清零政策,重啟經濟和開放,是今年全球最大的經濟事件,這將對大陸,甚至全世界帶來諸多機會和挑戰。
「清零」政策下 民生經濟付出重大代價
大陸嚴格管控新冠疫情的政策,堪稱是一場大規模的公共衛生運動,將近3年的時間,整個社會都在與新冠肺炎疫情搏鬥。該項嚴苛的疫情控制政策,儘管在早期取得不錯的效果,經濟和民生很快就恢復正軌,但由於新冠肺炎變異株不斷出現,疫情蔓延各地的速度超乎預期,對大陸14億人口中的許多人而言,幾乎都經歷了一場噩夢,同時,大陸的經濟發展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具體而言,在2021年間,由於疫情管控得當,大陸的經濟表現相較於全世界各國,可以說是名列前茅,就國內生產總值(GDP)指標來看,2021年成長幅度高達8.4%,比全球平均值高出3個百分點;同期間進口和出口貿易金額分別較上年度成長30.1%和29.9%(參閱附表)。大陸總體經濟這樣的亮麗表現,一方面是2020年大陸對新冠肺炎疫情管控得當,整體經濟景氣很快從疫情衝擊後的谷底回升,另一方面則是其他國家,特別是歐美各國深受疫情蔓延的困擾,經濟景氣持續探底,轉單效應帶給大陸經濟龐大利多。
然而,自從去年3月疫情在上海大爆發之後,不僅嚴格執行「社會面清零」政策,基層官員為避免被究責,在執行防疫工作上甚至層層加碼,封城、封市、封省屢見不鮮,結果嚴重衝擊正常的經濟活動,包括居民的生活起居、工業生產、商貿物流等等。
附表資料顯示,去年第二季GDP成長率由第一季的4.8%下跌至0.4%,是自2019年底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以來的最弱表現;同期間,工業生產指數年增率也從6.5%下跌至0.7%,民間消費在第二季甚至呈現負成長(-4.9%)。第二季各項經濟指標的表現略有改善,但第四季則呈現欲振乏力現象,民間消費甚至再度出現負成長;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更是從第一季開始,全年4個季度都低於榮枯線50,也就是經濟景氣一直處在低迷狀態。
單位:% | ||||||
2022 | 2022 | 2023 | ||||
Q1 | Q2 | Q3 | Q4 | |||
GDP(實質) | 4.8 | 0.4 | 3.9 | 2.9 | 3.0 | 8.4 |
工業生產指數年增率 | 6.5 | 0.7 | 4.8 | 2.8 | 3.8 | 12.1 |
固定資產投資(名目,期底累計) | 9.3 | 6.1 | 5.9 | 5.1 | 5.1 | 4.9 |
民間消費(名目社會消費品零售) | 3.3 | -4.9 | 3.5 | -2.7 | -0.2 | 12.5 |
消費者物價指數 | 1.1 | 2.2 | 2.7 | 1.8 | 2.0 | 0.9 |
生產者價格指數(季末) | 8.7 | 6.8 | 2.5 | -1.1 | 4.1 | 8.1 |
廣義貨幣供給(M2)(期底數) | 9.7 | 11.4 | 12.1 | 11.8 | 11.8 | 9.0 |
出口貿易額 | 15.8 | 13.0 | 10.1 | -6.5 | 1.1 | 30.1 |
進口貿易額 | 9.5 | 11.4 | 12.1 | 11.8 | 11.8 | 9.0 |
製造業PMI指數(季末) | 49.9 | 49.1 | 49.5 | 48.1 | 49.1 | 50.5 |
消費者信心指數 | 118.4 | 87.5 | 87.4 | 86.9 | 95.0 | 121.2 |
外匯存底(期底值,億美元) | 31.880 | 30.713 | 30,290 | 31,277 | 31.277 | 32.502 |
人民幣/美元匯價(平均值) | 6.3466 | 6.6147 | 6.8538 | 7.1249 | 6.7350 | 6.4488 |
註:變動率為較上年或上年同期增減比率。 資料來源:國內外重要經濟暨金融指標快報(2023年2月10日)。 |
此外,疫情期間展現韌性的出口貿易,因受到俄烏戰爭、美聯儲快速升息的外溢效應,以及歐美經濟走向衰退帶來的影響,出口動能及其對經濟成長的拉動作用逐漸轉弱,出口與進口貿易規模在第四季同步萎縮,都呈現負成長6.5%;去年全年分別只成長7.0%和1.1%,與2021年相較,可謂天壤之別。
「清零」政策解除 「穩增長」政策上路
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目前大陸經濟仍然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等壓力,「外部環境動盪不安」,對經濟帶來的影響加深,因此,該次會議特別強調「穩增長」的重要性,有別於過去將「穩就業」排在第一位,並且對於疫情防控,沒有再提及「清零」,改稱「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解除嚴格的防疫管控,為當前低迷的大陸經濟帶來曙光,意味著今年經濟將面臨全新的環境。為了刺激經濟復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聲稱將「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並在安排今年的經濟工作時,把「擴大內需」排到第一位,強調「要充分挖掘國內市場潛力,提升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會議結束後隨即公布《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宣示「必須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不斷釋放內需潛力,充分發揮內需拉動作用」。
在國際景氣走弱、外需市場看淡的大背景下,國內市場將成為大陸經濟復甦的主要引擎,這也意味著消費和服務業將是後疫情時代引領經濟成長的要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文件宣示「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到優先位置」,重點將放在「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此外,擴大內需政策的重點還包括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以及支持平台企業的發展。這四個行業中,房地產和平台企業(例如阿里巴巴、騰訊、美團等)在近幾年都受到嚴厲的監管和營收衰退的雙重困境,今年在新政策支持下經營環境可望好轉。
大陸放棄清零並重啟開放,頒布實施各種支持政策,肯定對大陸經濟復甦有助益。一般預料,大陸經濟將在今年第一季觸底反彈,並且從第二季度開始持續成長。美國高盛集團公司(The Goldman Sachs Group, Inc)在今年2月發布的最新報告,樂觀地預測今年大陸經濟成長率將達到6.5%。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IU)也指出,大陸經濟復甦,最重要的是大陸的重新開放,如果能夠平順地過渡到「與病毒共存」,對增強市場信心、支出和投資肯定會有助益。
消費和服務是推動經濟復甦的主力
隨著封控解除,人員和要素流動、貨物流通恢復,經濟活動必將逐漸恢復常態。消費是今年大陸經濟的亮點,尤其是家庭消費,在今年下半年可望出現較明顯的反彈,其中,最受新冠疫情影響的旅遊和娛樂等行業復甦空間最大。法國巴黎銀行專家估計,今年大陸的家庭消費將增加約9%,這個幅度即使說不上是對近年來因疫情而受壓抑的完全報復,與前一年的成長率相比也有很大的改善。
大陸放棄清零之後,經濟肯定會有反彈,但問題在於反彈的力度會多大?力道會持續多久?其實皆有待進一步觀察。譬如說,疫情的可能走向。解封初期或將面臨疫情升溫的困擾,經濟復甦力度受限;又如,一般認為,解封之後今年將出現報復性消費,旅遊、交通、餐飲等行業將是其中的得利者,但中小企業受到3年清零政策的打擊後元氣大傷,恐需要較長的時間來恢復。
經濟復甦仍然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
客觀而言,今年大陸經濟復甦的前景仍然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高盛集團指出,大陸防疫政策鬆綁後消費復甦的幅度和可持續性,取決於勞動力市場的潛力、家庭收入和消費者信心的改善。首先,勞動力市場在抗擊新冠疫情近3年後的長期疲軟,尤其居高不下的年輕人失業率更是個結構性問題,並非僅僅是週期性現象;其次,房地產下行週期造成的創傷效應可能將持續一段時間,短期內難以扭轉;再次,大陸居民在疫情期間累積的超額儲蓄相對較小,不到GDP的3%,期待超額儲蓄帶動消費的效果可能有限。
影響今年大陸經濟復甦動能的不確定因素,還必須考量如下相關政策的執行成效。首先是近年來針對互聯網巨頭的反壟斷調查,對平台競技造成重大打擊,不只引來歧視民營經濟的罵名,更嚴重的是形成寒蟬效應,重創經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指出「要平等對待國企民企」,要支持平台經濟發展、創造就業和參與國際競爭方面的作用,能否落實並發揮預期效果?
其次是房地產限購政策之鬆綁。大陸自從去年11月起,先後公布《關於做好當前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工作的通知》(簡稱「金融16條」)、《房地產企業股權融資方面調整優化5項措施》, 分別從債劵、信貸、股權三個融資途徑,幫助地產商解決資金流通問題,同時也從消費角度出發,分階段降低或取消首次購房者的抵押貸款利率下限,並延長抵押貸款利率優惠期限。
這些支持房地產市場的政策措施,是自2014年9月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政策文件以來力度最強的。有鑑於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申房地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一般認為,未來房地產市場的「去槓桿」只會更加溫和,對於投資者信心具有轉折意義,不過,大陸房地產市場迄今仍然低迷不振。
第三是依靠增加投資拉動成長,也就是走老路子,依靠國企,擴大大型基建項目投資。中央允許地方政府專項債額度擴大至人民幣3.8兆,並決定不將地方專項債納入赤字管控。從資金面看,專項債的確是擴大投資、穩定宏觀經濟的重要手段,可是大陸的領導們也很擔心財政的可持續性,因為「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問題」揮之不去,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文件中多次提到該問題,同時也不再像過去有「減稅」的提法,顯示他們已注意到政府財政緊俏的問題。
外部環境帶來的不確定性也值得注意,主要是俄烏戰爭,目前仍不能確定今後戰事的範圍大小、時間還會拉多長;時間拉得越長,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或將再升高,加上,如果大陸經濟復甦得愈快,也會促使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這在目前全球通膨環境下,並不是一件好事,對大陸經濟發展也是如此。另外一個外在環境的不確定性,是美國對大陸先進晶片製造的遏制,這些制裁措施對大陸汽車、資訊電子以及其他相關行業的衝擊不可小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