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讚地」 投資寶地
- 資料發布日期:107-07-15
- 最後更新日期:107-11-29
◆文/翁自保(金門縣政府參議)
一、前言
金門自1992年11月解除戰地政務後,已成為兩岸區位樞紐,隨著兩岸關係密切,已從「戰地」蛻變「讚地」,更為成為21世紀的「和平寶地」。政府自實施「小三通」以來,金門扮演著兩岸互信合作的「示範區」,有效推動兩岸政策及經貿開放的試點,金門的經濟正走在時代的轉捩點,即將轉型起飛,我們歡迎大家來金門投資,一起改變金門,成為金門歷史的作者。
二、現況說明
1. 地理與自然條件:生態資源豐富的台灣離島
地理位置:
金門舊名浯洲,西距廈門約10公里,東距台灣約277公里,總面積有150餘平方公里,海岸線長度有110餘公里。
氣候條件:
金門縣四面環海,氣候深受海洋及大陸影響調劑,屬於副熱帶季風氣候,夏濕熱、冬乾冷,夏天盛行西南風,冬季東北季風強勁,乾燥寒冷,春季常有霧。年均溫為攝氏20.9度,年平均降雨量約一千毫米,是一個適合居住及旅遊的島嶼。
自然資源:
金門為一島嶼,具有四面臨海之特性,也造就豐沛的自然生態,其林業保存完善,且具備多種濕地地形,可吸引地方鳥類覓食,亦為侯鳥飛行遷徙停留點,此外更包含保育動物—水獺及別稱為「活化石」的鱟,生態資源豐富。
2. 社會環境:歷史悠久的文化資產與戰地軍事景觀
閩南文化與古蹟:
金門由於開發甚早,歷史文化淵遠流長。傳統聚落與建築是金門最豐富的文化資產,古厝、牌坊、宗祠、洋樓隨處可見,被譬喻為「閩南聚落基因庫」,且因地方重視家廟,區內聚落多以宗祠為中心發展,並保有於特定民俗節慶祭祀等活動。目前有國定古蹟8處,縣定古蹟42處,歷史建築146處,保存完好的閩南建築4,000餘棟。
軍事戰地景觀:
金門位於台灣及中國大陸交界的第一線,早期為重要戰略地點與軍事據點,許多戰爭皆發生於此,因而衍生出許多軍事戰地景觀,如擎天廳、中央坑道、翟山坑道、戰史館及砲彈遺跡等戰爭史蹟。現在軍事管制已解除,亦可將其轉化為同時具歷史教育之地方觀光資源。
3. 交通運輸系統現況:30分鐘島內生活圈
金門範圍狹小,無論工作或就學均可在30分鐘以內到達目的地,以使用機車為運具之比例最高。
三、願景與發展策略
發展航空物流、自由貿易區、觀光旅遊、國際醫療,多核心發展等願景。
1. 全球品牌金酒產業
推動金酒研發、行銷再升級,擴充金門酒廠企業版圖,成為多元、多角化經營之現代化企業,打造全球品牌行銷金酒產業。
2. 國際觀光文化島
從環境、空間、軟體三面向著手,以奠定永續觀光基礎,建立海洋門戶及歷史古城之意象,發展國際觀光文化島。
3. 魅力景觀花園島嶼
由環境綠化搭配戰地文化、閩式建築與洋樓等特殊景觀,完善城鄉環境,型塑歷史氛圍,打造優質觀光環境,成為具有魅力景觀之花園城市。
4. 發展策略
(1) 觀光產業:金門之定位已從戰地前線轉型為觀光島嶼,其充滿豐富多元的閩南文化資源,獨特地理空間以及保留完善的戰地文化,世界知名的金門高粱及相關產業資源等。
(2) 教育產業:金門縣有金門大學、銘傳大學金門分部等,未來在既有的資源下,透過招攬多元師資、國內外學生,奠定學研實力;未來亦將朝以下發展:A.切入廈漳泉地區教育需求發展。B.提供多元化師資、學程。C.擴大招收學生。D.促進產學合作。
(3) 醫療產業:以潛在市場而言,金門發展健康醫療,地理位置極具優勢,廈漳泉三地正積極推動同城化,未來加深與廈門聯結,直接面對中國大陸各省之廣大醫療市場,吸引高端人士及國際人士進入金門消費。
(4) 養生長照:隨高齡化社會來臨,長期照護除具備安定社會之功能外,亦有市場潛力。未來金門將朝向建置完整且完善的長照系統,除可吸引台灣本島客群外,更可吸引喜歡金門的退休人士遷入,打造金門養生村。
(5) 閒置土地活化:早期金門因戰地需求,於各地皆有軍營設置。未來將先盤點現有閒置營區,區分是否具保存價值,透過多元經營模式,促進土地利用,進而帶動周邊發展。
(6) 永續發展:面對全球氣候變遷,金門屬於海島地形,將採取少碳排放與垃圾製造,隔離汙染源,確保資源有效循環利用,提升人民生活品質以打造健康城市,使環境得以永續發展。
四、產業結構與基礎商情
1. 戶籍人口
金門有5個鄉鎮,近10年人口逐年成長,截至2018年2月止,戶籍人口為137,625人。
2. 產業結構
金門縣之農業發展以種植高粱、小麥與藥用植物為主。二級產業以製造業居多,如金門酒廠。產業結構以服務業居多,占70.50%。
3. 小三通概況
自2001年1月小三通通航以來,人次逐年增加,成為台商往返兩岸的捷徑。2015年已突破176萬人次大關,而其中陸客比率逐年提高。
4. 2018年金門縣住宿概況表
金門旅館及民宿共293家,房間數2,629間,可容納6,547人。
5. 供電狀況機組容量及發電量
金門電力系統是一個獨立的電力系統,總裝置容量95,520瓩。台電又投資30億元新建2部發電機組,預計2019年中完工後,將可增加2萬瓩發電量,2028年前供電不匱乏。
6. 水資源供應
金門有湖庫16座,總蓄水容量941.9萬立方公尺,用水普及率達98%以上,目前水源主要仍以湖庫及地下水為主。唯金門自大陸引水計畫,每日引水3.4萬噸,並保留未來擴充至每日5.5萬噸空間,預計2018年6月開始引水,未來用水不成問題。
7. 交通運輸
(1) 空運系統:尚義機場屬丙種航空站,2016年客運量已經超過230萬人次,2016年貨運量約於7,300公噸上下。目前已開通台北、台中、嘉義、台南、高雄及澎湖等地六個航線,一天飛台的航班計84航次,一年載運旅客約計230萬人次航站最大年載運量可達390萬人次。
(2) 海運系統:有料羅和水頭碼頭兩港口,其中料羅港區係商港,專責對台灣貨運航運。水頭碼頭則為兩岸小三通碼頭,目前小三通航班共有3條航線,分別為金門到廈門(東渡航線)、金門到廈門(五通航線)、金門到泉州(石井航線)。政府於2001年1月開放小三通後,經海運入出我國境內之人數大幅增加;2003年金廈水運入出境者約16餘萬人,2017年已達175餘萬人次。目前正規劃興建「水頭港大型旅客服務中心」,新增六席客船泊位,提供舒適、流暢的旅運中心,每年服務旅客500萬人次以上。
五、招商引資成效
亞洲最大免稅購物商城─昇恆昌金湖廣場、金門第一家五星級旅館─金湖大飯店、台開風獅爺購物中心、全台首家陸資旅館─陸島酒店及台灣知名連鎖通路業者紛紛進場卡位金廈生活圈。
六、投資法令與獎勵優惠措施
目前金門投資法令與獎勵優惠措施,可依據離島建設條例以及其施行細則、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離島重大建設投資計畫核定標準、金門縣促進投資獎勵自治條例等規定辦理。
七、結語
金門未來發展定位為連結「一帶一路」及「海上絲綢之路」,積極建構以金門成為兩岸樞紐的「和平經貿特區」,希望兩岸以金門作為和平交流及經貿政策的先行試點,積極發展兩岸觀光旅遊、遊艇產業、健康醫療、農業加值、綠能環保、離岸金融及跨境電商等產業,期為金門帶來新的發展契機,並擔任我國經貿之先行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