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投資環境及優勢產業簡介
- 資料發布日期:107-05-15
- 最後更新日期:107-11-29
文/編輯部
台北市是台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目前全市總人口為270萬人,擁有良好的氣候,年均溫度約攝氏23度,風土環境宜人,交通便利,平均1個小時內車程即可享受從山川到海景的豐富地貌。加上歷史背景造就多元文化薈萃、文化包容性高,擁有開放的思維。因此,不論是企業發展、生活安居與就學就業等條件上,深受海內外人士肯定。
台北市的產業結構,約75%為服務業、其餘皆為製造業及農林漁牧業。因資金、人才、技術的匯聚,專業服務之經濟活動蓬勃,形塑知識創新為導向的發展模式。目前台北市重點發展領域為:資通訊軟硬體、生技、流通服務業、金融服務以及會展產業等。據統計,台北市共有超過3,500家外商登記,擁有全國半數以上的外國投資,研發中心與營運總部數量也名列前茅,其中「內湖科技園區」及「南港軟體園區」為全國重要產業聚落。台北市學術研究機構林立,包括:中央研究院及台灣大學等30所公私立大學,就業人口中高達六成以上擁有大專學歷,高素質人力充沛,持續帶動台北的產業創新與創業動能。
本刊特將台北市投資環境及優勢產業發展現況臚列如下,供企業投資決策參考。
基礎建設環境
台北市的基礎資訊建設完善,在交通方面,台北市為全國最大的交通轉運樞紐,三鐵(火車、高鐵、捷運)匯集,錯綜密集的公車與計程車網路,以及便利的U-Bike系統,滿足各種短中長程的交通需求。
在網路建設方面,台北市為全國第一個「無縫網路」城市,光纖覆蓋率達80%以上,提供全市公眾場域免費無線上網服務,並且在水電成本方面,台北市也是全球水電成本負擔最輕鬆的城市之一。
相較亞洲其他主要城市,台北市商用不動產資訊透明,商辦租金比起北京、上海、首爾、香港、新加坡、東京都要便宜;油、電、水價的成本也較低。
水電成本
台灣水電成本負擔低廉,台灣水費負擔率為全球第二低,住宅電價是全球第三低,工業電價全球第八便宜,相較於亞洲其他主要城市,北京、上海、首爾、香港、新加坡、東京等,台北市商用不動產資訊透明,商辦租金相對便宜。油、電、水價成本也相對較經濟。民間機構在參與興建或營運台北市內重大公共建設期間,可直接使用該不動產,五年內地價稅全免、房屋稅減徵50%以及契稅減徵30%。
優勢重點產業
台灣在科技產業的研發、製造與運籌能力聞名全球,台北市作為全國首善,匯聚了全國50%以上僑外投資及近七成外商公司,且研發中心及營運總部家數為全國最多。而新興的醫療生技、生活服務、設計文創、會展產業在近年來也蓬勃發展,受到國際市場上眾多關注與正面評價。整體產業已朝向研發創新、高附加價值方向發展。為因應此趨勢,台北市政府以企業營運總部、創新研發中心、新興科技產業、知識型服務業為招商對象。
◎生技產業
發展現況:
台北市生技企業家數395家,營收近新台幣1,425億元,全國生技營收的五成來自台北,執全國生技產業之牛耳。新興生技廠商家數接近全國六成、製藥和醫療器材廠商家數皆約佔全國二成。其中,以食品生技廠商最多,其次為西藥製劑廠商,再者是生技製藥服務廠商。
發展優勢:
1. 擁有全國最充沛的人才供給和最密集的研究機構及醫療中心,包括中研院、國家實驗研究院、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國衛院等十幾所大型研究機構、8家醫學中心、20家創新育成中心、20所設有生技醫藥相關系(所)的大專院校等。
2. 在台北市與中研院合作下,藉由基礎研究的中央研究院、新藥開發的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和臨床實驗的台北生技產業發展聚落,結合南港軟體園區、高鐵、南港交通,串聯新竹生醫園區帶動南港生技產業聚落發展。
3. 台北市開發忠孝營區暨西側市有地,提供研發實驗室、小型試量產工廠,扶植生技育成輔助新創生技企業成長,促使研發技術邁入臨床試量產之企業足夠之發展基地空間,預計創造近5,000名就業機會,及創造生技產業年產值達338億元。
◎資通訊產業
發展現況:
台北市有9,106家登記的資通訊企業,資本額達新台幣4,092億元。雲端服務與技術等關聯性產業廠商家數超過5,000家。
南港軟體工業園區及內湖科技園區已匯聚高達22萬名科技菁英,吸引眾多國際知名企業投資進駐,二園區的企業總部及研發中心數量,已近台北市總數的三分之一。
都會型高科技園區:大內湖科技園區
全國第一個由民間投資發展而成的都會型高科技園區,享有地理條件優越、交通網路活絡、生活機能健全以及政府政策支持等諸多利多,吸引資通訊產業接連在此設立營運總部和研發中心。
全球三大智慧型科技園區之一:南港軟體工業園區
以生技產業、IC設計、數位內容為主的智慧型工業園區,是國內首座、全球三大智慧型科技園區之一,被Wired雜誌列為全球第八高科技據點。設有軟體設計研發中心、台灣創意中心及數位內容學院,厚植台北成為IC設計的研發及人才培育中心以及「亞太軟體中心」的根基。
發展優勢:
1. 為擴大產業市場利基,提出內科2.0計畫,以內湖科技園區為核心,向外延伸至大彎南段工業區、內湖五期及蘆洲里工業區等六處市有土地,提供新創產業交流與展示平台、創業育成基地與產業創新中心,並結合園區現有資源作為台北市產業發展引擎之內湖科技園區產業發展轉型升級基地,以接軌全球產業趨勢。
2. 台北市完整的WiMAX、4G產業鏈已具備國際競爭力,快速開發新產品的能力及高產品良率,吸引國內外許多IDM及品牌系統大廠的研發中心或全球營運中心進駐。
◎文化創意產業
發展現況:
台北市藝文資源豐沛,創意園區共4處:「華山文化創意園區」、「松山菸廠文化園區」、「台北啤酒文創園區」及「南港流行音樂文化園區」。
文化創意街區共13個,包含中山雙連街區、城東街區、萬華(西門、艋舺)街區、大稻埕街區、北投街區、天母街區、故宮東吳實踐街區、溫羅汀街區、牿嶺街區、文山街區及內湖街區。
全市共有博物館62座、專職藝文展演場地18處,為全國第一,造就民間創造力源源不絕。
發展優勢:
1. 拓建指標性藝文展演設施,如台北數位藝術中心、華人流行音樂中心、華人創意設計中心、華人影視文化中心、音樂廳、城市博物館、市立第二美術館及松山菸廠文化園區等,啟動文創引擎。
2. 選定「南港瓶蓋工廠」作為策略地區,廠區內歷史建築修復後再活化利用作為青創基地,另南港輪胎開發案提供南港輪胎故事館及藝文空間,與北部流行音樂中心形成文創與新創產業聚落。
◎會展產業
發展現況:
國際會議協會(International Congress and Convention Association, ICCA)於2016年公布之2015年全球國際會議場次及排名,台灣國際會議以124場於全球位居第33,其中就有90場次在台北舉辦,比例高居全國第一,又台北市贊助109件MICE活動,創造52億元經濟效益。
全球最具規模的展覽組織—國際展覽業協會(UFI)公布2016年亞洲地區展覽銷售面積調查,台灣排名第6名,包括全球第2大的台北國際電腦展、亞洲最大的台北國際自行車展皆在台北市舉辦。
發展優勢:
1. 台北擁有最完善的MICE軟硬體設備,全市有22家5星級酒店會議與展覽空間、台北世界貿易中心一館與三館、花博公園爭艷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台北市南港展覽館,會展空間高達13.2萬平方公尺,近71,000個展覽攤位,未來南港國際會議中心及國家會展中心啟用後更可提供充裕的會展空間。
2. 為推動會展產業的發展,吸引商務客前來並提升觀光旅館住房率,台北市於102年成立會展基金會,積極參與會展業界活動,並協助業者爭取國際會展活動在台北市舉辦,例如未來5年已確定將來台舉辦的「2017世界資訊科技大會,WCIT 2017」、「2018亞太心臟學會會議,APSC 2018」,「2020年國際顏面整型重建外科醫學會年會」、「2021國際扶輪社年會」等。
台北市產業發展獎勵補助
台北市政府為提升企業投資意願,研訂「台北市產業發展自治條例」,並針對不同產業加碼提供多項優惠補助與減稅,期使投資者永續成長發展,創造利潤。根據台北市產業發展自治條例,策略性產業廠商可享有研發補助,以及各項獎勵投資,如提供職業訓練費用、補助融資利息及房屋與地價稅等。
「台北市產業發展自治條例」也為鼓勵創新與投資,提供創業、研發、品牌、天使育成計畫補助及房地租金、員工薪資、職業訓練費用補助。截至2016年6月,共受理1,761件,核准819件,補助金額達8億6,818萬餘元,帶動企業創新投資逾171億元,產值增加約1,047億元,增加就業超過5,700人。
(資料來源:台北市投資服務辦公室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