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任總統、副總統及第10屆立法委員選舉圓滿落幕
- 資料發布日期:109-02-14
- 最後更新日期:109-02-14
整理《編輯部》
2020年1月11日第15任總統、副總統及第10屆立法委員選舉平和順利完成,現任總統蔡英文及副總統候選人賴清德以817萬231票,當選第15任總統、副總統,而第10屆立法委員選舉共有113席次,民進黨獲得61席、國民黨38席、台灣民眾黨5席、無黨籍5席、時代力量3席、台灣基進1席。
蔡總統在選後國際記者會中表示,參與這場選舉無論投票給誰,都是民主價值的實踐。藉由每一次的總統大選,台灣人都在告訴全世界,我們有多麼珍惜民主自由的方式,也珍惜我們的國家—中華民國。
總統大選結果
這次大選總計有1,446萬4,571人投下總統、副總統票,有效票1,430萬940張票,投票率達74.9%,其中民進黨正副總統候選人蔡英文、賴清德獲得817萬231票,得票率為57.13%;國民黨正副總統候選人韓國瑜、張善政獲得552萬2,119票,得票率為38.61%;親民黨正副總統候選人宋楚瑜、余湘獲得60萬8,590票,得票率為4.26%。蔡總統創下台灣民選總統史上最高得票數的紀錄,得票率比上屆(2016年)的56%高出許多,也超過2012年總統大選前總統馬英九的得票數765萬及74.38%的得票率。
從全國22縣市版圖來看,民進黨在16個縣市的得票數高於國民黨,包括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桃園市、新竹市、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嘉義縣、嘉義市、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澎湖縣;國民黨則在6個縣市取得多數票,包括新竹縣、苗栗縣、花蓮縣、台東縣、金門縣及連江縣。
從六都的得票數來看,蔡總統獲得580萬張票,韓國瑜獲得380萬張票,民進黨分別在台北獲得54%、新北57%、桃園55%、台中57%、台南67%,以及高雄62%的得票率。
第10屆立法委員選舉結果
第10屆立法委員共有113席,民進黨獲得61席,占總席次53.98%;國民黨38席,占總席次33.63%;台灣民眾黨5席,占總席次4.42%;無黨籍及未經政黨推薦5席,占總席次4.42%;時代力量3席,占總席次2.65%;台灣基進1席,占總席次0.89%。
區域立委部分,今年共有410位候選人角逐73個席次,開票結果為民進黨獲得46席,占總席次63%;國民黨22席,占總席次30%;無黨籍及未經政黨推薦4席,台灣基進獲得1席。
不分區立委部分,共有19個政黨216人登記參選,爭取34席的不分區席次。開票結果民進黨、國民黨、台灣民眾黨與時代力量等4個政黨跨越5%的得票門檻,分別為民進黨獲481.1萬票、得票率38.24%、取得13席;國民黨獲472.3萬票、得票率38.24%、取得13席;台灣民眾黨獲158.8萬票、得票率14.70%、取得5席;時代力量獲109.8萬票、得票率8.82%、取得3席。
原住民立委部分,3席平地原住民立委中,國民黨獲得2席,民進黨獲得1席;3席山地原住民立委中,國民黨獲得1席,民進黨獲得1席,無黨籍及未經政黨推薦獲得1席。
第10屆立法委員當選人的平均年齡為52.32歲,男性立法委員有66位,女性立法委員有47位;以碩士以上教育程度居多共85位,其中博士22位、碩士63位、大學22位、專科1位、高中(職)4位、其他學歷1位。
蔡總統: 無論投給誰都是民主價值的實踐
蔡英文總統在國際記者會以「無論投給誰都是民主價值的實踐」為題發表感言,蔡總統說台灣人民用選票,選擇讓民主進步黨繼續執政,並且維持國會的多數。這樣的結果代表,在過去4年,執政團隊和立法院黨團,正走在正確的方向上。
蔡總統表示,未來會繼續打造一個更好的國家,有更完善的社會照顧,更全面的基礎建設,更有競爭力的經濟,更國際化的就業,以及就學環境。我們會鞭策自己,政府必須廉能有效率,改革必須要持續推動,區域必須持續均衡發展,貧富差距也必須持續改善。當然,我們也會繼續加強國家安全的作為,守護我們的主權。
她說中華民國台灣,是國際社會不可或缺的一員。我們願意和各國積極合作,共同承擔責任,共享繁榮,維持區域的和平穩定。所以對每個國家而言,台灣應該是一個夥伴,而不是一個議題。
這一次選舉結果,揭露了一個重要的意義,那就是:我們的主權和民主,被大聲威脅的時候,台灣人民會用更大的聲音,喊出我們的堅持。
蔡總統特別強調,她為兩岸關係和平穩定所做的承諾,不會改變。但兩岸雙方都有責任,致力於確保台海的和平穩定。
蔡總統呼籲對岸當局,「和平、對等、民主、對話」,這八個字是兩岸要重啟良性互動、長久穩定發展的關鍵,也是能夠讓兩岸人民拉近距離、互惠互利的唯一途徑。
和平,就是對岸必須放棄對台灣的武力威脅。
對等,就是雙方都互不否認彼此存在的事實。
民主,就是台灣的前途要由兩千三百萬人決定。
對話,就是雙方能坐下來談未來關係的發展。
希望北京當局可以理解,民主的台灣、民選的政府,不會屈服於威脅恫嚇。兩岸的相互尊重及良性互動,才符合彼此人民的利益與期待。這場選舉的結果,就是最清楚的答案。
這次大選,得到國際上前所未有的關注
此次大選,吸引了上百家國際媒體來台採訪與觀選。結果揭曉後,有60多國政府及國際組織向蔡英文總統表示祝賀,國際知名媒體紛紛發表評析,迥異於中國大陸官媒《新華社》之反應。
美國《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彭博社》指出,蔡英文總統選後立即向全世界宣示:台灣選擇民主,而非獨裁,大選結果重擊北京當局,象徵北京的高壓手段反而造成反效果,台灣選擇遠離習近平的控制,對香港的「一國兩制」提案投下反對票。中國大陸應面對台灣的民意現實,習在兩岸關係上也應採取更務實和軟性的態度。
美國之聲:「中國關係」左右台灣總統大選的結果,香港問題讓台灣選民對於北京的統治及統一感到恐懼。
日本《共同社》、《NHK》和《產經新聞》也指出,香港反送中抗爭刺激台灣反中共之強烈意識,尤其絕大多數青年抗拒傾中主張。
日本《讀賣新聞》、《朝日新聞》則指出,蔡英文大勝,對中國大陸是重大打擊,在民主自由的發展路線,持續強硬拒絕中共所謂的「一國兩制」。經過大選洗禮以及香港反送中抗爭,廣泛獲得台灣青年世代支持。
《日經新聞》則從經濟角度分析,蔡英文高票連任原因之一,受惠於美中貿易戰、中國經濟下行、台灣強勢的經濟表現,以及大多數年輕選民的支持。具體跡象顯示,許多台商已經迅速修正對中國大陸市場與中共當局的過度依賴,大量台商與資金回流台灣,也肯定蔡英文政府的積極因應措施。
南韓《朝鮮日報》1月13日則在第二版頭條直率破題:「香港示威後支持率上升—台灣總統蔡英文連任的最大功臣是習近平」,指出許多青年為了不使台灣淪為香港,大批國內外學生返鄉投票。蔡英文對中國大陸因素的訴求獲得大量認同,並且不僅限於年輕選民。
新加坡英文《海峽時報》(The Straits Times)與《聯合早報》等主要媒體也報導,台灣總統蔡英文高票連任,代表台灣「抗中」情緒全面發酵,主權議題超越經濟議題。
除了美國、加拿大與亞太主要媒體,歐洲多國媒體也發表相似報導與評析,例如英國《衛報》、《路透社》、法國《法新社》以及德國、荷蘭、比利時、義大利等多國主流媒體率皆強調,台灣大選結果展現台灣人民對於中共粗暴「介選」、紅色滲透、意圖更換台灣領導人之強烈反感與抗拒。台灣人不僅拒絕中共恫嚇哄騙,還打了北京當局一記耳光。
路透社:蔡英文順利連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表示讚揚:「蔡面對來自中國的巨大壓力,仍堅定尋求維持兩岸和平穩定的出路」,並表示台灣再次向世界展現了其民主制度的茁壯,而台灣的民主價值、自由市場和文明社會更堪稱是印太地區的典範。
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史上最高800萬選票讓蔡英文獲得壓倒性勝利,也形同是對北京投下不信任票,中共對於兩岸關係及香港問題的強硬手段,反成蔡英文勝選的助力。
中國大陸《新華社》依舊不改典型的反應,抨擊台灣依恃「外部暗黑力量的操控」、「倚美反中」、「借香港局勢煽風點火」;《環球時報》則發表社評,題為「莫張狂應是蔡英文和民進黨的座右銘」,其評論反而遭到許多中國大陸網友打臉中共自欺欺人、不切實際,除非徹底檢討對台政策,否則台灣勢必加速親美遠中。
團結在民主的旗幟之下
蔡總統說,選舉已經結束了,所有選舉過程中的衝突,都應該到此為止。我希望所有支持者,絕對不要有任何刺激對手的言行。我們要擁抱彼此,因為,要打敗這個國家的困境,所有人都必須團結在民主的旗幟之下。
對於兩岸關係未來發展,蔡總統接受英國國家廣播電台BBC專訪指出,希望中國大陸應該認真思考選舉結果所表達的人民期望,這是台灣人民發出的強烈訊息,台灣人民不喜歡一直被威脅;我們有成功的民主、有亮眼的經濟,我們值得中國的尊重。
總統表示,她在處理與中國關係方面還蠻理性的,克制不做一些被視為是挑釁的行為。雖然許多人認為我們應該要做得更多,但在過去三年多來,我們一直告訴中國,我們維持現狀的政策沒有改變,我認為這就是我對中國的善意。
對選後兩岸回到對話,蔡總統表示中國大陸需要準備好面對現實。這是關鍵,如果他們還沒準備好面對現實,我們無論提議什麼,都沒辦法讓他們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