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兩岸經貿網

:::

蘭花界「台積電」 積極創造新「蘭」海 --- 專訪永宏蘭業總經理林畯騰

  • 資料發布日期:111-03-23
  • 最後更新日期:111-03-23
永宏蘭業總經理林畯騰

    文/蔡敏姿

       臺灣有蘭花王國美名,花卉種苗超過九成銷往海外,一年高達上億株,而被譽為蘭花界「台積電」的永宏蘭業公司,專注種苗研發並行銷全球。總經理林畯騰表示,臺灣蘭花種苗培育技術與荷蘭分庭抗禮,但近年受疫情影響、航運漲價等因素獲利縮水。為了突破困境,將跨界合作擴展新品牌,以期創造新「蘭」海。

找同學創業  一轉眼走過20年

       身穿西裝外套、戴著半框眼鏡的林畯騰幽默說,「每天工作捻花惹草,花卉產業步調比電子業更顯愜意,適合修身養性。」談起創業緣由,他說,2001年與屏東科技大學農園系的同學共同創業,承租一間三合院為工作室做起點,運用在校所學結合業界經驗,專注在蘭花種苗研發,當時市場對蘭花種苗的需求變大,趁勢搭上順風車。2006年註冊設立永宏蘭業公司,2011年搬到屏東潮州後做外銷生意,陸續接觸荷蘭商做種苗出口,不斷精進種苗研發、擴大外銷服務,至今員工人數逾150人。

      「為打破農業靠天吃飯的限制,必須要將氣候影響因素排除掉,做到『植物工廠』的概念。」林畯騰說,打比方,台積電生產晶片,供給其他科技電子大廠;永宏蘭業則提供各式各樣種苗,生產客戶想要的數量,行銷全球。採購花商有聖誕節、春節等重要時節,需大量準時交貨,在供給方是一件困難的事。為此,公司打造高科技業等級的廠房,有10萬等級的無塵室,確保蘭花在組織栽培過程中不會被汙染,同時有天然日照與LED互相搭配,掌控蘭花成長期,生產良率高達95%以上。公司從昔日年產幾萬棵種苗到2021年生產1,350萬顆種苗,為全臺領頭羊。

價值取決於應用性

        一花一世界,蘭花種苗新品的價值取決於對市場開拓的應用性,應用性越高價值就越高,如比賽中選拔出一顆新花,身價喊到上百萬元,但「新花」只有一顆,該怎麼延續下來?林畯騰說,花的主人將蘭花交給永宏,公司則利用這顆新花生產上百萬顆的種苗,再交付給花主,做更多商業應用。農業特性在於投資金額大,時效性較久,非每個月都能收成,而蘭花需一年至一年半才能收成,資金投入時間長,經營步調慢,不能揠苗助長,需要時間呵護,才能吐露芬芳。

       花是嬌貴的,不容易栽培,會跟臺灣買花株的大部分是無法生產蘭花的國家,但都付的起高運費,如杜拜、新加坡等。相比開花株的本體,其包裝很占空間,高運費都是在運送空氣,在臺灣空氣比較潮濕,但送到杜拜乾燥地區,有些花卉可能會提前凋謝。因此公司建議客戶,通常是在抵達目的地後再做最後栽培開花,可以符合當地需求做調整。而從臺灣花卉運送至海外都已經定型,種苗就能與當地的花卉品牌結合,創造不同的形象。

業績在荷蘭、美國、加拿大等遍地開花

       永宏蘭業主要銷往的國家為荷蘭、美國、加拿大、韓國。農產品在銷往海外最常遇到的問題是「檢疫」。因為農產品是活的,有生物地區性排除的問題,病蟲害防治問題、所以植物出口前都要通過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的檢疫才能出口海外。但海外當地的檢疫單位又有不一樣的作法,只要是在這兩個地方被驗出禁止成分,就會被退貨或銷毀。公司曾經出口種苗至歐盟地區國家,被驗出不可表列的農藥,遭整批銷毀。所以生產訂單時會針對藥品項目予以規範,尤其是歐盟地區要以最高規格檢視。

       全球疫情持續兩年多,對蘭花外銷的影響?林畯騰坦言,2020年是公司唯一一年業績沒有成長的。疫情期間因爲海運時間由24天延誤到60至70天,損耗高嚴重影響毛利,加上增加5倍的海運費吃光了利潤。以往臺灣到美西的一個貨櫃約3,000多美元,如今漲至1萬3,000美元,多出1萬美元運費。「一個蘭花的貨櫃也賺不到那麼多錢,現在都在做『義工』!」近兩年利潤都看不到,但全球的客戶還是得先穩住,又不能將這些暴增的運送成本轉嫁給客戶,因為通膨是全球性的,尤其歐美地區能源漲得很兇,運費造成全球通膨很大的困擾。

海外運費漲三倍 獲利幾乎被吃掉

       花卉產業在全球舞臺上競爭激烈,臺灣最大勁敵荷蘭,在這兩年不但不漲價甚至逆勢降價,公司也跟荷蘭買種苗,因為臺灣出口至荷蘭的種苗運費已經漲三倍,反觀臺灣進口荷蘭的種苗運費沒漲價,我方的競爭優勢被吃掉。他建議,政府要在運費上面跟業者多談談,據悉,荷蘭政府直接從源頭下手,寧願將補助給航運業者,而非給消費者。

       其實,2022年國際生意逐漸回暖,他強調公司銷量都沒問題,但運費居高不下。農業沒辦法像電子業每個月調整報單價格,在運費上的談價或末端銷售的議價能力基本上較差,還要顧及全球競爭者的報價,客戶可能轉跟中國大陸、越南、泰國購買。海外同業也深受其害,甚至用停止進貨來處理訂單,但後來發現此作法不對,還是要進貨,因為市場仍在,於是又變成追貨,在一停一追中,營業額沒增加,損耗更大。

       除了疫情外,政策因素也是花農在海外比拚的決勝點。雖然臺灣農業技術好,但政府對農業的重視度並不高,主要聚焦在電子業,反觀海外的荷蘭、比利時、土耳其等農業大國,政府投入很多精力資源在這項產業上,臺灣農業相對資源少。近年ESG(environment、social、governance的簡稱,被視為評估一間企業經營的指標)議題在全球備受重視,未來連結碳關稅,農業比電子業污染低,在排碳部分也是最低的。蘭花用水不大,在盆子栽培即可,在資源的應用上非常省。

大陸扶植農業 花卉產業成長空間大

       蘭花另一大消費市場中國大陸,隨著人均消費崛起,蘭花從以前的論斤賣到現在一盆能賣到人民幣上千元,吸引不少臺灣花農前往開拓市場。林畯騰觀察,中國大陸蘭花種苗生產近10年來,從年生產1000萬顆到8000萬到1億顆。主要產區集中在廣州、福建、上海、山東等。對岸政府對農業花卉產業持續扶植,最初也是臺商幫忙建立起來,如今主力為大陸本地業者。預估大陸蘭花市場會持續成長,年銷量將達1億5000萬顆以上。

       比較兩岸蘭花消費特性,中國大陸的花卉平均價格約是臺灣的一半,高端市場方面,大陸銷量比臺灣好,一般是以送禮需求較多,花卉品質特A級組盆,一盆要價十幾萬人民幣。臺灣重視應用部分,不盲目追逐價格。談及臺灣的蘭花產業優勢,林畯騰認為,臺灣的優勢是大陸缺乏品種的新穎性,所以線上大賣的品種仍然以臺灣提供的為主要流通商品,甚至成為爭相銷售的產品。但大陸對品種權尊重意識薄弱,盜版問題嚴重,不少盜版業者種植收集臺灣品種生產,成為智財權保護的隱憂。

農林22條措施 臺商看法兩極

      大陸去年對臺頒布「農林22條措施」,其中,第22條標準互聯互通、拓展大陸內銷市場方面,鼓勵臺胞臺企參與茶葉、水果、花卉等農林產品政府標準起草工作。是否吸引公司前往開拓市場?他表示,公司沒有在大陸設點,未來也暫不考慮。早年大陸支持蘭花產業到大陸設廠時,提供大量土地規劃及個別補助,但沒有找到適合的合作對象,因為目的不同,大陸臺商主要為了圈地找項目,而永宏蘭業是為了做產業發展,目的不同容易造成未來的發展衝突,所以一直沒去對岸。後來蘭花產業在大陸本地業者越來越成熟,對岸政府因爲都市發展缺地也陸續將產業移到偏遠地區,規劃幾個園區專作,到大陸的投資效益就更低,因為還要跟大陸業者、荷蘭業者競爭內需市場,相對困難。

       為了開拓新「蘭」海,永宏蘭業設立花卉品牌「蘭藝坊」,積極打造周邊商品,如口罩、禮盒等公關禮品,將蝴蝶蘭的迷你品做成禮盒。林畯騰表示,現在人壓力大,療癒小物商品夯,小小的蘭花放在電腦桌旁,疲累時看一下花,有療癒放鬆的效果。談及今年規劃,除了在蘭花產業深耕外,未來將朝其他花卉的種苗供應來發展。花卉產業還能與上市上櫃公司異業合作,研發消費商品,針對客戶、商展場地等需求客製化,相輔相成,幫農業走出健康的路,有助於企業塑造良好形象。

熱門推薦

配合大陸委員會提出補繳喪失原籍證明替代方案 移民署:網站專區已公布申請書,自4月21日起受理【焦點新訊】

「第32屆亞洲臺灣商會聯合總會回國訪問團」拜會海基會【最新活動】

好文轉載| 中國大陸產能過剩的成因及其情勢觀察【精選文章】

黑糖飄香的風城長照據點 王翎鳳在臺紮根發揮量能【深度專訪】

中國大陸國家安全法律法規簡介及對臺商的影響【兩岸經貿講座輯要】

簡析中國大陸邊境控制制度及因應之道【臺商財經法律顧問專欄】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