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兩岸經貿網

:::

做好比做大更重要 葛望平盼發揮綠色影響力

  • 資料發布日期:113-08-29
  • 最後更新日期:113-08-29
歐萊德創辦人葛望平(歐萊德提供)

文/曾秋英(媒體工作者)

不同於一般傳統企業總部鋼筋叢林的刻板印象,走進位在桃園龍潭的歐萊德綠建築總部,鳥語蛙鳴、流水潺潺、綠意盎然,正是品牌理念「綠色、永續、創新」的縮影。

歐萊德以代理國外髮妝產品起家,在創辦人暨董事長葛望平的堅持下,2006年以綠色轉型為核心進行品牌再造。他從產品研發開始著手,推出未含有健康風險化學成分的綠色髮妝產品,接著延伸到綠色包裝瓶器,並進一步建立綠色工廠、盤查碳足跡,並與合作廠商共同組成綠色供應鏈,擴大綠色環保的執行面。

對葛望平來說,為展現品牌持續朝向綠色邁進的決心,2018年加入由氣候組織(The Climate Group)與碳揭露專案(CDP)合作領導的全球再生能源倡議RE100,也是臺灣唯一一家達成RE100倡議承諾的企業。

發揮綠色影響力,葛望平永遠在路上,並將目光望向遠方,遠赴北極拍攝環境教育紀錄片《解凍格陵蘭》,期許讓社會大眾更瞭解氣候變遷的第一線情況,達到環境教育的目的。

創業初期 摸著石頭過河

憑藉著過去十多年在美妝產業經歷,從基層業務到經銷商,葛望平2002年成立歐萊德,然而,天有不測風雲,雙親在創業同年相繼過世,人生巨變與創業初期的艱辛,讓他罹患憂鬱症。

「醫生告訴我,試著找出一個值得努力的目標,全心投入到那件事情上」葛望平說。想到自己的過敏體質,以及許多美髮師被清潔用品摧殘的雙手,「是不是可以找到不含危害健康的產品成分、也不會破壞環境的洗髮精?」這個理念讓他決定啟動綠色轉型。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訂出目標,不過當時臺灣與全球市場對綠色產品的概念尚未成熟,沒有學習的標竿對象,只能一步步摸著石頭過河。為瞭解品牌改造,葛望平加入臺灣精品品牌協會上課;員工也展開全面學習,從認識化學成分、有害物質、到專業的環保知識等,所有人從零學起。

公司內部對此當然也有分歧意見。葛望平展現掌舵者的特質:訂立目標則矢志不移,並與同事耐心溝通、親力親為。不論各種調整與課程學習,他以身作則,比團隊花更多時間全心投入。

組隊形成綠色供應鏈

「全世界最綠的洗髮精」是葛望平的目標,產品包材要符合綠色永續原則。歐萊德找出兩種包材選擇,一種是生物循環系統,利用廢棄植物澱粉製作可分解的PLA(聚乳酸)瓶器,瓶子用完可作為堆肥回歸自然。另一種是工業循環系統,把用過的塑膠包材回收、分類、清洗、重製成「PCR再生塑料」,用此製作瓶器,可減少石化原料使用。

當時兩種技術都沒有廠商落實商用。歐萊德一開始採用PLA瓶子,但因臺灣沒有PLA的回收堆肥系統,最後一樣當普通垃圾處理,失去分解回歸大地的意義。與供應商通力合作,嘗試用PCR製作瓶身與壓頭,終於在2017年讓所有產品達成此一標準,成為髮妝界的創舉。

轉型過程中,葛望平發現數據管理至關重要。要做綠色產品,第一步必須先從碳足跡盤查開始。剛開始困難重重,2009年盤查後,發現很多熱點還有改善空間,他從原料、製程等與供應商組隊合作,朝向綠色供應鏈轉型,爾後成立綠建築總部,透過太陽能與風能等率電,真正達到碳中和。

天公疼憨人 變廢為寶

歐萊德的產品獲得很多認證,葛望平笑說,大部分是多年累積的研發實力,有些則是「天公疼憨人」的運氣。

轉型初期,鼓勵團隊尋找各種不同的天然物,尤其是過往未曾研究過的廢棄物,成功「變廢為寶」,將其提煉為有價值的原料。譬如用咖啡渣、咖啡殼萃取出的咖啡因,具有滋養活化效果;或從枸杞根提煉延緩肌膚老化的成分等,這些都成為歐萊德的明星商品,「我們開始研究時,未曾料想到有這樣的成績,有點幸運」。

提升企業競爭力 數位與綠色轉型並進

走過轉型的荊棘之地,葛望平指出,未來企業維持競爭力的雙軸,一是數位轉型,另一個則是綠色轉型。他強調,「思維的轉型會帶來新的商業模式,有助於企業走出一條新路」。

目前企業的經營模式,可視為第一成長曲線,若一直按照原先的成功模式畫路徑,「等於在舒適圈內,看不到挑戰和缺點,也會忽略未來」。他以汽車業為例,包括臺灣、歐洲、美國都已先後公布禁售燃油車的時間表,代表市場正朝向電動車傾斜,若沉浸於過去的榮光而故步自封,會把路愈走愈窄。

例如,國際大廠為了響應減排,凡供應鏈廠商都必須做到碳足跡盤查、排放減量甚至碳中和等要求,「也就是若不具備這些條件,你連進場的機會都沒有」。長遠來看,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從去年10月上路試行,2026年元旦起將正式收費,代表減排已是全球行動,勢必會影響到更多產業。

企業成長不能只有一條曲線。若是綠色轉型做得好,「可以成為企業的第二成長曲線」。綠色轉型如何做?葛望平說「就從碳足跡盤查開始」。先選定一項商品,盤查所有流程,會發現很多熱點待改善,「有改變才有創新的機會」。

 第二帖藥方,調整組織建立永續管理制、投入資源培訓永續管理師,進入永續圈。「過去企業有品保圈,透過跨部門管理做好品質保證,永續圈也是相同概念,永續管理師帶領各部門主管,針對減少碳排、創新發展提出目標」,這是維持競爭力的關鍵。

做好比做大更重要 發揮綠色影響力

氣候變遷議題讓葛望平十分掛心,他決定起而行,2022年帶領團隊前往北極圈格陵蘭拍攝紀錄片。當地氣候變化速度是其他地方7倍~8倍,透過影片的震撼畫面,更多人直擊氣候變遷的第一現場,那也是幾年後我們將身處的環境樣貌。

葛望平說,應對氣候變遷,需要有更多人加入。2023年底,《解凍格陵蘭》紀錄片受邀在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發表,引起不小迴響。「儘管我們只是中小企業,還必須發揮綠色影響力」,他今年要出書,為環境教育盡一份力。

海基會今年4月邀請近30位臺商前往歐萊德參訪,葛望平親自介紹《解凍格陵蘭》拍攝歷程,也大方分享歐萊德事件零碳企業的經驗與成果。他期盼臺商要重視氣候變遷對地球生態環境的影響,也鼓勵臺商改變思維,將淨零減碳視為未來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機會。

熱門推薦

環境部發布「企業宣告碳中和指引」供企業遵循與各界監督【焦點新訊】

海基會舉辦「2024大陸臺商秋節座談聯誼活動」【最新活動】

中國大陸鬆綁房地產限購政策效益評估【精選文章】

從傳統到創新:葉律松談和欣光通的綠能轉型之路【深度專訪】

企業AI人工智慧的管理及法遵趨勢【兩岸經貿講座輯要】

中國大陸近期查稅作為對臺商的影響【臺商財經法律顧問專欄】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