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兩岸經貿網

:::

「東池便當」溫情滿人間—專訪溫州台商協會會長張憲清

  • 資料發布日期:107-04-30
  • 最後更新日期:107-11-19
張憲清

文/耿梓墨

      「東池便當,真好吃,棒棒棒!」一群非裔黑人小男孩在茅草屋旁,拿起用白色粉筆寫上漢字,興奮地激情用中文吶喊「棒!棒!棒!」喊完後,還不停在鏡頭前揮舞雙手。這是東池便當玉環加盟店,遠赴非洲舉辦送「愛心便當」的溫馨活動。
       不只是遠赴非洲的愛心活動,今年初的凜冽寒冬裡,東池便當還把「台灣鹹粥」送到溫州各個區縣,溫暖人間的各個角落。東池餐飲管理公司負責人張憲清感性地說:「照顧老人,關懷環衛朋友,是大家的責任!」
「一棵大榕樹,一座紅日亭」,已成為溫州的「道德地標」。今年1月,東池便當煮了一鍋又一鍋的台灣鹹粥,熱呼呼地送到了溫州的紅日亭,在懸掛「寒冬送暖,東池台灣鹹粥,情暖紅日亭」紅布條,愛心滿滿,前來吃粥的人們大排長龍,也大快朵頤。

溫州:中國猶太人的故鄉
      回憶起2003年,張憲清在某個機場買了一本《溫州人商道》的書,在機上翻讀時,他看到書中寫一句頗具哲思的話:「溫州人不找事做,而是找事業做。」猶如坊間有一首民謠這樣說:「十個溫州人九個商,還有一個會算帳。」
溫州人是最早經商的一個群體,也是最早致富的一個群體。溫州人走遍天下,佔據了許多人不願意碰觸的商業領域。他們從修鞋子、開髮廊等小的生意開始,漸漸積累了大財富。
而溫州人卻一直很低調,有的人成功後謙稱:「我只不過是個修鞋匠嘛!」正是這種踏踏實實、苦幹實幹的做事業態度,讓他們積累了越來越多的財富。
       在一般人眼中,溫州人被視為「中國的猶太人」,霸氣、足智多謀,又因為語言關係,格外團結,他們的商會遍佈大陸與世界各地,但對於外來的品牌和產品,接受度不高,甚至有排外的傾向,要能接受外來的新產品,實屬不易。
就從張憲清待在溫州,生活在這個「中國猶太人的故鄉」,與溫州人親身接觸,格外深刻。他說:「溫州人抱團,相對也比較排外,但只要融入他們,這種特性就能帶來很大幫助。」
張憲清在溫州打拼了十多年,融入溫州這座城市的同時,也藉助「溫州商幫」滾雪球般的力量,把他的品牌帶到了中國大陸的各個城市。

廣告人變身便當店老闆
      張憲清於1955年6月1日出生,台灣省南投縣人,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畢業後,從事廣告業30年,曾任台北平方不動產公司負責人、爾法廣告公司負責人、越南新城建設公司負責人,現任東池餐飲管理公司負責人。
在到溫州創業之前,張憲清曾經是台灣資深的廣告人,早年出身於聯廣創意,曾為不少客戶創造品牌知名度與高銷售率,也自創的爾法廣告,在業界奠定了穩固的基礎。
       然而,隨著奧美、李奧貝納等大牌廣告公司紛紛搶進台灣市場,本土廣告業者生存日益艱難。而相對於「一年做了8,000萬,有3,000到4,000萬帳款,要款難」的廣告業,擁有穩定現金流的餐飲業,讓張憲清頗為心動。
在2004年,張憲清的弟弟在溫州開了第一家東池便當店。張憲清原本只是幫忙弟弟到溫州做廣告,也就是設計視覺廣告及推廣策劃,始料未及的是,驚見大陸經濟蓬勃發展,發現溫州市場極大。
      於是,他決定「不務正業」,從廣告業跨足到餐飲業,走入他所形容「這個不起眼的小行業」,搖身一變,從廣告人成為了便當店老闆。
      張憲清介紹,「東池便當」是一家專門經營白領套餐的配送機構。以一流的廚師隊伍、專業的服務人員、經驗豐富的廚房管理者為核心團隊,力求打造傑出的餐飲服務中心。突破傳統速食菜色單一、服務老套的固定模式,推出菜餚搭配豐富、營養均衡的中式「便當」。

環保要求 網上自主訂便當
       面對當今網路時代,張憲清說,「東池便當」透過互聯網自主選擇,為整日坐在電腦前忙碌的白領族、粉領族,提供更有營養價值、更衛生健康、更經濟實惠、更有飲食欲望、更有現代感的可口美食。
「東池便當」是台式盒餐,以優美木盒包裝、環保衛生、美味可口,東池便當最重視米的品質。米飯採用世界上僅有的三塊黑土產地之一,所種植的優質稻米蒸煮而成,米質粒粒晶瑩剔透,稻米飽含了黑土地裡豐富的營養、純香爽口,營養成份特別高。
      為因應新時代的環保要求,「東池便當」堅持品質,健康衛生,所有材料的精心選擇,烹調技術的嚴格講究,環保衛生的重視落實。
      民以食為天,中國大陸13億人口的龐大市場,因大陸沿海一線城市,與內陸二三線城市,城市發展空間有落差,張憲清估計,餐飲業產品的接受時程,可能會花到10年到20年的時間,才可能發展成熟。
「那個時候大家提起溫州,可能第一個想起的就是『炒房團』。當時溫州的經濟非常繁榮,所以我弟弟選擇在溫州開店。」回憶起最初創業時的選擇,張憲清很慶幸自己落腳溫州。
      相對於上海等競爭激烈、成本高昂的大城市,經濟繁榮的二三線城市無疑是「小生意」起步的好選擇。而在溫州十多年,「東池便當」從最初當地人不懂「便當」、「盒飯」為何意,到如今家喻戶曉的「本土」品牌。這種融入與轉變,也為張憲清的品牌在中國大陸各大城市推廣帶來了巨大的助益。

借力使力 溫州商幫助推品牌
      2017年9月,張憲清當選溫州市台商協會第九屆會長。從十多年前在溫州開出第一家門店到如今在大陸展店400多家,張憲清所經營的「東池便當」已成為溫州人家喻戶曉的「本土」品牌。
張憲清說,他根本不需要對外招商,只要經營好品牌和產品,在當地做出好口碑,在各地做生意的溫州人,就會主動把「東池便當」的品牌帶出去,向外推廣,透過溫州商幫一傳十、十傳百的力量,東池便當向武漢、合肥、成都、重慶等內陸大城市擴張,逐鹿中原。
     「幸運的是,溫州人已經把『東池便當』認同為陪著成長的家庭廚房,成為大家共同的語言與記憶。」張憲清滿懷感激地說。也正因為如此,透過溫州商幫「借力使力」,東池便當才能快速向全大陸各地發展,適逢大陸的快速變革「互聯網化」,這是世界工業革命之後的最大巨變。
      在溫州打拚十多年,張憲清感受著大陸城市快速發展與經濟結構的巨大變化。台商從十多年前的禮遇如今不再具有優勢,加上,大陸電商網路平台快速崛起,衝擊傳統餐飲業,張憲清在不斷適應新環境的同時,亦堅持自己穩步發展的理念。
「這已經不是台灣人能理解與適應的發展,必須身處其間才能體會,」張憲清說,「中國大陸是全球最大工廠,也是全球最大消費市場,如果可以,年輕人一定要把握這時代的難得契機。」

西進最佳時機 也是冒險家樂園
       現在到大陸發展的台灣年輕人,張憲清認為依然是最好的時機,也是冒險家的樂園。
張憲清說,「台灣還有很多高科技的東西,年輕人如果能夠掌握好,在台灣還是有機會。但普遍來說,大陸的機會更多,特別是對有企圖心的年輕人來講,因為大陸的市場太大,如重慶、上海,一個城市的人口都超過台灣。」
      在張憲清看來,除了巨大的市場,全世界也只有在中國大陸做生意有台辦這個單位,專門幫助台灣人協調處理問題,溫州對在溫創業就業台商服務非常熱心周到。「對台灣人來說,這是機會最好的時候。即使現在不像十多年前,但比其他地方還是有優勢 ,所以要把握機會好好去做」。
       張憲清語重心長地說,20年前那樣的台商黃金歲月已經不復存在,眼前要面對的是「大膽創新、大量資金、大幅躍進、跳躍式的成長與發展」。他認為,當前台商能做的只有「穩中求進」,「一步一腳印」踏實去做,但是「速度要快」,因為大時代的巨輪是不會停止,也不會等人。
       張憲清總結說,他曾經在東南亞經商失敗過,當時的無助無奈,對比現在不可同日而語,不管兩岸政治關係如何,在同文同種的優勢下,台灣的機會比日本人好,比南韓人好,這時代的台商,算得上是天賜良機,好好思考如何把握,方為上策。

熱門推薦

配合大陸委員會提出補繳喪失原籍證明替代方案 移民署:網站專區已公布申請書,自4月21日起受理【焦點新訊】

「第32屆亞洲臺灣商會聯合總會回國訪問團」拜會海基會【最新活動】

好文轉載| 中國大陸產能過剩的成因及其情勢觀察【精選文章】

黑糖飄香的風城長照據點 王翎鳳在臺紮根發揮量能【深度專訪】

中國大陸國家安全法律法規簡介及對臺商的影響【兩岸經貿講座輯要】

簡析中國大陸邊境控制制度及因應之道【臺商財經法律顧問專欄】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