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兩岸經貿網

:::

十年之愛與美—專訪汕頭台協會長藍安妤

  • 資料發布日期:107-08-31
  • 最後更新日期:107-11-19
藍1

文/耿梓墨

       10年前,遠從加拿大來到廣東汕頭的藍安妤繼承母業,挑起婚紗禮服事業的大樑。匆匆10年後,她延續母親對台商的關愛,今年5月29日接掌汕頭台商協會會長,同時兼顧「美的事業」與「愛的關懷」,嶄露新一代女強人的範兒。
藍安妤來到汕頭10年,也在汕頭台協服務10年,會長助理2年,副會長8年。最近接下會長,她提出「傳承、創新、服務」三理念:為「傳承」歷任汕頭台協會長皆有參與,「創新」是帶領汕頭台商第二代尋找出路,「服務」是設立台協的微信公眾號便於溝通。
       藍安妤的母親是台商圈知名的藍林幸子,從事「美的事業」。1989年藍林幸子隻身到汕頭創辦婚紗禮服製造廠,早年選在汕頭,因為大陸最有名的是「蘇繡」和「潮繡」,所以選擇離台灣較近的汕頭。
「汕頭跟台灣地緣相近、語言相通、人緣相親,當年決定來汕頭投資,看中的就是汕頭與台灣頗為相似的氣候條件和飲食習慣,以及潮汕姑娘的心靈手巧,」藍安妤說。

創業不易 二代守業更難
       藍林幸子到汕頭成立升龍電腦繡品廠,從事來料加工蕾絲花邊;之後又於1992年成立欣龍禮服公司,製作禮服出口。初來乍到,那時的隆都鎮還是窮鄉僻壤,生活條件相當差。而且,在汕頭更多的時間還是獨對空房四堵高牆,缺乏至親的關懷與問候,心中滿是寂寞與愁緒。
       多年的辛勤耕耘,藍林幸子的事業愈來愈紅火。2004年,她又在汕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貿大廈租賃廠房6500平方米,辦起佑強製衣公司。當時員工多到用兩種顏色制服管理:紅色是領固定薪的工人,看到她們聊天要糾正,藍色制服員工聊天就不用管,因為她們是計件工。
       篳路藍縷,藍林幸子創辦的婚紗禮服製造廠,設計製作禮服,外銷歐美,穩扎穩打,交由藍安妤掌管已頗具規模。目前該廠有員工300多人,每月銷售到海外的婚紗禮服逾5,000件,是美國婚紗市場上的交易量排名第3的供應商。
       1970年出生的藍安妤,在國中畢業後先到日本攻讀企業管理,而後因興趣所致,再到加拿大攻讀婚紗設計。在工作中,這些系統的理論知識讓她脫離以往單純憑藉經驗來摸索試探的模式,說明她減少行事的盲目性,從而在生意場上駕輕就熟。
       2008年藍林幸子接下汕頭台商會長,因對台商服務熱情,致使婚紗事業與台商協會的業務「兩頭燒」,她詢問遠在加拿大女兒的接班意願。藍安妤經一陣思考後,決定從加拿大飛回到汕頭,接下家族事業的重擔,也把汕頭當作第二個家。
       母親在事業上的成功雖然帶來優越的生活條件,但藍安妤並不安於此狀,她將母親艱苦奮鬥的經歷銘記於心,並將努力付諸於行。對於接棒,藍安妤簡單形容,「在大陸是工作,在國外則是生活。」
      「不是說你有高學歷就可以了,你還是得從底層幹起,」藍安妤從話筒傳來的聲音顯得淡定,「這一行就得踏踏實實地做。」創業不易,守業更難。面對波詭雲譎的商業浪潮,藍安妤繪製自己的商貿藍圖,在汕頭這片土地上大展拳腳。
       喝過東洋和西洋墨水的藍安妤,管理上也是摸著石頭過河。在日本學的企業管理與在大陸完全不同,在大陸經營事業,管理員工時仍重情分,但是在國外所學,以法規為重,不重視情面,兩者情況不同,學習結合兩種不同模式,才能走出一條適合工廠的路。藍安妤透露,她曾私下聽到部屬相互詢問如何跟新管理者互動,員工說:「就把她當作外國人吧!」
       缺工更是一大難題。藍安妤說,「在汕頭工廠的員工逐漸減少,因為老工人退休,又找不到新工人,年輕人不願進工廠,只想待在辦公室吹冷氣。來工廠建教合作的員工,來個1到2年就離開,但員工訓練到成熟至少要5年。」

扎根汕頭 選擇轉型升級
       隨著事業飛黃騰達,但整體外在環境變化快速,家族事業面臨兩條路:一是轉移到東南亞,二是提高製作的技術水平。她說,「現在工廠主要做新娘的白紗,需要量較大的伴娘服、花童服都被東南亞搶走了。」
       藍安妤為求家族事業永續發展,決定走向「轉型升級」之路。接下母親生意的藍安妤,在穩定中求發展,她認為這是最踏實的策略。針對大陸台資企業普遍存在「只生產、不培訓」的弊病,她積極向國外吸取成功的經驗,對公司員工進行職業培訓,提高製衣技能。
       藍安妤特別從美國聘請禮服設計師,來汕頭3個月,再回美國1個月,就為了提升她自家公司樣品室的水平,把這一百位員工的能力訓練起來,如此維持了2年時間;她說,「婚紗材料有緞部、網部、珠珠亮片,光是雷絲布料有上百種,這些都要學會要好幾年。」
      她為自家的的婚紗禮服工廠,大量投入人才的技術扎根。10年前,藍林幸子剛去大陸投資時帶了台灣5到10個主要幹部和設計人員,去大陸教導其他員工。十年後,藍安妤則是從美國聘請禮服設計師,自家工廠專做新娘的白紗,走「量少質精」路線。
       除此之外,她還在工廠裡建起設施齊全的食堂、工人活動中心,在閒暇之時,員工可以打籃球、看看書,甚至可以在廠裡唱KTV,工人足不出廠就可以享受到豐富的休閒生活。
      由於台商二代早期還算少見,就只有藍安妤跟著媽媽「趴趴走」,因此認識了很多大陸台協會長,都把藍安妤當女兒在教。她說,「很多老一輩台商經驗都是血汗換來的,有的做了10次、20次創業才成功,共同點就是不認輸,從錯誤中學習。」
       讓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汕頭台協創會會長葉由權於2011年10月25日凌晨,在汕頭遭到不肖歹徒搶劫時刺傷,送醫不治身亡。當時警方原本不是很在意,但汕頭台商協會要求警方一定要儘快抓到兇嫌,後來當地政府確實認真處理,10天內抓到犯案兇手。
       藍安妤還憶述,在汕頭早年治安並不好,她曾遭到飛車搶劫,歹徒搶走皮包使得她在地上被拖行,把牛仔褲都磨破了。當她帶傷進入餐廳求援時,一位客人的太太竟然還說,她自己曾被砍了十幾刀。但是恍如隔世,現在大陸治安環境已改變很多了。

關愛台商 女性出頭天
       在汕頭台商數現有300多家,以毛衣、玩具、內衣為主,目前會員數50到60人,藍安妤說,過去幾年由於某些緣故,使得台商逐一退出協會,但她認為大家會回到這個大家庭,她接任會長之後,要「一個接一個」找回到汕頭台商協會,把汕頭台協真正「團結在一起」。
       藍安妤還說,她擔任汕頭台協常務副會長時,成立高爾夫球隊,1個月出來運動交流1次,也參加汕頭當地的高爾夫球隊,相互交流認識。協會也有發起「南粵助學」,因為當地南粵島常發生船難,船員失事後,遺留許多寡婦和孤兒,當地生活艱苦。
       對於大陸提出的「對台31條」措施,藍安妤認為這是大陸方面釋出的善意,當公司聘請專業人才到汕頭時,辦理相關業務會較方便,有助於安居樂業,她建議台灣年輕人可以到大陸看一看,趁著年少青春拓展視野,再決定想要做什麼。
       以前大陸台商以製造業為主,女性難出頭,但藍林幸子在汕頭發展得有聲有色,隨著台商產業布局的重心由製造轉向服務、由外銷轉向內銷。女性的細心、專注、協調、 耐心、溝通等特質就變得突出。藍安妤的優勢和特色也更為明顯,這個時代反而「女性出頭天」。
      兼顧「美的事業」與「愛的關懷」,藍安妤來到汕頭10年,一直心懷感激,她始終惦記著,「必須要帶有感恩的心,感激自己的父母和台商前輩,真正回饋給曾幫助我們的上一代。」

熱門推薦

配合大陸委員會提出補繳喪失原籍證明替代方案 移民署:網站專區已公布申請書,自4月21日起受理【焦點新訊】

「第32屆亞洲臺灣商會聯合總會回國訪問團」拜會海基會【最新活動】

好文轉載| 中國大陸產能過剩的成因及其情勢觀察【精選文章】

黑糖飄香的風城長照據點 王翎鳳在臺紮根發揮量能【深度專訪】

中國大陸國家安全法律法規簡介及對臺商的影響【兩岸經貿講座輯要】

簡析中國大陸邊境控制制度及因應之道【臺商財經法律顧問專欄】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