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兩岸經貿網

:::

臨危受命接掌巨大任務─專訪華盛實業副總裁趙洵

  • 資料發布日期:108-01-19
  • 最後更新日期:108-01-19
趙洵

文/鄭仲嵐

  2013年4月,一通電話,台灣青年趙洵拎起行李,前往四川成都,走向未知的領域,自此也展開了他在中國大陸的房地產事業版圖。來自新北市新店區的趙洵,畢業於淡江大學政治系,當兵後去美國念書,認識了中國大陸籍的未婚妻。從美國研究所畢業後,趙洵來到一家台資企業工作,並被派赴越南。然而,就在趙洵思考與未婚妻步入婚姻時,一通電話讓他決定返回未婚妻的老家四川成都,接手岳父武強一手經營的成都華盛實業。
  成都華盛實業由武強創立於1993年,從小區住宅開始做起,事業遍及大陸西北與西南地區。2013年起,該集團更進軍商業地產,成立專責的管理公司,在成都的商業中心開始大放異彩。正當事業來到如日中天之際,武強卻在這個時候因病倒下了,集團內面臨提前交班的困境,必須把公司交給女兒打理,而當時身為武強女兒的未婚夫,趙洵的大壓力是可想而知。
「當時我接到電話,我非常緊張,那時候更年輕點,正準備結婚,沒想到岳父會過世。只想說那就先過來,學習當地市場還有人脈銜接。」出生在台灣的趙洵雖然來過中國大陸,但都是旅遊,壓根兒沒想到會在此落地生根,
  印象中,趙洵跟岳父僅見過幾次面,只記得岳父對他印象不錯,也知道兩人正在計劃結婚的事情。不過,要跟著太太一起接掌事業,這全然是不同於一般的千金重擔,作為一介政治系學生,僅在台資企業短暫磨練,對於當時25歲的他來說,帶領一個企業是不可思議的想像。趙洵就在忐忑不安的心情下,來到成都,展開一連串集團事務的學習,不熟的人、事、物,與一切社會關係,都讓他從零開始接受四川當地文化的洗禮。
從頭開始學習
  剛接手集團事務時,趙洵對於房地產事務相當陌生,加上是以一個台灣人身份在陸企工作,接掌巨大的集團機器,讓他一度覺得相當艱苦。「一開始會有人帶,但是有人離職有人異動,就變成我要自己處理一些(建設)項目,帶領團隊談判交涉,處理集團內的大小紛爭,還要親自領軍面對商業夥伴與中國大陸官方單位,一切都是未曾經歷過的。」
  趙洵猶記得,曾帶領20多人的團隊,親自去跟對方交涉時,才知道自己經手的業務是非同小可的,「以前在前公司就是面對一位課長,但當你面對這麼多金額與龐大項目時,在談判過程跟技巧、人際關係等就要特別審慎了。這在台灣可能40、50歲才會碰到的事,現在就碰到了」。
  此外,跟中國大陸政府的交涉,讓趙洵更學到艱深學問,他說:「他們可能看我經驗不足,但我講話就很直率,是什麼就是什麼,做不到就說做不到」。在中國大陸官場打磨的趙洵,選擇以誠相待還有直接地表態,讓許多交涉上少了模糊空間,對方就不會刻意設門檻刁難。這幾年下來,趙洵在與官方的交涉上,並未遇到太大阻攔,「他們聽到我是台灣人,有時還會更熱情點」。
  自古號稱「天府之國」的四川,在文化與種族上也相對包容,趙洵認為,在歷史上,四川每個一段時間就會遭逢屠殺劫難,卻也因此融入了湖廣,還有古時候各少數民族的文化精華。靠著鍥而不捨地談判交涉,趙洵在三年後成功推行了位於青白江的533畝物流用地,將它變為國際物流基地。回憶起這次經驗,趙洵感嘆:「真的讓他學到很多」,從官場文化到企業經營,他有了不同於一般企業的震撼教育。
移入台式創新
  出身台灣的趙洵,自然也對於台灣與中國大陸,兩地如何結合共創事業發展等深感興趣,如何結合台灣文創產業,跟中國大陸加深連結,也是趙洵目前在思索的課題。趙洵說:「畢竟我是台灣人,我父親也擔任過公職,這邊(四川)很注重台灣青年發展,如何讓台灣青年跟學業與職涯上作好的連結,我們在文創上下了不少功夫」。
  趙洵分析,台灣人想法跟點子是很強的,對於國際資源也更容易吸收。大陸則是注重書本跟理論,他認為四川雖然也是有老街復興等文創,但他認為複製性太強,只是換了地方換了名字,內容其實大同小異。台灣的文創在趙洵的理解中,是相當全面有規劃的,各項因素都可以全面推廣,大陸各沿海城市,包括上海、深圳等也努力地想吸引台灣年輕人去當地創業,但目前台灣年輕人來到成都,仍屬於短期停留,大多是一週或是頂多一個月,短期的走馬看花即離開,讓他覺得非常可惜。
  趙洵因此積極跟當地政府接洽,2018年先讓三位台灣學生來這邊體驗兩個月,這計劃受到省台辦的重視。趙洵讓這幾位學生去各大台資企業實習觀摩,雖然他不是台資企業人士,但他不斷去跟台資企業接洽。他語重心長地說:「我記得我當時來到成都,看到環球中心,就在前面呆站了五分鐘,這跟我在台灣理解到的成都差非常多,因此我希望讓更多的台灣人去了解這邊,成都的真實面貌,看看這邊的競爭是多強烈」。
  目前他與幾位當地台商一起規劃商量,並希望當地政府一起推動年輕人的企業孵化園區。在他的藍圖中,他希望能引進更多台灣大學生,甚至在未來辦一些兩岸交流研討會,一起集結在政界、商界與教育界的人,藉由討論跟企業參訪,來集思廣益討論兩岸文創的路程。
  他也對想赴四川的年輕人建議,一來是誘因,成都身為旅遊城市,擁有相當豐富的觀光資源。如果台灣大學生能存一點錢,來這邊輕度旅遊,甚至來實習,了解當地生活的真實面貌後,再決定要不要前來試試。再來是台灣年輕人不能抱著「我比較厲害」的想法來四川,他認為這是完全錯誤的觀念。「可能十幾年前台資企業是佔有一席之地,包括現今有些台商也會這樣想,我覺得這樣不好,要用更開闊接納的心態,接觸成都人的生活方式,真的體驗過,再來決定適不適合你發展」,趙洵說。
赴陸要接地氣
  從剛開始來到四川,至今川菜的辣讓趙洵有時候仍難以招架,他笑說:「天天吃還是沒有辦法的」。然而趙洵原本是不吃辣的,但來到這邊後,成都當地的好吃料理他都如數家珍,從不吃辣變成吃辣通,他笑稱自己是不輸本地人的「美食嚮導」,其中的原因,他認為了解當地文化,是做生意的不二法門,因此吃的文化他也特別講究。
  趙洵回憶,有次台商一起聚會聊天,一位台商跟他說,他來四川十幾年了,依舊不太吃川菜,都是工廠內的搭伙。而台資企業的搭伙與員工餐廳,自然調味是以台灣味為主,台灣菜也不少。這讓趙洵覺得很可惜,他認為如果能多多去嚐嚐本地美食,將來對於做生意與增廣見聞一定有幫助,但他也自嘲四川美食太多,讓他原本76公斤的體重,一度飆到快100公斤。
也許是台灣人在陸資本地企業工作的緣故,來到成都的前三年,趙洵都在跟當地人打交道,甚至沒有時間接觸當地台灣人。「我加入當地台商會,但是大家都不太認識我,說這是誰呀,怎麼沒見過?」。前三年很辛苦地深耕,到了第四年起才比較習慣當地生活,但也相對接地氣,趙洵見識到了不少一般台商無法輕易碰觸到的人事物,「確實是有看到更多有頭有臉的人,我覺得這幾年很值得,當然過程中會想回台灣,不適應等等,但是老婆給我很大力的支持」,他說。
  在趙洵眼中,目前中國大陸的房地產算是邁入小小不景氣,政府對於中小企業的支撐力度也有待加強,華盛集團預計將轉向更大的投資案。他笑稱,以前的他非常天真,曾想過結婚後,跟著太太一起短暫地再過過小倆口的輕鬆生活,甚至一起去台灣工作、或是移民到美國等。不過現實總是比任何都還真實,五年以來跟太太一起胼手胝足,他依舊說了句:「真的非常辛苦,無法想像的」。一位台灣青年前往四川成都,與太太一起撐起知名大陸集團的事業,人生事業的上半場,已經打了相當漂亮的佈局。

熱門推薦

配合大陸委員會提出補繳喪失原籍證明替代方案 移民署:網站專區已公布申請書,自4月21日起受理【焦點新訊】

「第32屆亞洲臺灣商會聯合總會回國訪問團」拜會海基會【最新活動】

好文轉載| 中國大陸產能過剩的成因及其情勢觀察【精選文章】

黑糖飄香的風城長照據點 王翎鳳在臺紮根發揮量能【深度專訪】

中國大陸國家安全法律法規簡介及對臺商的影響【兩岸經貿講座輯要】

簡析中國大陸邊境控制制度及因應之道【臺商財經法律顧問專欄】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