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兩岸經貿網

:::

設計人生:專訪成都麥聯室內設計張榮華

  • 資料發布日期:107-10-26
  • 最後更新日期:107-11-20
張榮華

 

文:林安妮

六年級生,卻已經有相當不俗的成就,他是成都台商協會常務副會長、青委會榮譽主委張榮華。他的本業是室內設計師,但是因為專業領域不斷延伸,他兼有不少「斜槓」身分,像是創業家/四川師範大學設計藝術學院特聘教授/演說家。

張榮華是在十多年前到成都開疆闢土,是台灣最早一批到大陸發展的室內設計師。他說,這十多年來,大陸市場面臨很大變化,因市場競爭,大陸本地的設計師事務所都朝向「航空母艦」發展。

他形容,大陸一家室內設計公司動輒兩千人,為了搶生意,不少公司還可以在客戶還沒下訂金的情況下,就先提供3D示意圖,或是在付一定費用後可以看到AR(擴增實境)設計圖,競爭之激烈,已超乎過往。

這十多年來,他學到了三個重要經驗。一是,在大陸創業,要懂得組織戰,不要單打獨鬥;二是要接地氣,對於當地喜好的風格與品味,要能接納,除非太低價不接,要不然,千萬不要以「理念」不合,拒絕客戶;第三是要步步為營,不要為了賺錢,讓自己身陷險境。

 

大陸設計人生首站:成都

 

張榮華說,當年與成都結緣,是因為台灣客戶有設計案在成都。2000年的成都,是一個正在大量建設,有不少老舊建築要走向現代化的城市。成都如此,更不用說,北京、上海已經早了好幾步進入現代化、國際化的城市門面裝修。

最早,張榮華家族在評估投資地點時,也曾想過要到北京、上海去,但是考量當時的上海,已經有不少國際級設計公司駐足,加上張榮華家族最早的案例,是在成都開啟,所以幾經評估,張榮華家族選擇在成都落腳。

那時的成都,外資設計公司不多,比較多的反而是,很多大陸公司前往香港註冊,將自己包裝成「港資」。張榮華的公司,當年憑著原創台灣的設計感,很快獲得市場認同。不過,這十多年來,成都的室內設計市場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張榮華指出,最大的一個改變,就是當地的消費習性從感性走向理性,過去的消費者會在裝修上投入很大的費用,很理想化地要把家裡裝飾成心中某一類型,但是現在的消費者,跟台灣消費者一樣,懂得精打細算,裝修前,也會收集大量資訊、先做功課。

第二個變化是,隨著大陸經濟發展,業主實力大幅提昇,很多業主現在都指名要找國際級設計師,唯名牌設計師不用。

他指出,過去早期的商業辦公大樓,業主能找到台灣或香港設計師來做設計,就覺得很驚豔了,但是現在都慕名往歐洲、日本去找,不少業主認為,這樣才是名牌加名牌。

第三個變化是,大陸本地設計師透過大大小小各種「練兵」,大幅提昇視野和水準,這讓到大陸發展的台灣設計師,面臨了外有國際設計師、內有新銳設計師的雙重夾擊。

張榮華家族的設計底蘊深厚,出了不少知名設計師,張家的設計版圖也橫跨兩岸。張榮華表示,過去承接大陸的案子,多會由台灣設計師做前端創意設計,再由當地設計師接手修改為適合當地施工的設計圖,現在則是翻轉過來。

他解釋,很多大陸設計師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能力大幅提昇,還有人成功躋身了國際名人堂。很多台灣的案子,現在多是由大陸設計師做前端設計,再由台灣設計師接手在台灣落實。

 

政策變化球成新挑戰

 

另外,政策的變化,則是新近的經營挑戰。他說,成都市政府要求2020年起,房地產交房方式,要由「毛坯房」改為「精裝交屋」,這將改變過去消費者買房後再自行找尋設計師的生態,將造成市場萎縮。

他分析,當設計市場變成房地產商的主場,很多遊戲規則,就是房地產商說了算,比如他想砍價,或是改變付款方式,都會讓現有設計師產生營運上的不便。事實上,不止設計師,建材商也一樣蒙受打擊。

面對市場上的各種變化,張榮華的因應之道就是,持續追求設計品質,自我成長,另外就是調整接案策略,不能只鎖定高端客戶,更多廣大的小資客群也要兼顧。

他形容,大陸市場競爭激烈,同業之間進步也很快,比如說,當地市場就很流行,不用付訂金就可以看 3D 圖,或是付一定的費用讓消費者透過AR圖,身歷其境地感受未來裝修成果。

他也說,過去台灣設計師在接案子的時候,多是看圖算面積,再估計總價,但是大陸因為市場大,商業手法更顯靈活,常常可以同時做出多種報價模式,像是讓客戶選擇廣東工人或成都工人,或者選擇不同的建材、裝潢材料等。

張榮華說,要在大陸跟同業拚錢,是拚不過的。大陸大型的設計師公司,動輒聘請兩千名設計師,一年賺四、五百億元,因為錢多、人多,還能撐起專門的軟體開發部門,這點讓台灣設計師望塵莫及。

不過,因為大陸市場大,儘管充滿各種競爭與不利因素,還是值得靠智取,站住自己的一片天。

 

登陸者請重視組織戰

 

他說,現在很多大陸本地設計師的薪水,已經超過台灣,即便是年輕的大陸設計師,也有很多機會可以透過動輒幾百坪的設計案,一次練兵、兩次上手,四次就成專家。

但是,大陸市場很大,即使成都房價追過高雄,大陸還是有不少尚未被滿足的市場,值得開拓。他表示,在大陸,還是有不少人欣賞台灣優秀的設計師。

他建議,有志登陸者,千萬要重視組織,不要單打獨鬥,「人家動輒兩千名設計師的公司,其實也就是整合了四、五十家中小型設計公司,透過一張大品牌,集體對外行銷、爭取案源,」台灣的創業者若能團結起來,還是很有機會。

在大陸創業,一定要打組織戰,這是張榮華給所有有志到大陸發展的人,第一個建議。第二個建議,就是要接地氣,抓住當地消費者的喜好。

張榮華解釋,在大陸,雖然整體消費風向,已經從感性轉向理性,但是還是有人喜歡感性,花錢不手軟,喜歡歐式、美式豪華風。

他表示,很多台灣設計師,因為自信自己的品味、眼界開闊,常會以「理念不合」,把案子往外推,他過去也是如此,但是現在他是「八二法則」來說服自己,有八成的生意,是一定要賺錢的,另外的兩成,可以用來實踐設計理想,「藝術與商業設計不同,還是要想辦法求取一個合理的平衡。」

 

同理心接地氣

 

他回憶,早年創業時,他曾接過一個豪宅設計案,一夕暴富的業主希望貼金貼銀,展現豪奢的一面,他起初多能配合,但是等到業主要他在主臥室設計一個「蹲坑式」的廁所,就讓他再也無法接受,「我當時一心想,蹲坑完全無法跟豪宅匹配,為什麼一定堅持要蹲坑呢?」

這個生意,讓張榮華只賺到兩千多萬,中途就因「蹲坑」理念不合走不下去。事後,這位業主告訴他,他雖然現在富有了,但是過去上廁所的習慣,並沒有改變,他並不是故意做出無理的要求。張榮華知道後,引以為鑑,一名好的設計師要能同理客戶的心,所謂的格調,也不是放諸四海皆準。

他還舉例,不少像是IBM、東芝這樣的外商大品牌,會喜歡簡約風,辦公環境盡量簡單有個性。但是對很多本地企業來說,簡約、簡單往往等於寒酸,本地公司的說法是,「人家外商公司品牌大,不用靠設計、裝修,人家就認識他們了,但是我的公司不一樣,不靠包裝,怎麼讓人家知道我是一家海派、氣派的公司呢?」

話鋒一轉,張榮華也笑說,人要衣裝,佛要金裝,很多香港設計師會透過網路社群媒體,將自己包裝成「網紅」,所到之處,都是粉絲。他認為,素樸的台灣設計師也要懂得包裝,千萬別讓自己還沒露一手展現才華,就先被淘汰了。

 

詐騙橫行請小心

張榮華在大陸一待十數年,擁有豐富的在地經驗,不過,這幾年詐騙橫行,也讓他差點吃了大虧。

他說,有一回他在台灣的公司收到了考察邀請函,主辦方表明有一個大項目正在徵求設計師,希望台北公司能派人到武漢考察項目,台北的公司收到邀請函,就請他去考察一番。

他笑說,主辦方說會負擔機票、住宿費,但是要他們先墊,到時候再拿收據報帳。他當天正好帶了一位魁武的保鏢一同前往,但是出了機場就覺得怪,因為這麼大的一個項目,彼此也約在飯店談生意,但是對方居然派了一輛不怎麼稱頭的麵包車來接他。

接待他的人,在言談間聽到張榮華提及自己在成都也有公司,隨身保鏢更是武漢當地人,臉色就開始有些異常了。到了飯店,接待他的人說,要帶他去見領導,但是希望他準備一些伴手禮,最好就買一條人民幣一千塊的高檔煙,張榮華還買了四條,最後才發現,對方收了煙就藉故消失了。

事後,他恍然大悟,遇到詐騙了。他想,對方大費周章把他騙來,一定不是單純想騙煙,幸好他有隨身保鏢,要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沒多久,他也陸續碰到朋友分享相同經驗。這才發現,現在流行的詐騙,其實是更可怕的綁票。這些不肖人士,多是直接邀請台灣公司,所有行騙工具像是邀請函,甚至公司網站,都做得很像一回事,等到請君入甕後,再跟家屬勒贖一大筆錢。

他呼籲,台灣的公司或是有志到大陸發展的人,一定要小心這一類的騙局,最好事先跟當地的台商協會聯繫一下,看看是不是真有其案、其人,千萬不要為了賺錢,讓自己蒙受極大的危險。

 

熱門推薦

配合大陸委員會提出補繳喪失原籍證明替代方案 移民署:網站專區已公布申請書,自4月21日起受理【焦點新訊】

「第32屆亞洲臺灣商會聯合總會回國訪問團」拜會海基會【最新活動】

好文轉載| 中國大陸產能過剩的成因及其情勢觀察【精選文章】

黑糖飄香的風城長照據點 王翎鳳在臺紮根發揮量能【深度專訪】

中國大陸國家安全法律法規簡介及對臺商的影響【兩岸經貿講座輯要】

簡析中國大陸邊境控制制度及因應之道【臺商財經法律顧問專欄】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