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兩岸經貿網

:::

兩岸醫療差很大:陳煥昇醫師西進的故事

  • 資料發布日期:108-08-15
  • 最後更新日期:108-08-15
陳煥昇醫師

文/夏侯睿

這家醫院沒有川流不息的人群,急診室門口沒有車滿為患,一樓有星巴克咖啡店、便利商店、藥妝店以及幾家速食餐廳。診間與等候區人性化,室內裝潢高雅氣派,所有設施按照五星級酒店配備。這就是大陸第一間台資獨資醫院-上海禾新醫院。

在評網站上,「不用排隊」、「不用擔心大醫院的交叉感染」、「小朋友的藥都是磨成粉的」、「醫生態度很好」、「令人安心」、「品質好」,皆是對上海禾新醫院的正面評價。

上海禾新醫院定位高端市場,打造24小時門診,客戶主要是台灣人以及外籍人士。醫藥費用可以通過台灣健保、國外的多種商業保險得到補償。但自費來看病的大陸民眾也越來越多。

「有位病人的家屬,明明就住在上海兒童醫院隔壁,卻寧可搭出租車,花了30分鐘帶小朋友來到這裡看病」。上海禾新醫院副院長陳煥昇說,因為這裡有「四少」,也就是「滴點少、檢驗少、類固醇少、抗生素少」。

上海禾新醫院最出名的是小兒科與家庭醫學科,尤其是小兒科。陳煥昇進一步說,醫院單就靠著標榜這「四少」,不需要有那麼多藥物和檢查,營業額就能在上海各大高端醫院「排名第二」。

台醫西進潮 從台北到上海

1973年出生嘉義的陳煥昇,從台北醫學大學畢業後,在林口長庚醫院訓練內科待了3年、台北榮總感染科待了2年,2005年到壢新醫院擔任主治醫師。2019年4月到上海禾新醫院擔任副院長,肩負醫院管理工作。

何以決定從台北到上海發展?陳煥昇說,「在壢新醫院當到內科部長,在上海需要管理人才,引進台式作風,台灣的醫療管理體系比大陸好很多。來到上海,發現大陸的醫療產業方興未艾,有很大發展空間,需要來這裡接地氣,才會知道未來如何發展。」

台灣醫師到大陸發展越來越多。陳煥昇說,「在上海聽說有幾十到上百個醫師,我們醫院就30幾位台灣醫師,在大陸做醫美的很多。」

台灣醫師西進可追溯到1990年代,北京大學、北京清華大學等知名學府首度展開聯合對台招生,當時台灣醫師,常以教學及訓練為名進出大陸。

中國大陸於2000年頒布「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與管理辦法」,開啟台資企業「醫療西進」的大門。上海禾新醫院、南京明基醫院、長沙旺旺醫院、廈門長庚醫院等陸續開業,並逐步放寬了台灣醫師可以考大陸執照、申請執業等。

2009年甚至開放台灣醫師短期赴大陸行醫,為台醫「假日飛刀手」掀起風潮,其中又以醫美最盛行。

以某間大陸醫美機構為例,與台灣名醫合作之後,一年內業績就達6億人民幣,隔年飆升至10億人民幣,帶動其他醫美機構,重金吸引台灣醫生。據悉,北市忠孝東路「醫美街」有七成已西進大陸。

兩岸醫療大不同

然而陳煥昇表示,兩岸醫療制度大不相同,例如台灣人熟悉的「健保」,在中國大陸稱「醫保」。大陸醫保上路還沒幾年,是病患先付錢,再向政府申報,政府再補錢給病患。對多數大陸人來說,醫保的負擔比較重,商業保險因而特別發達。

其次,台灣醫師到大陸執業可以直接換執照,但台灣的護理師、藥師則不行。根據大陸醫療法,主治醫師分初、中、高級,到大陸初級,必須實習一段時間才能升高級,對醫師個人來說差別不大,但對經營醫院來說,在管理上就有很大的不同。

第三,大陸各城市有地域之別,各地制度都不相同,台灣醫師來到大陸執業,必須非常熟悉當地法律。例如上海市的規定,離開了上海就不一定適用;又如醫師的績分規定,若拿北京績分來到上海,也不會被承認。這就像在美國,走出了這個州,到了其他州就不算數要重來。

第四,台灣健保制度是相信執業醫師的,但大陸對醫生和醫院都有很大的資格限制。大陸的法規繁雜,限制多。例如醫院若要開性病科,要安排男女各分開六個診間,才可以看性病;又如泌尿科門診就不能收住院病患。

陸醫薪資地位皆低

第五,大陸醫師的薪資和社會地位皆低。陳煥昇說,在台灣要「人中龍鳳」才能考上的醫學院,在大陸卻不難考,病人眼中認為大陸醫師如同商人,以營利為目標,缺乏社會信賴感。

在薪資方面,兩岸之間更是天差地遠。在大陸最高等級的三甲醫院(類似台灣的醫學中心)服務,起薪約3,500元人民幣,主治醫師約8,000到1萬人民幣月薪,升任主任醫師,月薪也只有2萬人民幣左右。因此就有醫師說,在大陸當醫師還「比不上做Uber Eats。」

陳煥昇說,「台灣醫療有醫學準則,因此台灣醫學系出來的學生,自我期許較高。反之,大陸醫師的地位並不高,在醫師培養上,無法要求多有醫德;再加上大陸醫師的薪水不高,只能靠藥物和檢查賺錢,導致在台灣不必要的檢查,在大陸卻有一大堆。」

他進一步說,「台灣健保有限制,醫師會幫病人想,也會教授基本的醫學常識。大陸醫保沒有限制,病人主動想做檢查,醫師就同意,雙方一拍即合。」曾經聽說,有位病人去三甲醫院,前兩天都在做健檢,第三天才做正式診療,結果帳單竟高達2萬多元人民幣。

因此,大陸民眾對醫院的印象是,「走進醫院,沒花大錢是出不來。」不必要的檢查過多,醫療費用太高,加上對大陸醫師不信任,也因此衍生很多「醫鬧」(醫療糾紛)問題。

醫病關係「很緊張」

「大陸的醫病關係比台灣緊張。」陳煥昇說,台灣現在講求制度改善,較少追究個人疏失。但在大陸仍是認定醫師要負責,即使從頭到尾,醫師都是對的,官司全都打贏,到後來還負有「道義責任」。

陳煥昇進一步表示,「曾有病人吃了藥,病沒有痊癒,要求醫院退費。甚至有病人拿刀進來砍死醫生,醫院還要賠錢給病人。」

大陸跟台灣最大的不同是「服務」。台灣的「好服務」是很重要的醫療優勢,不但有衛生教育,看完病後,健保會有「個案管理追蹤」。在大陸,病人要自己下單點菜,走出醫院,醫院就不管你了,也不會預約複診。大陸的「全病程管理」目前還比不上台灣的管理制度。

2002年,聯新國際醫療集團與上海電力醫院等合資建立了上海辰新醫院,專門為台商和外籍人士服務。在第8年時實現了收支平衡,2011年時收回投資成本。辰新醫院即是禾新醫院的前身。

2010年6月,海峽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明確台資可在大陸的海南、福建、廣東、江蘇和上海5地獨資設立醫院,禾新成為被核准設立的第一家台商獨資醫院,並於2012年6月正式開業。目前聯新集團的主要醫院包括了台灣壢新醫院及上海禾新醫院。

為什麼有醫療保險的大陸民眾,還會選擇到禾新看病?

陳煥昇歸納出三個原因:一、看病環境好;二、醫生素質高; 三、候診時間短。因此就算貴一點,還是有很多大陸民眾願意來禾新享受高品質的服務。此外,許多大陸醫院有濫開抗生素及打點滴的習慣,很多民眾不願他們的小孩受到這種治療,禾新自然就成了看病首選。

談到願景要如何落實?陳煥昇說,希望帶起醫院的名聲,以「小而美」為目標,朝高端客群、精緻化發展。長期來說,要讓人了解醫療的發展性與服務性,把病人醫好就是最大的成就。

陳煥昇說,自己現在是「一半經營者,一半的醫師」,經營醫療事業,因地而異,上海這套不適合搬到深圳;他認為來到大陸發展,如果能夠放下台灣既有的眼光和心態,就會發現大陸很有商機和市場。

放眼大陸未來高端醫療的需求,將會非常可觀,兩岸在醫療領域也將有不少的合作空間。台灣醫療的成功經驗,仍是對岸的標竿。隨著大陸醫療需求攀升,台灣醫師們多了一個新舞台。

 

熱門推薦

配合大陸委員會提出補繳喪失原籍證明替代方案 移民署:網站專區已公布申請書,自4月21日起受理【焦點新訊】

「第32屆亞洲臺灣商會聯合總會回國訪問團」拜會海基會【最新活動】

好文轉載| 中國大陸產能過剩的成因及其情勢觀察【精選文章】

黑糖飄香的風城長照據點 王翎鳳在臺紮根發揮量能【深度專訪】

中國大陸國家安全法律法規簡介及對臺商的影響【兩岸經貿講座輯要】

簡析中國大陸邊境控制制度及因應之道【臺商財經法律顧問專欄】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