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兩岸經貿網

:::

打造有溫度、有情感的旅遊體驗—專訪杭州桐廬「蘑菇屋」主理人劉立超

  • 資料發布日期:108-12-18
  • 最後更新日期:108-12-19
IMG_0916

文/李庭宇

「這裡很講究農作體驗,客人也以親子出遊居多。由於平時都是媽媽跟小孩互動,爸爸對於怎麼跟孩子相處,往往是一片空白。在蘑菇屋的體驗活動,不管是插秧、劈柴、抓泥鰍,都讓爸爸在小孩面前展現出一種英雄、超人的形象。很多爸爸告訴我,平時在都市裡牽手很彆扭,但在這裡兩天跟小孩牽的手,比過去一整年還多。可能出於私心,我在這裡面很強調親情的元素,我希望爸爸學習放下手機,透過田野的勞作,快速的拉進親子的關係。」第二個孩子甫出生的劉立超,道出了他對蘑菇屋的願景,希望在這個忙碌的工商社會,讓自己的項目不僅僅是生意,更可以添加一些溫度,成為增進親子關係的夢幻國度(NEVERLAND)。

大陸民宿旅遊的興起

  事實上,大陸早期並無民宿概念,一直到2009年,一名長居在北京郊外-長城腳下的美國人租下北溝村一座廢棄琉璃瓦廠,利用「修舊如舊」及西方住宅理念,創立了第一座民宿,不但打開名號,後來更形成了滾雪球般的效應,讓民宿風潮延伸至北京、麗江、廈門、杭州等著名旅遊城市。2017年在綜藝節目的推波助瀾下,將民宿旅遊風氣帶向另一陣高峰,包括《青春旅社》、《親愛的客棧》、《漂亮的房子》、《三個院子》等實境節目,均引起相當高的網路流量及後續觀光效應。

  劉立超的「蘑菇屋」就位於杭州近郊的桐廬縣,桐廬縣自古即是旅遊勝地,上接黃山、千島湖,下達杭州西湖,北連天目山,南依仙華山,2016曾舉辦「第一屆中國國際民宿發展論壇」。2018年,真人實境綜藝節目「嚮往的生活」第二季播出後,高達69億人次的觀看數,令拍攝地所在的小院落「蘑菇屋」霎時成為炙手可熱的旅遊勝地。

與旅宿業的緣分

  劉立超對服務業有深入觀察,加上在大陸管理星級酒店的工作背景,讓他自然對發展火熱的民宿業很感興趣。2015年,他在嘉善縣的西塘古鎮初試身手,得到不錯的成果。這座江南小鎮被河道貫穿,保存著完好的明清古建築群,臨河的街道都有廊棚,總長近千米,隨著春夏秋冬陰晴雨雪等不同時節,呈現出繽紛變幻的水鄉風情,更吸引電影「不可能任務三」來此取景,男主角湯姆克魯斯沿著河道在廊棚中奔跑、打鬥的畫面,吸引大批遊客前來朝聖。自2006年電影上映後,這座小鎮發展更趨蓬勃。

  「很幸運地,那是一個很好的時機點,正在大陸發展民宿旅遊的風口上,有新銳的設計師操刀,依附在每年1千萬觀光人流的古鎮景區,加上好的行銷包裝,取得好成績算是水到渠成的事。」劉立超緩緩說著他的故事…。

打造有溫度的旅遊體驗

  然而,在成功打響第一炮後,大陸的民宿發展卻陷入了整理期。劉立超說:「2016年大家一窩蜂地蓋民宿來到最高峰,那時候網路眾籌相當容易,一個晚上就可以募到500萬元,因此民宿可說是遍地開花,百家爭鳴。但幾年過去,曇花一現的成果受到檢驗,消費者經過洗禮,觀念跟消費習慣也產生變化。我們就反思,再怎麼新的民宿、再怎麼貴的設計裝潢,吸引力都會隨著時間慢慢地遞減,就像明星不可能青春永駐,除了外表以外,內涵跟本質才是能夠長長久久的重要元素。」

  「裝潢跟設施絕對不是這個行業的核心。台灣在這個概念上是比較擅長的,如何去營造主人跟客人之間的關係,而不是服務員跟客人間的關係;此外,也要考量與自然的關係,過去就是把無邊際泳池蓋在山上,營造出『喔,我們很厲害,在不可能的地方蓋出不可能的建築。』但現在思考的是,怎麼在不破壞自然的情況下,去營造人與大自然的互動,像是台灣的露營文化,以及插秧、焢窯這類的體驗式活動,即是人與自然比較平等的相處方式,而不是說硬要去把一個樓塞到山裡面,把一個無邊際池塞到溫泉區。」

  「嚮往的生活第一季是在北京密雲的小鎮拍攝,節目播出後,那個地方當然就紅了。但因為缺乏配套規劃,場景歸還給原本的使用單位,經營的手法比較短線,歷經一波觀光人潮後,沒多久就趨於平靜,相當可惜。製作單位也留意到這個情況,所以因緣際會下,雙方一拍即合。」劉立超道出蘑菇屋的由來。

  「蘑菇屋不是一個強調奢華的住宿體驗,我們9個房間,配上6個管家,那麼高的比例,就是希望透過管家的引導,來成就一個有溫度的旅行。就我的經驗來看,現在的人際關係太過疏離,幾組互不認識的客人,原本誰也不理誰,但一起下田後,回來就跟管家說,『我們不要分桌,坐在一桌就可以了。』變成好幾家人一起吃飯,一起聊天。其實人跟人之間這種溝通、互動,才是旅行中最美的風景。因為現在出去旅遊,人手一機,拍個幾百張照片,回去後卻很少拿出來看,真正會留在心裡的,其實是與他人互動的回憶。」

配合政策 振興農村經濟

  大陸為達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振興農村經濟當然是關鍵的一環,因此劉立超強調,每個項目落地,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是相當重要的。「政府除了提供補助,態度上的支持更重要。農村有些觀念還是跟城市有落差,需要政府幫忙調解,譬如說我們民宿的農家樂用地,可能分屬於30個農戶,這個時候要是沒有政府出面,很多農戶會擔心說,是誰把地拿去用?會怎麼使用?拿回來以後還能不能種植?這些問題都很棘手,企業不見得能夠自力協調。還有一些基礎設施的配套,例如道路、路燈、水電等等,都需要政府處理。透過這個節目的進入,透過我們的經營,讓政府注意這個項目的影響力,進而協同開發,吸引更多投資,完善整個農村的環境,就會是很好的互利模式。」

  「我也希望,能夠扮演引流的角色,促成消費者直接體驗或購買,像桐蘆的手工菜脯、南瓜餅、土燒酒等農特產品,如果沒有市場力量的支持,很可能就消失了,那將是多麼可惜的事。」劉立超補充說明,大陸的物流十分發達,鄉村的小農要透過自銷自營的方式,賣到都市裡並不困難,但也因為門檻低、競爭高,所以曝光問題才是關鍵,他想做的就是讓他們被看見,進而提高他們的收入。

眼前的挑戰與困難

  無論是管家還是客人,絕佳的服務體驗必然是藉由雙向互動而來,如何建立良好的主客互動文化,是劉立超眼前最大的挑戰,他提到:「擇才時,我摒棄了五星酒店有經驗的職工,我去旅遊學校找剛畢業的人,我希望他們從零學起,真正把自己當做民宿的主人,無論他們想要學手沖咖啡、想要學農耕技術、想學音樂、攝影,只要是能幫助客人在這個土地留下美好回憶的事情,或是對團隊、對經營能有什麼幫助,我都會支持他去做,鼓勵他去學習。服務這個領域,兩岸存在很大的差別,大陸的從業人員本身沒有太多好的「被服務」的經驗。像台灣年輕人無論在哪間餐廳或旅店打工,我們都能夠做的不錯,就是因為我們從小就被這樣對待,知道什麼是好的服務,但這裡相對欠缺這樣的環境。所以我讓我的管家去消費、去體驗,他們就比較能去理解,提供什麼樣的服務給消費者會像是個好主人。」

  面對這樣的投入,劉立超認為這當然是一種風險,但是這是一個開始,必須要跨出去,要讓消費者感受到不同的服務體驗,甚至給予從業人員必要的肯定,建立小費文化,這都是該被培養的觀念。「像我的管家,客人如果半夜肚子餓了,他可以起床幫你下一碗麵或炒一盤菜,但我覺得這樣好的服務,相對也是需要一些反饋的,不管是給小費,或是一句謝謝,都是很美好的開始。有時候不免有消費者覺得花錢就是大爺,因此,如何拒絕不合理的要求,也是我們學習的課題,因為大陸消費者在網路平台的評鑑制度,對商家影響很大,要怎麼拿捏分寸,真的不容易。」

對於產業的展望

  「這個行業不會缺錢、缺地蓋房子,也不會找不到好的設計師,更不缺好的故事,缺的就是經營團隊,很多人為了壓低成本,把人才當免洗筷用,低薪的結果,造成人才快速流動,對這行業不是健康的發展。我希望能夠逐步建立完善的團隊,甚至以後,我不見得一間一間地開下去,我可能輸出人力,專門幫別人培訓經營團隊。因為對消費者來說,少了一家民宿是無感的,但對於投入者來說,找不到人才絕對是痛點。」

  提到下一步發展,劉立超表示:「蘑菇屋目前還有很大的擴充空間,在現有的地址上面做擴充是最經濟也最有效益的做法。另外如果『嚮往的生活』未來作第四季、第五季,我們都有優先的合作開發權,接下來可能會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去開發,不限於民宿。因為我們發現民宿終究還是有個實體侷限,所以下一步可能成立一個小農的電商平台,將一些農村的物產直接送到消費者手上,這樣才能夠打破實體的天花板限制。」

  對於有意前往大陸創業發展的青年,他認為配合政策解決社會問題或振興農村經濟會是不錯的方向,也就是類似台灣「地方創生」或「社會企業」的概念。「這幾年已經不是都市什麼都好的年代了,很多年輕人開始反思如何協助家鄉解決問題,台灣有很多高學歷知識分子回鄉創業,這個現象逐漸也在大陸發生。我們很多經驗跟想法走在前面,或許可以在這邊發展成一個商業模式,這個方向值得去思考。」

附件下載

熱門推薦

配合大陸委員會提出補繳喪失原籍證明替代方案 移民署:網站專區已公布申請書,自4月21日起受理【焦點新訊】

「第32屆亞洲臺灣商會聯合總會回國訪問團」拜會海基會【最新活動】

好文轉載| 中國大陸產能過剩的成因及其情勢觀察【精選文章】

黑糖飄香的風城長照據點 王翎鳳在臺紮根發揮量能【深度專訪】

中國大陸國家安全法律法規簡介及對臺商的影響【兩岸經貿講座輯要】

簡析中國大陸邊境控制制度及因應之道【臺商財經法律顧問專欄】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