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助人 成就人生及事業的能量—專訪成都美妍社商貿有限公司負責人陳炳勳
- 資料發布日期:109-02-14
- 最後更新日期:109-02-14

文《李庭宇》
「不要看我現在還蠻正經,我以前也曾踏錯腳步,做過歹子,讓家人擔心受怕。」年過不惑的府城子弟陳炳勳爽朗地憶起當年。
身為米粉製造商的第三代,陳炳勳從小的綽號自然就是「米粉」。他笑說,大家都「米粉、米粉」的叫他,正經地介紹「陳炳勳」時,反而朋友都不知道是誰。家中的米粉廠是全台第二大的供應商,但因為新竹米粉更為馳名,所以數十年來,台南家中產的米粉都是裝入「新竹米粉」的包裝袋中,供貨給台中以南的客戶,直到近年才開始以「府城米粉」行銷市面。家中的事業後來由弟弟接棒,但作為「生意子」,從小幫忙送貨,與客戶互動的經驗造就他一身擅於察言觀色、身段柔軟的業務本領。
年輕不羈險踏錯
身為長子、長孫,嘴巴又甜,自幼備受長輩疼愛,看似不錯的出身,人生故事的轉折就發生在退伍後。因為誤交損友,挺朋友、仗義氣的他經常惹事生非,使得疼孫子的爺爺三天兩頭就得去警局保他。不斷的犯錯,讓家人的忍受已經到了臨界點,2002年時,決定讓陳炳勳斷離複雜的交友圈,送到新加坡跟著做貿易的叔叔學習。「你要知道,那個年紀要離開朋友是很不高興的,因為家人這個決定,我去新加坡後,負氣整整8年沒回過台灣,但也好在家人當年做了這個決定,不然我猜我現在不是在監獄裡,就是『出國深造』去了。」
浪子回頭金不換
「因為那時候是被家人送出去的,我也在賭一口氣嘛,不要被看笑話,希望能出人頭地,所以撐著撐著,隨著年歲的增長,自然比較會想,不會那麼衝動。回想起來,也是很感謝這樣的安排,我在新加坡認識了孩子的媽。有時候回想起來,覺得自己也蠻厲害的,英文字母分開我都會唸,但拼在一起我就是看不懂,不過我跟那些印度裔、東南亞裔的員工仍然能夠聊天,也相處得很融洽。」陳炳勳回憶起在獅城11年時間帶給他的養分,高度國際化的環境讓他視野更廣,更加多元包容,也在叔叔的帶領之下,協助出口高端的塑膠製品給迪士尼、肯德基等跨國企業,學習貿易的知識,當然,最重要的是認識來自成都的妻子。
因為岳父岳母的年紀漸長,當時還是女友的妻子,決定要返回成都陪伴雙親,陳炳勳自是愛相隨,跟著去成都闖蕩。「成都是一個充滿生活感、很舒適的城市,人民很重視生活及休閒,也很願意消費,他的直覺告訴他,這裡可以做些貿易生意。」陳炳勳道出對成都的第一印象。
2012年,陳炳勳設立了成都美妍社商貿有限公司,從代理一些來自台灣的面膜、保養品、酒水等商品做起,並與當地友人的電商平台合作,成功地踏出第一步。「那時候台灣產品很受大陸消費者歡迎,加上我們夥伴的電商平台起步也算早,使用者體驗做的不錯,算是奠定了穩定的基石。到了2014年以後,電商就變的很競爭,所以回顧我進場的時間,還算是蠻幸運的。」
賢內助相伴 站穩事業第一步
「創業之後我到處奔波,去新加坡、中國大陸各省及往返台灣,只要看到有好的產品,我就去談。在進貨前,我公司有8個品管師,所有的產品一定先試用過,好用、能賣才會進貨。其中,要感謝我的妻子,她以前在新加坡時,曾在國際知名的保養品公司工作,因此品味相當銳利,通過了以她為首的團隊測試,才會放在平台上販售。這幾年站穩腳步後,我們也嘗試發展自有品牌。」陳炳勳介紹他的選貨原則。
「我另外的生意,就是代理台鹽的礦泉水。我取得授權的通路就是大陸星級飯店的MINI BAR。」他提到,由於台鹽的礦泉水在大陸市場知名度不足,在沒有總公司廣告經費奧援的情況下,還自掏腰包,設計瓶身的掛標、找網紅行銷,絞盡腦汁透過各種行銷的手法,才能在競爭的利基市場中取得一席之地。「祕訣無他,就是勤跑、認真。家裡做生意,我知道嘴巴要甜、腰桿要軟,從台商前輩經營的星級酒店開始寄賣,再到大陸本地的酒店品牌,除了一些補貨的庶務工作之外,我一定是親自拜訪,讓人家感受到誠意,生意才能夠長久。」陳炳勳分享他的業務心法。
熱心公共事務 謙虛學習
除了貿易生意外,陳炳勳也積極投入公共事務,他自嘲雞婆個性,只要聽到別人有需求,一定想辦法幫忙解決,就算自己沒辦法處理,也一定幫忙找到對的窗口。也是因為熱心助人的個性,讓陳炳勳到大陸不到8年的時間,受到台商協會幹部的肯定與倚重,從成都台商協會的一般會員,一路直升到副會長,甚至後來還擔任了台企聯的副秘書長。
他謙虛的說:「我的觀念很簡單,我自認有很多不足之處,所以就是不斷的學習,所幸前輩願意教,願意給我機會,在服務台商的過程中學習了很多,並以奉獻為前提創造了許多商機。像是擔任副會長開始,有機會大江南北到處去參加活動,認識很多台商前輩,看了很多不同產業,了解了很多地域差異,更拓展了不少業務機會;又如擔任台企聯一帶一路功能委員會的秘書長期間,去了好多周邊的國家,雖然很辛苦,但讓我眼界大開,看到好多商機。」憑著對商品的敏銳度,陳炳勳在服務過程中,發現了中國大陸的洗髮精頗受歡迎,中亞、南向國家的果乾、堅果等商品在大陸市場也深具潛力,就這樣串起了貿易需求,為他的貿易版圖再下一城。
結合台灣青年 抱團發展
除了台商協會的服務經驗外,陳炳勳也分享他加入台企聯青年團的感想,「趁著滿40歲以前,我成為了台企聯台青團第5期的學員,進去前,以為裡面都是一些含著金湯匙的富二代,進去後才發現,其實大家都各懷本領,也都很認真在各行各業打拚。」他憶起幾天的課程中,大家建立了深厚的情誼,認識了來自不同城市,不同產業、不同專業背景的青年,無論是企業二代或著白手起家,所有人都相當努力,希望拚出屬於自己的成績,這樣相互激勵的氛圍也為他帶來許多能量。他強調:「我們台灣人就應該團結,像很多台青有些不錯的項目,我們彼此就會入股,就像互助會一樣,是種投資也是種相互幫忙,更可以從中學習,幸運的是,有些還有不錯的收益。此外,大家有志一同,沒說出來的心願,就是希望自己為家鄉爭一口氣,成為台灣之光。」
為了回饋,陳炳勳結業後仍回頭擔任營隊輔導員、志工,數年不間斷。近期更接任台企聯西南西北片區的青年委員會執行長工作,希望能夠串連片區內所有青年台商,分享各地產業資訊、優惠政策與成功經驗。「在前輩的支持下,我上任第一步就是建立一個微信公眾號,有沒有加入台商協會都沒有關係,只要是台灣鄉親,我都希望把大家串連在一起。我們人少,一定要串連起來,一起發展才有機會。」
對於後進的建議
對於大陸市場總體經濟的變化,陳炳勳苦笑,「這幾年,由於政治的因素以及大陸人才的崛起,MIT產品確實不再是銷售的保證,但我們更要與時俱進,必須跟上國際潮流,才不會被淘汰,像我最近就積極投入在大陸很夯的直播(拍賣)市場,同時也積極開發更多不同的產品,去南向國家、一帶一路國家尋找各項優質的產品,來回應消費者的需求。」
面對有意至大陸發展的台灣青年,陳炳勳認為大陸市場很大,機會很多,但競爭也相當激烈。去之前要想清楚自己想做什麼?擅長什麼?更要理解法規,善用政策優惠,加入台商網絡,團結在一起比較有機會。「我個人經驗也是如此,在其他台青夥伴的引薦下,到四川德陽的台灣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園,利用政策優惠,成立了第二家公司。」
「大陸成熟的第三方支付系統仍有相當潛力,從中可以衍生相當多的變化,哪怕再小的利基市場,因為市場量大,都可能是一門可觀的生意,只要保持一顆學習的心,堅定信念,相信還是有可為之處。」陳炳勳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