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兩岸經貿網

:::

美中科技戰對臺商的影響及因應

  • 資料發布日期:113-05-20
  • 最後更新日期:113-06-03
圖/pexels

文/王健全(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兼第三研究所所長)

一、前 言

美中貿易戰2018年開打,因為美國對自中國進口產品課徵關稅後,美國商人會再轉嫁給消費者,導致物價上漲,整體效果並不顯著。因此,美中貿易戰逐步轉變為科技戰。

美中科技戰以晶片法案、技術管制為架構,再搭配AI晶片管制。之所以針對AI晶片進行管制,主要原因在於美國AI晶片領先中國4、5年,但AI技術只領先中國1、2年。情急之下,美國對AI晶片輸出中國加以高度的管制,而且取消緩衝時間。

隨著中芯半導體聲稱能夠開發7奈米晶片,以及先進製程可能應用於飛彈、軍工武器的顧慮,美國的技術管制也進一步嚴峻,除了要求16奈米以下技術、設備出口中國必須申請許可之後,對於具有美國籍的半導體高階人才也要求選邊站,或繼續在中國工作放棄美國籍,必須二選一,若干中國的海歸派半導體人才或美國在中國工作的高階人才,皆面臨工作、國籍的抉擇壓力。美國這波由點(針對個別公司)擴及面(針對技術應用、人才)的管制,必將帶來重大的影響,值得深入觀察。

由於半導體已成為臺灣的護國神山,出口占我國總出口比高達34.8%以上,對臺灣出口、投資、產業競爭力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地緣政治左右各國的政策發展,不容輕忽。臺灣雖然在IC設計、晶圓代工、封裝測試等領域上擁有呼風喚雨的實力,但在智財權、原物料、設備、EDA(電子自動設計)等領域上仍需仰賴日本、歐美的進口與技術協助。在此一內外環境壓力下,任何國際上有關半導體政策上的風吹草動,我們都必須予以關注,並有效因應,才能維繫臺灣半導體產業在國際上可長可久的競爭力。

二、美中科技戰內涵及其對影響

臺灣的半導體產業出口占臺灣總出口約38%,產值占臺灣總GDP的13%,而貿易順差甚至超越臺灣對全球的貿易順差,可見半導體產業對臺灣經濟的重要性。因此,掌握美中科技戰對美國、中國大陸、臺灣產業的影響,以及臺灣的因應之道,顯得格外重要。

以下我們分別針對晶片及科學法案、技術管制內容及其可能對半導體產業的影響加以探討。

(一)晶片及科學法案

為了防堵中國大陸在半導體高階製程的崛起,美國通過晶片及科學法案,以及透過Chip 4聯盟圍堵中國。但美國的晶片及科學法案在補助及提供租稅優惠给各國半導體廠商前往美國投資之餘,也提出附帶條件,要求接受美國補助的廠商不得在中國大陸投資和擴廠28奈米以下的先進製程。為了反擊,中國大陸也提出接受美國補助的半導體廠商,不得在中國大陸投資、設立新廠或擴建舊有廠房。地緣政治的拉扯,使得臺灣、韓國與美國廠商必須靠邊站,左右逢源的可能性降低,未來被迫犧牲掉一些市場恐怕很難避免。

最近美國公布晶片及科學法案,對在美國投資生產並研究的半導體廠提供約520億美元的補貼,以及為期4年的租稅優惠,約為240億美元。另外在10年内還提供2,000億美元推動科學研發,以利和中國大陸競爭,其中約有800多億美元將撥給美國科學基金會(NSF),整個晶片法案的補助、租稅優惠及投資約為2,800億美元。不過,受補助的廠商,未來10年內不能投資或擴充在中國大陸28奈米以下的半導體投資。此一龐大的補助、投資、租税優惠方案與額外的限制條款,代表著美國發展半導體產業的企圖心,以及美國利用科技戰壓制中國大陸半導體崛起的決心。

(二)技術管制內涵及影響

根據美國政府公布的最新技術管制命令,美國對中國大陸的半導體壓制已由過去的點(限於特定公司)擴及面(包括技術、設備、技術應用及人才),目的即在於透過技術、設備的管制出口與人員輸出展開對中國半導體的全面圍堵,可說是美國半導體對中國大陸的「清零政策」。有關美國的技術管制內容,請參見表1;此一嚴格的技術管制,對全球半導體生態的影響,請參見表2;美國技術管制對臺灣半導體的影響,請參見表3。

在晶片管制上,隨著AI科技的發展蔚為趨勢,AI晶片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除了5G、軍工武器、飛彈之外的量子電腦、資料中心,以及金融、保險、零售、醫療的運用也越來越發達,成為產業競爭力的關鍵。因此,美國全面對出口中國大陸的晶片進行管制。雖然美國沒辦法全面封鎖中國大陸AI的發展,但可削弱其在汽車電子、航太高科技、軍工武器、資料中心的競爭力。

在AI晶片的執法管制上,2022年10月~2023年10月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連續兩次提出對中國大陸先進半導體和運算設備的出口管制,包括輝達、超微、英特爾等公司的多項GPU和AI晶片產品,已經不能出口到中國大陸,就連高階遊戲顯卡RTX4090也都受到限制。

最近,拜登政府更於2024年3月底修改人工智慧晶片和晶片製造工具的出口限制規定,欲使中國大陸更難取得相關技術。美國政府以國家安全理由,打擊中國大陸的晶片製造業。新修改的規定總長共有160幾頁,於4月4日生效。新修改的部分包括對中國大陸的晶片出貨管制,也適用於含有這些晶片的筆記型電腦。背後原因在於美國政府擔心中國大陸不斷進步的科技業,可能有助於提升該國的軍事力量(見表4)。


資料來源:李書良(2024),工商時報,5.10 A12版。

三、臺灣廠商的因應之道

以下我們就幾個面向提出對臺商因應及海外布局的建議:

(一)公司如有經營大陸業務應該有效切割

在半導體的高階製程上,已區分紅色及非紅色供應鏈。先進製程應該停止大陸業務,但成熟製程也不能完全掉以輕心,因為美國有「長臂管轄」的慣性,隨時會調整管制的機制及作法。因此,如果有大陸業務最好切割。如果無法切割則寧可不做,否則可能會斷送公司的本業業務。

(二)大陸在成熟製程上的競爭不容輕忽

由於大陸無法進行先進製程的研發,將會傾全力發展成熟製程,因此,臺灣廠商必須尋求利基市場、嶄新應用、升级轉型等,才能因應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上的低價嚴厲競爭。

(三)美中科技戰影響廣泛

美中科技戰最終可能會影響及於手機、筆電,乃至食衣住行等各產業。鑑此,手機、筆電及傳統產業也不能輕忽,如有合適機會還是要選擇海外布局。

(四)半導體技術及AI晶片應該加強新的應用、新的技術

半導體的技術日新月異,除了傳統的矽電子傳輸之外,現在也推出矽光子傳輸,廠商應取得先機。另一方面,矽光子除了用於矽光通訊之外,也用於矽光感測。矽光感測可以用於酒駕、環保汙染、人體生理訊號、食品安全等的偵測應用,值得政府和企業多多關注並投入資源。

(五)半導體廠商應避免產業空洞化

半導體廠商為了因應地緣政治進行海外投資,但應該避免產業空洞化。雖然台積電在海外投資只占15%左右,但是海外投資會帶動人才、資金、技術的外移。應該注意、和投資國建立雙向的投資生態系,才可以避免產業空洞化。

在政府方面,也應該有更上位、更大格局的半導體戰略。例如成立半導體基金,協助人才、設備的在地化、基礎建設的加強,以及第三、四世代半導體、矽光子等領域的開發、技術研發。此外,也應該加強配置相關遊說人才,影響美國政府的相關政策,以免臺灣產業處於不利的地位。

再者,政府的政策工具應強化半導體和其他產業的鏈結,發揮半導體的擴散效果,使臺灣產業更多元化,而不會太偏重半導體的發展。

 

熱門推薦

海基會派員進駐金門行政協調中心 羅文嘉:有百分之百善意推動兩岸雙向健康交流【焦點新訊】

出席金門「金廈泳渡」開幕典禮 羅文嘉:兩岸距離那麼短 和平不應該那麼遠【最新活動】

解析中國大陸再中止ECFA部分關稅減讓的意涵【精選文章】

從傳統到創新:葉律松談和欣光通的綠能轉型之路【深度專訪】

臺商企業回臺併購實務介紹【兩岸經貿講座輯要】

中國大陸修訂《保守國家秘密法》對臺商的影響【臺商財經法律顧問專欄】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