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金稅四期」對臺商的影響及如何因應
- 資料發布日期:112-04-10
- 最後更新日期:112-07-03

文/陳文孝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資深執行副總經理)
中國大陸(以下簡稱大陸)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曾表示,在2022年12月31日前,將基本完成「金稅四期」(智慧稅務)的開發工作。「金稅四期」指的就是「金稅工程」第四期,而金稅工程,是稅收管理信息系統工程的總稱,是大陸國家級電子政務「十二金工程」之一。這所謂「十二金工程」,除了金稅工程外,還包括金財、金盾、金關、金卡工程等。
「金稅工程」的歷程
「金稅一期」是對增值稅進行管控,建立了「增值稅交叉稽核」和「增值稅防偽稅控」系統,但仍然是人工核查。
「金稅二期」就是對增值稅專用發票實行全國性網絡監控,確立了整個稅收體系的電子防偽。
「金稅三期」則是實現了國稅、地稅數據的合併和統一,其功能是對稅務系統業務流程的全方位監控。
2016年大陸實施「金稅三期」,執行國地稅合一讓國地稅的徵收資訊與徵收單位可以整合, 稅務部門得將互通取得的資訊篩選、加工、整合、比對並加以應用,有利稅務徵收效能與效率。
「金稅四期」的內容與特色
2020年10月,大陸政府開始採購「金稅四期」軟硬體配套系統,實施專票電子化新辦企業部分省份試點。「金稅四期」預計將結合「非稅」方面之業務,統整各行政部會、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銀行機構、其他參與機構之資訊,使稅務機關及各參與部門能夠更輕易檢核企業註冊訊息、企業人員手機號碼與企業納稅訊息三類訊息之真實與有效性。
一、 「金稅四期」的特色如下:
(一) 將社保等「非稅收入」納入系統,監控業務更全面。
(二) 搭建和大陸各部委、央行以及商業銀行等等金融機構之間的信息共享和核查通道。
(三) 調取企業和法人的信息,還能實現企業相關人員手機號碼、企業納稅信息狀態、企業登記註冊信息的核查。
(四) 搭建個人所得稅信息雲端平台,將來自不同部門的納稅人身分、單位、家庭、個人收入等數據一體融合,建成全國個人納稅人「一人式檔案」。
(五) 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智慧稅務和智慧監管,實現每個市場主體全業務、全流程、全國範圍內的「數據畫像」。
二、 企業面臨的涉稅風險
「金稅四期」下企業面臨的涉稅風險點如下表:
|
涉稅風險點 |
說明 |
1 |
虛開發票行為 |
實務中,企業可能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做出虛開發票以收取非法手續費、抵扣進項稅額、少繳增值稅或企業所得稅等違法行為,進而嚴重損害國家的經濟利益。例如近日湖南懷化以「雲端」主戰模式成功破獲的一起石化領域特大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案,涉及全國20餘個省、市、自治區,涉案金額高達300多億元。 |
2 |
公轉私或私轉公等隱匿收入、轉換收入性質行為 |
「金稅四期」實施後,除了企業申報的資料,稅務部門還會對企業銀行帳戶、企業相關人員的銀行帳戶、上下游企業相關帳本資料、同行業收入、成本、利潤情況等進行稽查比對,同時對法人、個體工商戶、個人的大額支付交易、可疑支付交易進行全面監管。 |
3 |
企業財稅關聯資料不一致 |
「金稅四期」下,稅務部門與工商、銀行、統計、供電公司、水務集團等各單位聯合,搭建每個企業從註冊登記到登出全流程的共用資料庫,形成市場主體在全範圍、全業務、全流程的資料「畫像」。若企業虛列成本,或存在購銷不匹配、平均稅負率上下浮動超過一定比例的稅負異常、水電氣等生產要素費用與收入比對異常等情況,系統便會自動對比、分析並預警,各類加強勾稽關係將引起稅務部門對企業的後續重點稽查。 |
目前稅務機關透過公司提供的財務報表與申報資料錄入電腦後形成大數據庫,透過稅務數據庫了解到各行業的營收環境與獲利水準,也可以針對個別公司的歷年營收、開票狀況、以及獲利水準透過AI進行數據分析,對於數據不合理公司進行稅務查核。若大陸臺商有財務報表異常、資金異常移動、逃避繳納稅款等情事,透過各部門資訊交換及流通,這些異常行為將無所遁形,更容易被稽徵機關查獲。
實施全電發票 稅局監控企業的重要資料
2020年12月21日起,大陸國家稅務總局在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廣東、重慶、四川、寧波和深圳等11個地區,自新辦納稅人中實施專票電子化,受票方範圍為全國。自2021年1月21日起,在北京、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西、海南、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大連、廈門和青島等25個地區,新辦納稅人中實施專票電子化,受票方範圍為全國。全電發票將作為稅局監控企業日常運營的重要資料來源,其特色如下:
一、 發票全領域、全環節、全要素電子化改革;
二、 打造新一代電子稅務局,實現雲遷移,打造「資料+規則」和動態「信用+風險」的治稅方式;
三、 實現對同一企業或個人不同時期、不同稅種、不同費種之間,以及同規模同類型企業或個人相互之間稅費匹配等情況的自動分析監控
面對「金稅四期」與全電發票的開展,未來企業的營運與財務狀況對稅務機關將是透明又即時的。企業應先評估自身是否存在兩帳不一致的狀況應儘速調整。調整過程中應注意企業可透過集團營運流程優化以及關係人間合理利潤分配外,也要考慮帳務上一次性調整的稅務與關務風險。
另外,2018年實施的《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以及2020年5月公布《中國人民銀行關於開展大額現金管理試點的通知》,若公司有帳外經營產生的資金或者公司與股東間異常的借貸,稅務機關透過資訊的整合與分析很容易發現公司的稅務風險。分別有「現金交易超過5萬元」、「公戶對公戶轉帳超過200萬元」、「私戶轉帳金額過大,境內轉帳超過50萬元,境外轉帳超過20萬元」、「規模小但是流水巨大」、「轉入轉出異常,比如分批轉入集中轉出,或者是集中轉入分批轉出」、「資金流向與經營無關」、「公戶私戶頻繁互轉」、「閒置帳戶大量交易」、「頻繁開銷戶」等9類交易會被重點監管。
據網路新聞,大陸「直播帶貨一姐」薇婭,就因為涉嫌偷逃稅款款,被追繳及罰款13.41億元人民幣;在去年3月時,演員鄧倫也被曝出偷逃稅,一樣被追繳稅款,不但加收滯納金,還被共罰款1.06億元人民幣。大陸稅務局在披露這兩個案子時有幾個共同點,分別為「稅收大數據分析發現」、「涉及隱匿個人收入、虛構業務轉換性質、虛假申報」、「發生於2019年至2020年期間」等。
結語
大陸《二十大報告》中,除了重申共同富裕的目標外,首次提出「規範財富積累機制」的概念,同時強調「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的政策。大陸於《全國稅務系統深化「放管服」改革5年工作方案(2018年—2022年)》(稅總法〔2018〕199號)提出,要完善自然人稅收徵管制度規範,建立「實名認證+辦稅提醒+信息推送+申訴諮詢」的服務方式和「一人式檔案+風險共治+信用引導+分類分級管理」的徵管方式,逐步健全以高收入高淨值為重點的自然人稅收管理體系。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深圳市稅務局日前發布的自然人稅收應用平臺四期建設項目公開招標公告,其技術需求(服務需求):健全以高收入高淨值為重點的自然人稅收管理體系。實現經營所得申報管理,全面了解蒐集需要辦理經營所得匯算清繳納稅人的帳務,全程跟蹤匯繳人的匯繳申報;實現個人所得稅數據質量監控與服務,識別個人所得稅信息報送及預扣預繳申報的質量問題,及時開展數據治理;實現個人所得稅重大事項監控管理,對個人股權轉讓、非貨幣性資產投資、股權激勵分期納稅、轉增股本分期納稅等事項,建立風險指標和分類分級預警指標;實現與自然人電子稅務局的的管理。
個人所得稅預期也是未來加強徵管的領域,又具有調節社會財富的重要功能。在十四五期間「適當提高直接稅比重,深化稅收徵管制度改革」的政策方針下,可以預期對個人的稅收徵管力度會持續增強,若臺商企業(或個人)存在兩地給薪、帳外薪資或以其他形式支付(或收取)員工酬勞等情事,建議應儘快調整修正。此外,臺商企業常見的跨境股權交易、關聯企業間的有形資產購銷、勞務提供、無形資產移轉,甚至隱性關聯交易,都應深入瞭解與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