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兩岸經貿網

:::

2023年中國大陸經濟新情勢與臺商經營布局

  • 資料發布日期:112-04-11
  • 最後更新日期:112-07-03
大陸經濟新情勢與臺商經營布局

文/黃健群
(工業總會大陸事務組組長)

中國大陸(以下簡稱大陸)官方宣布,自今(2023)年1月8日起,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採取「乙類乙管」後,對大陸來說,肆虐三年的新冠疫情終於告一段落。過去三年,外有美國為主的西方國家掣肘,內有新冠疫情衝擊,大陸經濟情勢遭遇「多重超預期因素衝擊」;然而,隨著防疫清零政策的鬆綁,再加上經濟路線的調整,大陸經濟是否能在2023卯兔年再度躍起?全球無不關注。

觀察數據  大陸經濟有回穩跡象

2021年12月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指出,大陸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時至2023年,中共認為,三年疫情的深遠影響仍未消散,大陸經濟面臨的上述三重壓力仍然延續。邁入2023年,大陸經濟狀況究竟如何?大陸國家統計局在3月公布今年1-2月的相關數據指出,整體來看,大陸「國民經濟企穩回升」,包括工業生產恢復加快,企業預期好轉;服務業明顯回升,接觸型聚集型服務業改善;市場銷售由降轉增,基本生活類和升級類消費增長較快;固定資產投資穩定增長,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較快;貨物進出口略有下降,貿易結構持續優化;以及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城鎮調查失業率基本平穩。相關數據如下:[1]

在工業生產方面,今年1-2月大陸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4%。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2.7%;股份制企業增長4.3%,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下降5.2%;私營企業增長2.0%。分產品看,太陽能電池、新能源汽車產量分別增長40.8%、16.3%。

在服務業生產方面,今年1-2月大陸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5.5%;其中,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金融業生產指數同比分別增長9.3%、7.6%;住宿和餐飲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生產指數分別增長11.6%、4.2%、3.0%。

至於反映民間消費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今年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7,067億人民幣(以下同),同比增長3.5%。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70,409億元,增長5.0%;其中商品零售68,638億,同比增長2.9%;餐飲收入8,429億元,增長9.2%。全國網上零售額20,544億元,同比增長6.2%。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7,476億元,增長5.3%,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2.7%。

投資方面,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3,577億,同比增長5.5%;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9.0%,製造業投資增長8.1%,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5.7%。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1.5%,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0.1%,第三產業投資增長3.8%。民間投資增長0.8%。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5.1%,其中高技術製造業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錶製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投資分別增長21.3%、20.5%;高技術服務業中,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業、研發設計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65.1%、16.9%。社會領域投資增長8.1%。

出口方面,1-2月份,大陸貨物進出口總額61,768億元,同比下降0.8%。其中,出口34,936億元,增長0.9%;進口26,833億,下降2.9%。進出口相抵,貿易順差8,103億元。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1.2%,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64.9%,比上年同期提高1.3%。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5.3%,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51.2%,比上年同期提高3%。機電產品出口增長0.4%,占出口總額的比重為58.0%。

至於就業情勢,今年1-2月份,大陸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6%。2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6%,比上月上升0.1個百分點。16-24歲、25-59歲勞動力調查失業率分別為18.1%、4.8%。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7%。

此外,根據大陸商務部資料,2022年大陸實質利用外資(FDI)金額為人民幣1.23兆元,按可比口徑按年增長6.3%,折合1,891.3億美元,年增8%。其外資投資呈現四大特點:一、引資結構持續優化。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3,237億人民幣,同比增長46.1%,占全國26.3%,較2021年提升7.8%。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28.3%,占全國36.1%,較2021年提升7.1%,其中電子及通訊設備製造、科技成果轉化服務、資訊服務分別增長56.8%、35%和21.3%。二、主要來源地投資普遍增長。投資增幅較大的來源地有韓國、德國、英國等,分別增長64.2%、52.9%和40.7%。歐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東協對大陸投資分別增長92.2%、17.2%和8.2%;三、中西部引資穩步提升。中部、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增長21.9%和14.1%,高於全國平均水準15.6%和7.8%。其中,山西、河南、廣西、陝西等省份吸收外資增長229.6%、119.8%、49.1%和33.6%;四、大項目帶動作用增強。合同外資1億美元以上大項目實到外資6,534.7億元人民幣,增長15.3%,占全國實際使用外資的53%。[2]

從這些數據來看,外資仍持續投入大陸市場。然而,歐盟中國商會2月發表《上海建議書》指出,僅有12%歐商願意在上海設亞太總部;另有媒體評論指出,2022年12、11月FDI金額,分別較2021年同期暴跌29%、33%,意指外資流入大減;此外,由於大陸當局並未公布這些資金的來源明細,若依照過去模式,逾70%資金可能來自香港,若不是來自香港投資人,就是當地的中國人或外國投資人透過香港將資金匯入大陸。[3]

大陸今年施政主軸:拼經濟

2022年10月中共「二十大」、12月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及今年「全國兩會」結束後,大陸進入一個全新的情勢:政治上,習近平邁入第三任期,習家軍順利全面掌權,政策勢必更為貫徹;經濟上,嚴格防疫清零政策的結束,讓大陸定調今年施政主旋律為「拼經濟」。

去年12月16日召開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點著力在如何深化改革開放、如何提振市場信心,以及如何擴大內需,不但完全沒有提到「共同富裕」,甚至一改2020年以來對平台經濟、數位經濟的「強監管」態度,改以「大力發展數位經濟」,並「支援平台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且在「國進民退」的聲浪下,強調「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此外,中共強調,2023年要實施寬鬆貨幣政策,重點在「總量要夠」,也就是力度不能小於2022年;「結構要準」,也就是持續加大對普惠小微、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而加大對「薄弱環節」的房地產的金融支持,將是中共避免重大經濟金融及系統性風險的手段。

綜觀來看,2022年12月的中共中央工作會議公報,出現頻率最多的一個字,就是「穩」,包括「發展品質穩步提升」、「就業物價基本平穩」、「經濟社會大局穩定」、「穩中求進」、「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穩健的貨幣政策」、「民生商品保供穩價」及「社會和諧穩定」等。可以說,2023年中共經濟工作的重點,就是「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以求「穩」為最高原則。

歸納中共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任務,可以確定:2023年大陸經濟任務,首重恢復投資消費信心;其次,在國際需求衰退下對出口預期的轉弱,著重「擴內需」;經濟戰略由「左」向「右」、由「外」轉「內」;經濟工作則是以「穩」為主,且「穩增長」優先於「穩就業」;經濟政策則著力在平台經濟、數位經濟、民營經濟。換言之,意識到大陸經濟下行壓力大,中共2023年政策目標,將是透過重新激活市場,重振大陸經濟。

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2023年五大任務

任務要點

任務內容

任務解析

著力擴大國內需求

● 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

● 多管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

● 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加快實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強區域間基礎設施聯通。

● 加大對符合國家發展規劃重大專案的融資支持。

● 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和補短板專案建設。

● 繼續發揮出口對經濟的支撐作用,積極擴大先進技術、重要設備、能源資源等產品進口。

● 投資方面:重點在擴大政府投資,以帶動民間投資。

● 消費方面:重點在多管道增加消費,住房、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是重點消費項目。

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 圍繞製造業重點產業鏈,找準關鍵核心技術和零部件薄弱環節,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攻關,保證產業體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確保國民經濟迴圈暢通。

● 加強重要能源、礦產資源國內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提升國家戰略物資儲備保障能力。

● 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

● 提升傳統產業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地位和競爭力,加快新能源、人工智慧、生物製造、綠色低碳、量子計算等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

● 大力發展數位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準,支援平台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

● 關注重點在製造業的升級轉型,以及產業的自主創新。

● 鼓勵數位經濟、平台經濟的發展。

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

●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

● 堅持分類改革方向,處理好國企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關係。

● 完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場化機制運營。

● 要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從政策和輿論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

● 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

● 各級領導幹部要為民營企業解難題、辦實事,構建親清政商關係。

改革國有企業的同時,鼓勵支持民營企業的發展。

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

● 要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提升貿易投資合作品質和水準。

● 擴大市場准入,加大現代服務業領域開放力度。

● 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保障外資企業依法平等參與政府採購、招投標、標準制定,加大智慧財產權和外商投資合法權益的保護力度。

● 積極推動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和數位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等高標準經貿協定,主動對照相關規則、規制、管理、標準,深化國內相關領域改革。

● 要為外商來華從事貿易投資洽談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推動外資標誌性專案落地建設。

● 引進來:透過進一步開放,擴大外商引進。

● 走出來:透過加入RCEP、DEPA,推動中國企業、標準走出去。

有效防範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

● 要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扎實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滿足行業合理融資需求,推動行業重組並購,有效防範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改善資產負債狀況。

● 因城施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探索長租房市場建設。

● 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推動房地產業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

● 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壓實各方責任,防止形成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

● 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堅決遏制增量、化解存量。

● 房住不炒,但穩房市,避免房地產引發系統性金融危機。

● 因城施策,針對一二三線城市,分別提出相適應的房地產政策。

資料來源:整理自2022年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公報。

大陸臺商投資布局:受國際、大陸產經情勢及大陸對臺政策的影響

隨著國際、大陸及兩岸情勢的變化,大陸臺商將面臨更為複雜的情勢。首先,從國際情勢來看:隨著美中對抗的升級與地緣政治衝突的升高,美中、臺美、兩岸三邊關係的變化,以資通訊為主的大陸臺商,將由過去的「左右逢源」變成了「左右為難」;且在美國加大對大陸科技封鎖下,勢必加速分散布局,建構大陸之外的生產基地。也就是說,未來資通訊大陸臺商,市場仍在中國大陸、東協或歐洲的,可能仍選擇留在中國大陸;但市場在美國及其盟國的,則在美國「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戰略下,將以例如臺灣、東協、印度,甚或是中南美洲為主要生產基地。

其次,就大陸經濟產業情勢來看:短期內,隨著大陸內部政治情勢相對穩定,大陸當局一方面強調經濟產業安全,一方面強調發展為第一要務。具體來說,就是在擴內需戰略下,以市場為誘因,持續透過更多的政策優惠,吸引外商投資。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3年年會」指出:對外開放是基本國策。然而,大陸將更明確由「招商引資」轉變為「挑商選資」;在「高質量發展」戰略下,基於「綠色發展」原則,推動特定產業到大陸投資。因此,以傳產為主、技術含量不高的大陸臺商,將面臨更大的升級轉型壓力。

最後,從大陸對臺經貿政策來看:大陸今年對臺政策重點之一為「融合發展」。中共將以經貿交流為主軸,一方面大陸以龐大內需市場、各項所謂「惠臺政策」,磁吸臺灣企業、人才赴陸投資發展;另一方面,持續推動大陸經貿人士赴臺參訪,或透過在地協力者,加強與特定臺灣產業、企業的接觸與鏈結,以穩固大陸特定產業供應鏈(穩鏈),或針對美國科技封鎖的關鍵技術或產品,透過臺灣突圍(補鏈)。

也就是說,從國際因素、大陸產經情勢,以及大陸對臺經貿政策來看,大陸臺商將面臨地緣政治衝突加劇下的政治風險、雙碳目標下的綠色轉型、產業結構調整下的企業升級,甚至未來可能的共同富裕願景下更多勞工成本的增加。但由於大陸臺商多以製造業、實體經濟為主,有利於促使大陸達成其產業目標;再加上大陸仍對臺強調「促融」,因此短期內勢必會出臺更多對臺商的優惠措施及政策,加大對臺商的「吸力」。然而,對許多大陸臺商來說,美國的加大掣肘、大陸投資成本快速上升,以及大陸投資政策的不確定性,都將影響其投資意向。

結論:特定產業臺商在大陸將有更多機會

誠如本文分析,大陸今年施政主軸是拼經濟;對大陸當局來說,加強吸引臺商投資不但可落實其融合發展戰略,同時還能藉此「穩鏈、補鏈」;換言之,引導臺商「作伙拼經濟」,具有政治、經濟雙重意義。因此,可以預期,大陸當局今年將提出更多針對臺商的優惠措施及政策;然而,在「擴內需」戰略下,選擇持續投資大陸的臺商,勢必將透過融入大陸發展體系,才能找到更多發展的機遇。

但與此同時,隨著美國對抗加劇等國際情勢的轉變,部分大陸臺商勢必也將加速轉移產能以規避風險。此外,大陸投資經營成本的上升,致使缺乏資源的中小企業臺商將面臨就地轉型、甚或退場撤出的抉擇。而這類臺商究竟將如何抉擇,仍需進一步的觀察。

 


[1] 1-2月份國民經濟企穩回升」(20233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http://www.stats.gov.cn/sj/zxfb/202303/t20230315_1937190.html

[2] 2022年全國實際使用外資穩定增長」(202311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xwfb/xwsjfzr/202301/20230103379768.shtml

[3] 「外資大逃殺,中國FDI減幅創高」(2023120日),自由時報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563707
 

熱門推薦

海基會馬祖服務中心揭牌 羅文嘉:軍演是恐嚇威脅對和平只有傷害【焦點新訊】

海基會邀請大陸臺商代表參加中華民國中樞暨各界慶祝113年國慶大會【最新活動】

Green + Smart 經濟部產發署助攻製造業低碳轉型【精選文章】

做好比做大更重要 葛望平盼發揮綠色影響力【深度專訪】

企業AI人工智慧的管理及法遵趨勢【兩岸經貿講座輯要】

中國大陸近期查稅作為對臺商的影響【臺商財經法律顧問專欄】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