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商建立AI人機合作的工作思維及常見AI場景應用案例
- 資料發布日期:113-09-03
- 最後更新日期:113-09-03

文/袁明仁(華信統領企管諮詢顧問公司總經理、海基會臺商財經法律顧問)
生成式 AI的興起,使許多人擔心AI可能會取代人類的工作。雖然生成式 AI確實影響我們的工作,也搶走許多人的工作機會,但未來工作場所不是由單純的人類或AI來主宰,而是兩者的有機結合,優勢互補,強強結合,也就是如何建立AI人機合作的工作思維,將影響到企業未來的生存力及競爭力。通過「AI人機合作」的模式,企業不僅能夠利用AI的效率優勢,同時也能發揮人類在創新思維、解決複雜問題、有效協作和人際交往中的獨特能力。
此外,AI 如何衝擊產業和公司的未來營運?企業如何運用 AI 強化核心競爭力?將成為許多公司的經營階層需共同面對的議題。
本文將探討如建立AI人機合作的工作思維?如何在企業中實現人機的和諧共生?如何在AI時代中實現人機的完美協作?以常見的AI場景應用案例,說明如何將AI應用在「產銷人發財」各個企業場景。
企業如何培養及建立「AI 人機合作」的全員新工作思維
企業迎接 AI 時代的新思維模式,應把 AI 思維全面融入到公司文化中。首先,要培養員工在開始做任何事之前,應先想一下:「有沒有可能運用 AI 來讓工作變得更簡單、更有效率呢?」設法將重複性高、不需太多思考的事務性工作交給 AI 來完成,企業才能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創新、思考、決策等事務上。
企業如何培養員工的 AI 思維?提升AI 思維應在工作前,先思考是否能善用 AI,透過與AI「人機合作」,改善現行作業模式。企業負責人應要求員工評估工作導入AI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即使非技術背景的員工,也能利用 AI 來實現工作自動化,提升企業營運績效。
什麼是員工的「AI 思維工作術」?就是讓員工使用 AI,透過實際動手做,在不用撰寫任何程式碼的環境下,開發出自己所需要的流程自動化程式,提升工作效能。讓員工從學習AI的過程中帶來觀念的改變,讓員工感受到使用 AI 的便利和效益,進而養成凡事先考慮 「AI 人機合作」的新工作思維。
導入「AI 思維工作術」最大的挑戰
挑戰一:員工不熟悉如何與 AI 溝通
AI 的思維比較嚴謹、按步就班,員工如何將想法具體陳述出來,讓 AI 可以理解,這必須經過培訓和練習。經過培訓熟悉後,員工才能駕馭自如與 AI 溝通。員工與AI的關係不在取代,而在與AI協作,透過緊密協作,有助提升工作品質與生產力。
挑戰二:不知如何使用這些AI工具來創新及解決問題
隨著個人、企業積極探索生成式 AI 如何改變工作,人類勢必要更習慣與AI軟體、數據之間的協作,以及思考如何使用這些AI工具來創新。如何增加人與機器之間的協作智慧,結合兩者的優勢推動高效率又創新的問題解決方法。對於企業高層管理者而言,這不僅是管理系統的革新,同時也是工作思維、工具、應用的全面升級。
挑戰三:不知如何將技術與AI工具發揮更有效的協作與最大效力
員工是組織中最關鍵但也是充滿複雜與多元性的一部分,如何讓技術不凌駕人之上,而是讓人可以藉由技術與工具發揮更有效的協作與最大效力,這其中最關鍵的還是管理問題。
「AI 人機合作」員工需具備的AI技能
一、具備提問力
需要透過精準提問的方式告訴AI我們所需要的答案,問題越具體及精準,便可以得到越高品質的答案。當然也不必過度擔心自己問的問題不夠具體及精準,因為可以透過不斷追問的方式讓答案更加符合需求。
二、具備判斷力
AI的回答結果,是透過所提供的資料,利用學習給出答案。因此,AI給出的答案不一定正確或符合需求。需要對AI所產生的資料擁有判斷力,才能避免被錯的資料或假的資料誤導。
三、具備專業能力
必需擁有專業能力才能夠問出更深入的答案,若把自己的提問加上該領域的專業術語,所得到的答案會更加深入且符合需求。
建立「AI人機合作」要注意的問題
一、避免將公司資料提供給AI學習
絕對不可以將自己或是公司的個資提供給AI,因為它有可能會將個資做為訓練機器人的資料。
二、正確認識AI工具所擅長領域
在使用各種AI工具之前,需了解該AI工具所擅長的領域,以避免浪費時間跟AI工具進行不必要的溝通互動。
建立「AI人機合作」工作思維的解決對策
一、透過教育訓練提升員工的AI技能
為了適應變化快速的AI時代,企業應提供員工關於 AI 與相關技能的教育和訓練。
二、鼓勵員工運用AI導入工作的創新思維
企業應建立一套激勵制度,鼓勵員工運用AI在實際工作中,以提高工作效率及競爭力。
三、盤點現有職位並思考如何導入AI
企業應盤點各部門的職位及工作內容,並思考哪些職能可以通過 AI 和自動化技術來提升工作效率。
四、建立人機合作的工作環境
企業應建立一個人機合作的工作環境,讓員工與 AI 系統能夠有機結合,優勢互補,有效合作。包括人機交互的工作流程和界面。
五、各部門應建立場景應用案例
企業「產銷人發財」各部門逐步建立AI場景應用案例,並舉辦AI應用心得分享發表會,以加速全公司導入AI場景應用案例。
常見AI場景應用案例
如何讓 AI 變成企業全體員工的共同語言,並找出落地的AI應用場景,將是企業營運避免受到衝擊及提升競爭力的關鍵。
一、AI智慧特助場景應用案例
「AI智慧特助」提供企業全方位 AI 仿真人行政問答、代執行、FQA平台,協助企業解決效率低下、客服應接不暇等問題。透過「AI智慧特助」小視窗詢問人事規章,體驗人性化回覆;簡單一段話,即完成請假、出差等申請;三秒查詢同仁分機、信箱;只要串接各系統與網站的 API 即可訪問。
「AI智慧特助」透過使用者端的文字、語音等輸入方式,自主收集數據資料,彙整各方面的零散資訊,靈活地處理複雜溝通、行政作業等事項;解決對於重複性問題的回答感到厭倦、以及真人客服不足等問題,運用仿人類交談行為的AI模型,彷彿擁有個人化的辦公智能秘書與智能客服助理。
二、「企業營運流程自動化」RPA場景應用案例
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簡稱「流程機器人」,就是幫人類做那些沒有創造力,沒有附加價值的事。讓 RPA 去做最擅長的事!大量重複性的電腦操作任務就交給它。設計專屬「流程機器人」可完成重複的工作流程。
RPA可幫助財會人員將大量重複性、標準化的動作,例如付款紀錄或通知,編輯整理成清單,再自動上傳至ERP系統登入銷帳,完成後並由系統發送e-mail通知承辦人完成工作;甚至也可以設定排程,由機器人自動到各個網頁選取特定資料,整理成清單,列印供人員檢視。
現階段在企業採用RPA的業務多為後勤單位,適合導入的作業場景範例有:財會的合併報表作業、稅務申報、折讓作業、業務訂單、物流系統規劃等。
三、AI艾灸機器人應用在大健康場景應用案例
藉助AI、大數據與機器人技術,結合視覺成像、醫學影像處理、AI定位導航、人機協作等技術,通過採集數千例人體數據,利用深度學習和數據建模,實現對人體穴位精準識別、中醫名家按摩手法還原和機械臂協同控制。艾灸機器人搭載高精度感測器與AI演算法,能夠精準識別人體穴位,實現個性化、智慧化的艾灸體驗。在施灸方式上,以演算法類比古法艾灸師的手法,包括懸灸、雀啄灸、往復灸等多種灸法,使消費者能享受到傳統艾灸的舒適。
四、AI視覺檢測系統場景應用案例
視覺檢測系統,它主要通過攝影鏡頭和影像處理演算法來檢測產品的外觀和品質。以半導體行業為例,生產線上的晶片可能會存在一些微小的缺陷,這些缺陷肉眼難以識別,AI系統可以快速準確地檢測出來。通過訓練深度學習模型,視覺檢測系統可以自動識別各種缺陷,如表面裂紋、晶粒缺陷。以電子產品生產為例,利用AI的圖像識別技術,可以對產品外觀缺陷進行自動檢測。系統通過大量的標註資料和深度學習演算法,可以識別出產品表面的各種缺陷,如劃痕、凹陷、氣泡等。
結論
生成式AI已經成為影響企業的最重要關鍵,未來生成式AI在所有行業、所有產業都會產生變革性的影響。為了不被 AI 取代,企業與員工應改變思維並持續學習,才能在這個變化快速的環境中保持競爭力。迎戰 AI 時代的來臨,企業及員工若不想被顛覆,唯有改變想法,接受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