捲土重來的『地攤經濟』能否挽救中國疲弱經濟
- 資料發布日期:112-06-13
- 最後更新日期:112-08-28

文/蔡明芳
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與經濟學系合聘教授
根據深圳特區報今年5月4日報導,深圳市近日修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允許街道辦事處根據「方便群眾」、「布局合理」、「監管有序」等原則,在兼顧居民日常需求和市容美觀有序的情況下,劃定攤商經營場所,這表示中國大陸地方政府開始對於地攤經濟或路邊攤經濟的限制開始放寬。除了深圳市外,這一波新開放設攤的城市還包含北京、上海、昆明與杭州、甘肅、蘭州等地。許多地方政府開始放鬆對於地攤經濟的管制措施,是否表示中國大陸內需經濟的發展需要倚賴地攤經濟的支撐,值得進一步討論。
地攤經濟被李克強稱讚 但不被官媒認同
事實上,在2020年6月1號,中國大陸前總理李克強考察山東煙台時,曾強調「地攤經濟、小店經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是中國的生機,高度稱讚地攤經濟能創造就業崗位的重要性。中國大陸最大的批發平台阿里1688,在當時也發布「地攤經濟」幫扶計劃,將提供超過人民幣700億元的免息賒購。
但隨即,北京日報在6月6日的評論措辭堅定表示:「地攤經濟不適合北京。」該文特別提到「北京是國家首都,北京形象代表首都形象、國家形象。作為全國首個減量發展的超大型城市,有著自身的功能定位和管理要求。以首善標凖抓好城市精細化治理,意味著北京必須注重保持城市應有的秩序,不應也不能發展那些不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不利於營造和諧宜居環境的經濟業態」。上述說明可以知道,李克強當時所提出的地攤經濟並未獲得太大的認同。然而,面對中國大陸封控措施鬆綁與期待提振內需之際,地攤經濟應是可以提供社會的穩定力量,今年3月受到關注的山東淄博燒烤就是一例。
地攤經濟具有創造就業與穩定物價的維穩效果
一般而言,地攤經濟進入門檻較低且產品價格較為低廉,首先,較低的進入門檻可以讓更多人成為經營者,創造更多的在地就業機會。其次,地攤攤商的銷售價格普遍較固定店面的廠商售價低廉,提供民眾不同的消費選擇,具有穩定物價的功能,特別是在中國大陸正面臨出口衰退與科技自立自強的經濟轉型過程中,地攤經濟所提供的社會穩定與經濟安定功能更凸顯其重要性。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地方政府對其管制放寬,也顯示地方經濟的現況確實需要地攤經濟的支持,中國地方經濟狀況不佳也可以從地方政府正面臨龐大地方債務違約的現象得到驗證。當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出現停滯或就業市場面臨供過於求時,表示該地方的財政出現入不敷出的赤字可能性愈高,因此,若可以藉由鬆綁對於地攤經濟的管制,藉由人民自我選擇來舒緩就業市場不佳對地方政府造成的壓力,應該是要鼓勵的。
可惜的是,在山東淄博燒烤受到關注與各地方政府放寬限制後,今年5月10日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到河北省雄安新區考察時,中國官媒公布習近平談話提到:「首都首先是政治中心,不是大雜燴,不能胡同裡辦工廠、搞地攤經濟」。換句話說,地攤經濟仍未受到國家領導人的認同。
地攤經濟最大的特色不在於它可以創造多少的經濟產值,而是它可以提供多少地方的就業機會。當一個地方的經濟活動可以維持熱絡,則該地區也可以維持較好的治安環境,這是為何前文提到地攤經濟具有社會穩定功能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相較於中國大陸政府每年持續增加編列的「維穩」經費,開放地攤經濟對中國大陸經濟與社會的影響都會是好處大於壞處。因此,無論地攤經濟是否被習近平所認同,更重要的問題是,中國大陸內需經濟是否需要地攤經濟的支持?
中國大陸經濟的現況與挑戰
在目前全球經濟仍面臨通貨膨脹的影響下,中國海關總署6月7日發布的進出口數據顯示,中國大陸5月份以美元計價的出口總額為2,83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7.5%。值得注意的是,去年3月底中國大陸對上海採取封城措施開始,中國大陸的出口與經濟即受到影響,因此,今年4月份出口總額較去年同期有8.5%的成長,相形之下,5月的減幅則是與經濟學家的預估有不小的落差。
根據路透社先前調查指出,經濟學家預測中國大陸5月份出口總額較去年同期下滑0.4%,進口則大減8.0%。然而出口達到7.5%的減幅遠超過經濟學家的預估值。就進口而言,中國大陸5月份進口總額為217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滑4.5%,較4月份年減7.9%有所改善,且減幅比外界預期縮小。我國財政部在6月7日公布5月出口為361.3億美元、年減14.1%,雖然台灣也是呈現出口衰退,但由於台灣沒有中國大陸封城的措施,主要是受制於全球通貨膨脹的影響,故台灣的現況並不令人意外。此外,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4月、5月的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分別為49.2與48.8,連續第2個月處在低於50的收縮區間,這也顯示中國大陸經濟表現並未如今年年初許多經濟預測機構所預估的樂觀。
就中國大陸的就業市場而言,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今年1月至3月的16歲至24歲城鎮調查失業率分別為17.3%、18.1%、19.6%,4月份則達20.4%,顯示中國大陸年輕人的失業率持續增加,這與中國大陸在2020年年底對於資金流量最大的互聯網金融企業螞蟻金服預計在香港上市的強力干預後,後續對於中國大陸發展最有前景的阿里巴巴、騰訊、美團與滴滴打車等數位平台的監理措施應該有極大的關聯。這是因為新創企業或新興企業往往對於年輕人有極大的吸引力,也創造了許多高薪的就業機會,然而,在中國大陸對於數位平台的監理趨嚴以及「共同富裕」的政策後,這些數位平台的發展已受到限制。近期,Newtalk新聞也報導「騰訊、阿里巴巴、微博等企業宣布裁員。字節跳動、美團、百度等企業在校園招聘上不是徵才砍半,就是直接蓋牌」。[1] 加上中國大陸正面臨房地產開發商的債務問題以及廠商採取「中國+N」設廠模式以分散風險的供應鏈布局或形成亞洲替代供應鏈(Altasia),顯示中國大陸未來的出口與就業市場仍面臨極大的挑戰。[2]
地攤經濟無法挽救中國大陸經濟 但對內需有幫助
雖然過去中國大陸龐大的人口被期待可以有龐大的內需動能,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內需動能有很大的比重是倚賴出口產業所創造的龐大就業人口與服務業就業人口,一旦創造中國大陸就業的產業進行供應鏈的重組,則其對中國大陸的投資將會停止並退出,伴隨這些製造業發展的服務業發展也會受到限制。因此,中國大陸的內需消費一定會大幅減少。加上房地產開發商的債務問題,國內投資也已開始下降。再者,在其面對美國、日本、荷蘭陸續對其採取半導體設備的出口管制以及歐盟預計要跟隨美國對其採取科技出口管制的情況下,我們合理預期,中國大陸的產品出口與機器設備進口均會持續降低,其所創造的就業人口與投資也會減少。
最後,中國大陸經濟現況不佳也可以反映在持續降息與管制美元定存利息的政策上,當就業機會減少,進入門檻較低的地攤經濟就成為需多民眾謀生的重要手段。因此,地攤經濟再起只是反映一個中國大陸經濟正在走下坡的事實,它的產值無法挽救經濟,但卻是維持社會穩定的可行方式。[3]
[1] 大失業潮第三度席捲中國!專家警告 : 未來3年規模持續擴大 內捲日趨嚴重 | 中國 | Newtalk新聞。
[2] 華爾街日報:外資轉向「中國+N」戰略分散營運風險|兩岸|中央通訊。
[3] 陸穩經濟 國銀再降存款利率,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