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兩岸經貿網

:::

2024年全球經濟情勢及產業展望

  • 資料發布日期:113-01-20
  • 最後更新日期:113-01-22
圖/Freepik

文/孫明德、方俊德
(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 主任、助理研究員)

全球央行緊縮貨幣 2023年全球經濟成長動能疲弱

近3年國際經濟受到疫情、俄烏戰爭以及高通膨等因素接連衝擊,原本復甦進展就顯得遲緩,2023年全球央行緊縮貨幣政策累積效應影響終端需求,全球經濟成長動能疲弱,所幸2023年下半年通膨明顯降溫,令主要央行多暫停升息動作。受惠於消費強勁、製造業回流美國帶動固定投資,美國經濟表現出乎意料的穩健;俄羅斯將能源武器化,影響歐洲能源供應,加上高通膨、全球需求下降,拖累了歐元區經濟表現。在亞洲,日本內需及觀光業表現佳,使其經濟成長率上升至近年新高;而中國大陸民眾消費意願低迷及房地產不振影響,中國大陸疫後經濟復甦則未如預期般強勁。

據世界銀行2024年1月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預測到2024年底,全球經濟將迎來30年以來最緩慢的經濟成長紀錄。這主要歸因於開發中國家成長減緩、全球貿易低迷以及數十年來最為嚴峻的金融條件。雖然相較於1年前,全球經濟衰退風險減小,主要歸功於美國經濟的強勁表現,然而,不斷升級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可能為全球經濟帶來新的短期風險。同時,由於大多數主要經濟體成長趨緩、全球貿易不振,以及幾十年來最高水平的利率,開發中國家的中期前景變得更加黯淡,對於信用評級較低的開發中國家,借款成本可能仍然居高不下,因為通膨調整後的全球實質利率保持在40年來的最高水準。全球經濟成長預計將連續第3年放緩,從2023年的2.6%降至2024年的2.4%,幾乎低於2010年代平均水準的1/3。預期開發中國家的經濟成長率為3.9%,比前一個10年平均水準低了1個百分點以上。與此同時,先進經濟體的成長預計將從2023年的1.5%降至2024年的1.2%。

地緣政治風險對全球經濟的短期影響

在貿易方面,根據WTO於2023年11月27日發布的最新《貨品貿易晴雨表》,全球商品貿易量從2023年第1季低點逐步回升,第4季已高於長期趨勢。然而,經濟結果好壞參半,加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使得近期前景高度不確定。最新的WTO商品貿易指數(Goods Trade Barometer)之晴雨指數為100.7,高於2022年8月的99.1,接近基準值100。這顯示商品貿易量將在2023年下半年逐步恢復到長期趨勢。該指標的組成指數呈現出複雜的情況,汽車銷售和生產指數(110.0)以及電子元件貿易指數(109.8)取得最大的成長;空運指數(100.3)、出口訂單指數(99.4)和集裝箱運輸指數(98.0)則接近或略低於趨勢;原材料指數(95.6)則跌破趨勢;汽車產品和電子元件指數的強勁表現受惠於全球電動汽車需求激增,原材料的疲軟表現部分歸因於利率持續升高導致房地產市場的疲軟。

在美國方面,市場預期高利率將延續至2024年,使得借貸成本保持高位,讓美國房地產和消費信貸風險上升,增加借款人風險溢價。信用卡餘額激增是2024年另一風險,隨著消費者控制支出,導致新增借貸放緩,但家庭難以負擔更高利息,拖欠率將上升,這將影響經濟活動與消費者支出,預料2024年美國經濟成長將顯著放緩,但將避免衰退;在歐洲方面,鑒於俄烏戰爭衝擊力道已逐漸淡化,隨著通膨降溫,在消費者的實質購買力逐漸恢復的情況下,零售銷售可望緩慢復甦。

此外,2024年暑假德國、法國將舉行歐洲盃足球賽及奧運,有助提振食物、球衣或運動相關用品的消費。儘管歐元區2024年將維持高利率環境,惟實質薪資提高、重大運動賽事商機及低基期因素,預料消費動能回穩將成為2024年經濟成長觸底反彈的重要關鍵;在中國大陸方面,房市前景疲弱、地方財政惡化和國際關係脆弱等風險仍存,鑒於民眾信心與收入尚未恢復導致內需消費不旺、且出口將受全球外需疲弱及供應鏈轉移趨勢等負面影響,一般預期2024年中國大陸經濟成長表現將不如2023年,也導致官方再度以刺激投資面推動經濟成長,並持續降準降息以保持偏寬鬆的貨幣政策基調。

脆弱中迎復甦:2024年全球經濟成長率估降至2.2%~2.4%

整體來看,利率普遍上升的滯後影響,限制2024年的全球經濟活動,故國際主要預測機構皆認為2024年全球經濟成長速度較2023年放緩。就世界銀行(WB)、標普全球(S&P Global)、經濟學人(EIU)對於2023年與2024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來看,如表一所示,從2023年的2.5%~2.7%降至2024年的2.2%~2.4%;受惠於全球電子產業的周期性好轉推動全球貿易觸底反彈,產業庫存已降至健康水位,故主要機構預測全球貿易量年增率可望回升,全球貿易預計從2023年的0.2%~0.8%回升至2.3%~2.5%。再者,服務貿易前景樂觀,受惠於全球旅遊業持續復甦,價值鏈近岸化推動外包投資進入金融服務、諮詢和電信等產業。 

在產業展望方面,2024年製造業多數業別景氣因終端應用市場需求回升、庫存調整逐步告一段落而普遍呈現好轉態勢。根據國際數據資訊(IDC)的最新研究,隨著全球對人工智慧和高效能運算的需求呈爆炸式成長,加上對智慧型手機、個人電腦、基礎設施和汽車產業彈性成長的需求趨於穩定,半導體產業可望迎來新一波成長,IDC預計半導體市場將在2024年恢復成長趨勢,年增率在20%以上;在電動車產業方面,電動車在各國淨零政策、購置補貼、車廠積極研發與布局的驅動下高速成長,國際能源總署(IEA)估計2023年電動車占全球新車銷售量之比重將達18%,目前電動車已然朝向平價化走勢發展。受惠於中國大陸電池製造能力強、當地政府大力支持等措施,令中國大陸製造的電動車全球市占率在最近幾年不斷攀升,引起歐盟及美國官員的關注,電動車產業恐將成為中美緊張局勢的下一個戰場,不確定性恐推遲跨國公司投資新的(或擴大現有)中國大陸工廠業務或中國大陸電動車合作夥伴合作的計畫。

在金融服務業方面,隨著金融服務業繼續邁向數位現代化,數位化措施正在加速,預計到2026年將改變整個產業。行動支付和數位貨幣的興起,傳統現金和銀行卡交易將持續轉變,且使用各種社交媒體平台來推廣和銷售產品和服務,已經開始再次徹底改變購物體驗。社交商務比傳統電子商務更具互動性,這為金融服務機構提供了大量新機會來推動其以客戶為中心的策略。

展望2024年:緩慢成長、產業不確定性與風險挑戰

展望2024年國際政經情勢,全球經濟前景仍面臨諸多下行風險,如地緣政治衝擊正在影響經濟前景,俄烏戰爭、以哈衝突與紅海危機等事件將使得全球地緣政治環境變得更加複雜。如近期的紅海危機事件給全球海上貿易帶來風險,風險升溫使得許多船隻望而卻步,包括馬士基(丹麥)和赫伯羅特(德國)在內的幾家全球航運巨頭已決定停止通過蘇伊士運河的航班,改繞行南非好望角路線,導致航運費用飆漲,且推升商品延誤和供應鏈風險。

再者,綠色科技補貼競賽恐演變成全球貿易戰。美國與歐洲等主要經濟體正在推行激勵措施,鼓勵企業投資於清潔能源技術,以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同時與全球綠色技術生產領導者中國大陸進行激烈競爭。如果西方國家與中國大陸的關係進一步惡化,西方經濟體可能加大對中國大陸進口產品的現有關稅,或加速對反傾銷和國家補貼的調查結果。中國大陸也可能會採取報復行動,例如阻止對綠色轉型至關重要的原材料如稀土的出口,令脫碳成本上升。

最後,氣候變遷引發的極端天氣事件擾亂全球供應鏈。聖嬰現象的出現可能會加劇天氣事件,並導致2024年全球氣溫創歷史新高。如果極端天氣事件對作物產量產生重大影響,可能會導致糧食短缺,使全球供應鏈緊張,並再次加劇通膨上行壓力。更高的成本可能會波及家庭,加劇人們對生活成本和糧食安全的擔憂。世界某些地區的糧食短缺可能導致大規模移民,甚至戰爭,引發嚴重的政治影響,並可能波及多個國家。

熱門推薦

配合大陸委員會提出補繳喪失原籍證明替代方案 移民署:網站專區已公布申請書,自4月21日起受理【焦點新訊】

「第32屆亞洲臺灣商會聯合總會回國訪問團」拜會海基會【最新活動】

好文轉載| 中國大陸產能過剩的成因及其情勢觀察【精選文章】

黑糖飄香的風城長照據點 王翎鳳在臺紮根發揮量能【深度專訪】

中國大陸國家安全法律法規簡介及對臺商的影響【兩岸經貿講座輯要】

簡析中國大陸邊境控制制度及因應之道【臺商財經法律顧問專欄】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