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兩岸經貿網

:::

2024年全球金融市場風險評估與展望

  • 資料發布日期:113-02-21
  • 最後更新日期:113-03-07
圖/unsplash

文/王儷容
(中經院第二研究所研究員)

一、2024年經濟成長表現及通膨皆將較2023年趨緩

世界銀行今(2014)年1月9日表示,2020至2024年這段期間的經濟成長,會比2008至2009年金融海嘯危機更疲軟,預估2024年全球GDP成長率將降至2.4%,連續第3年放緩。S&P Global 1月亦預測,主要國家2024年成長表現將較2023年趨緩,包括中國大陸、日本、印度、美國等;部分國家成長表現則優於2023年,如臺灣、南韓、ASEAN諸國等[1]

不過,國際貨幣基金(IMF)1月30日公布最新「世界經濟展望(WEO)」報告,以美國經濟意外強勁與中國大陸的財政支持為由,將2024年全球GDP預估成長率,由去年10月預測的2.9%上修到3.1%。IMF官員表示:「全球經濟持續展現出色的韌性,我們如今正處於軟著陸的最後下降階段,通膨穩定降溫,成長也有撐;但擴張步伐偏慢,而且未來可能遭遇亂流」。IMF提及的風險包含地緣政治震撼和全球供應中斷,導致大宗商品價格再次竄升,或頑強的通膨迫使各國央行在更長的時間維持高利率。IMF也再次告誡,認為全球可能發生貿易碎片化(fragmentation),並預測今年全球貿易成長3.3%,明年則成長3.6%,都低於歷史平均值4.9%。

IMF表示,由於限制性的貨幣政策以及供給面的問題紓解,多數地區的通膨下降速度比預期更快。今年全球整體的通膨率,料將降至5.8%,明年則是進一步降至4.4%。

二、各國升降息狀況不一

美國聯準會(FED)2月1日決議維持利率不變,主席鮑爾直言3月降息可能性不高。美國1月非農業就業人口激增35.3萬人,為1年來最強就業成長,超出市場預期18.5萬人近1倍,3月降息的可能性遽降至20%;在2024年年初,這個數字約為80%。Fed小心翼翼,生怕過早降息導致通膨重新加速,又擔心若等太久,也可能損害經濟並推升失業率,因此還在觀望。市場持續將年底聯準會資金利率目標定在3.75%至4%間,意味預估今年降息6碼(1.5個百分點)。

歐元區2024年1月通膨有所下降,惟降幅低於預期,有關歐洲央行(ECB)或將很快開始降息的期待可能因此破滅。目前金融市場預期,歐洲央行ECB今年內將5度降息,降幅127個基點,啟動時間在4月或6月。不過,數據顯示歐洲經濟前景黯淡,2024年第一季恐寫下連續6個季度停滯或負成長。另因大宗商品價格低迷及高利率,應會持續壓低通膨,但ECB仍認為,要到2025年歐元區通膨才會回歸2%目標。

日本銀行(央行) 2023年12月決議將短期利率維持在負0.1%。原先各界認為2024年4月是日本升息最有可能時點,但日圓受大地震影響大貶,日銀可能放慢政策調整步伐。總裁植田和男有意尋求更多證據,以確認日本工資成長會轉化為持續的通膨。日本「殖利率曲線控管(YCC)」政策主要設計者之一日銀副總裁內田新一表示,「即使日銀結束負利率政策,也難想像之後日銀將快速升息」。

中國人民銀行(央行) 1月24日突襲降低存款準備金率2碼,釋放約人民幣1兆元中長期資金活水,降準規模超出市場預期,反映人行支持實體經濟修復目標明確。人行工作會議曾於1月初宣布,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確保社融規模較快成長。

三、各國匯市主要受到美元指數影響

美元指數創下2011年以來最佳開年,自101.35附近持續攀升,主因美國2023年12月的非農就業高於預期、零售數據強勁、且其1月份通膨超出預期,強化了FED維持利率穩定之猜想,美元於2月中觸及近3個月高點104.95。原先升值中的日圓遭遇石川縣地震和美國就業數據的雙重打擊,日圓對美元出現16個月來最大單周貶值,更於2月中觸及近3個月低點150.88。

2023年新臺幣匯率主要受到美國貨幣政策變動之影響,接近年底新臺幣一路升破32、31大關。惟2024開年,美國延遲降息加上地緣政治因素,臺幣呈現劇烈波動,遊走在31.15至31.6之間。中經院1月24日發布之最新預測顯示,2024年新臺幣兌美元平均匯率為30.64,較前一年升值1.7%,主因國內經濟成長同比續增,預計高於美國;其次為我國相對於美國之利差縮小、及貿易表現改善(出口成長高於進口)所致[2],但此並未計入地緣/兩岸政治風險干擾。

假若地緣政治風險(如紅海、以巴衝突)沒有繼續惡化而危及供應鏈運作乃至於通膨復燃,再加上長久高利率情況已然影響美國經濟復甦,則預估美國應是會於2024年下半年開始謹慎降息。美元指數是否反轉走跌,將視其他國家經濟態勢及升降息狀況而定。判斷我國央行屆時應會審度國內外金融情勢,尤其是外匯市場情況,決定是否跟進。

四、各國股市起伏不定

由於投資人獲利了結,多國股市於2024年元旦結束長達2個月的金融市場瘋狂派對。其中,美股連漲9週後回檔,成為華爾街2003年以來最差的開年表現;FED主席鮑爾於2月1日「3月降息可能性不高」的談話,更導致美國股市創下今年來最大跌幅,道瓊指數下跌317點;跌幅最重的是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綜合指數,跌幅2.23%。

總結2024年元月,日本股市大漲8.43%,美國股市也小漲1.22%,但深圳A股大跌15.95%,上海A股跌6.27%,香港恆生指數再跌9.16%。不過,陸股因國家隊資金入場,春節前一週出現1年3個月以來之最高漲幅。臺股兔年萬八封關,龍年AI族群之連動將成主導盤勢重心。

五、各地金融危機可能性

1. 美國商辦價值滑落影響銀行獲利

我國銀行2023年前3季在美國分行/子行獲利年減4%,其中一大主因為商用不動產授信案增提備抵呆帳:歐美許多企業尚未恢復全面實體上班,全美商辦空置率在2023年第2季達30年來最高,如紐約市空置率可能要2026年才能降到19%以下。歐美商辦業者槓桿都很大,一路升息導致債務成本大幅跳升。原租約尚未到期的商辦面臨升息後無力以低租金收益,償付銀行借款利息;另因美國擔保品價值評估的方式是「租金收益法」,即使商辦貸款案沒違約,但擔保品價值一旦滑落,依規定,銀行就得足額提存呆帳,並吃掉獲利。

假若美國商辦價值滑落影響銀行獲利不斷擴大,即有可能造成銀行貸款能力降低,進而影響產業之融資乃至於實體經濟之運作,最嚴重者或將引發金融之不安定。

2. 大陸房產危機是否持續擴大?

中國大陸A股頻現暴跌,2月 2日上證指數一度跌3.77%,摜破2700點大關(至2666.33點),創2020年3月新低。網紅、股民哀鴻遍野,卻遭官方下令不可發表唱衰經濟的言論,股民情緒宣洩無門,竟大量湧進美國駐華大使館的微博「求救」。

浙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殷劍峰表示,陸股持續低迷有其結構性原因: 大陸人口紅利減少、房市不斷下跌,再加上美國不斷祭出對陸國安限制,過去長期依賴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愈來愈差。陸股預計要到2024年第一季、第二季政策陸續收效後,才可能止跌回升。

瑞銀預測大陸房地產政策或再放寬,包括增加對開發商的信貸支持等。貨幣政策方面,預計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將調降10至 20個基本點,存款準備金率調降25至50個基本點,並使用其他流動性工具,配合財政擴張。瑞銀預計,今年大陸將會把財政赤字率設定為3.5%至3.8%,提高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新增限額,並再發行新一批地方政府特殊再融資債券。摩根資產管理策略師預期3月初舉行的大陸兩會(全國人大和政協會議)可能會提供更多有關刺激政策的細節,並成為股市的催化劑。

大陸房市風暴未解,大陸當局加速保障性住宅、「城中村改造」及「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等「三大工程」建設。不過,國際投行摩根大通預計2024年房市銷售、新開工和竣工量仍將下跌10%。摩通認為,大陸房地產行業結構性下滑的趨勢不會改變。但長遠來說,房市仍會結構性下滑,符合官方逐步降低依賴房市增長的政策方向。

考量中國大陸的支持力度減弱以及房地產市況持續低迷,信評機構惠譽1月4日下調大陸四大國有資產管理公司的發行人違約評等(IDR)。惠譽表示,正等待2023年年終的財務結果以衡量是否需進一步下調。惠譽指出,中國政府及時向國有資產管理公司提供特別支持的傾向已經減弱,而這些動態已降低了資產管理公司有效履行其購買系統中不良資產的政策角色的能力。

 

[1]彭素玲、楊晴雯、王儷容等(2024)。2024年臺灣總體經濟預測。2024年經濟展望論壇,中華經濟研究院,臺北市。

[2] 同1。

熱門推薦

配合大陸委員會提出補繳喪失原籍證明替代方案 移民署:網站專區已公布申請書,自4月21日起受理【焦點新訊】

「第32屆亞洲臺灣商會聯合總會回國訪問團」拜會海基會【最新活動】

好文轉載| 中國大陸產能過剩的成因及其情勢觀察【精選文章】

黑糖飄香的風城長照據點 王翎鳳在臺紮根發揮量能【深度專訪】

中國大陸國家安全法律法規簡介及對臺商的影響【兩岸經貿講座輯要】

簡析中國大陸邊境控制制度及因應之道【臺商財經法律顧問專欄】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