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共中央一號文件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路線圖
- 資料發布日期:113-02-23
- 最後更新日期:113-03-04

文/陳建甫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所長)
中共自十八大後,每年立春前後都會發布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2024年2月3日,新華社授權發布「中央一號文件」,標題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學習運用「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全文共6個部分,包括: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準、提升鄉村建設水準、提升鄉村治理水準、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
總體框架可以概括為「兩個確保、三個提升、兩個強化」。「兩個確保」是要確保糧食安全、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三個提升」是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準、提升鄉村建設水準、提升鄉村治理水準。「兩個強化」是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提升農民收入的措施。具體目標是要在鄉村展開全面振興,打造宜居宜業和美好鄉村新景象,以加速農村現代化,更好地推動中國式的現代化建設。
外界對「兩個確保」的質疑
外界對「兩個確保」提出質疑。第一項是「確保糧食安全」。中共對糧食儲藏數據是屬國家機密,從來不對外公布。從習近平不斷強調「把飯碗端在自己的手中」與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成為糧食大國,到2024年也包含7個項目,詳述要如何確保糧食供應的政策,促進多元化糧食供應渠道的大食物觀,並沒有改變中國大陸希望成為現代化農業大國的目標。
第二項是「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中共早在2020年就曾宣稱,已如期完成所謂「脫貧攻堅目標任務」,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到2021年2月,再次鼓吹「中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並宣稱有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農村居民收入主要是靠到沿海大城市或城鎮勞動所得。2023年,中國許多經濟數據都不如預期,農民到城鎮打工的機會與收入也減少。豬、雞、羊價格下跌,小麥、玉米、各種糧食、農作物價格全面下跌,許多數據顯示中國大陸底層農民現在的處境是極度貧困中。但是,中央財辦副主任、中央農辦主任韓文秀在新聞發布會上再次強調,防止規模性返貧,是「三農」工作必須完成的硬任務。被外界批判是為了掩蓋或維持脫貧成果,穩定民心的做法。
「千萬工程」是鄉村全面振興的「方法論」
2024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了學習「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簡稱「千萬工程」)的計劃。這起源於習近平在浙江擔任書記期間的倡議,該計劃從改善農村環境入手,逐步擴展到全面鄉村建設。經過20多年的持續努力,不僅徹底改變浙江農村的面貌,同時也為全面振興鄉村作出示範。浙江的「千萬工程」可視為鄉村全面振興的「方法論」,各地都可參考借鑒。
「路線圖」(roadmap)廣泛運用在國家或鄉村發展的研究,例如: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指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希望各國能針對國家發展的現況、未來5年、未來10年等階段,依照各階段問題的迫切性,優先選擇SDGs為標的,設計發展的策略以解決各項問題。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路線圖」分為三階段:地方領導與幹部要解決各階段的問題、完成各項目標,例如在「鄉村產業發展」階段要達成4項目標、在「鄉村建設」階段要達成6項目標、在「鄉村治理」階段要達成4項目標。
中央農業辦公室強調,地方領導與幹部「必須看到,我國各地農村情況千差萬別,自然條件、風土人情、發展水平、工作基礎各不相同。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要因地制宜,不能生搬硬套、搞『一刀切』」。因此,文件中特別強調「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循序漸進、久久為功」,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階段性成果。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將以縣域作為實作場域。2022年中國大陸有2,843個縣級行政區(1,301縣、117自治縣、394縣級市、977市轄區),縣城是縣域內的行政中心,不管就資源、或就人才相對較多,較有執行「千萬工程」的能力。
三個階段所面臨的問題
在「鄉村產業發展」階段,可以效法「千萬工程」作法,先針對鄉村生態環境整治著手,目標是要強化鄉村一二三級產業的生產,優化農產品加工與流通運銷的機制,進而增加農民營銷的所得。部分或全部鄉村處在生態保護紅線的縣域,不要只想著希望中央能讓鄉村遷離生態保護紅線區,而是要想法辦法克服限制,發展屬於自己農村產業的特色。
對於已經具備鄉村產業發展水平的縣域,就要進入「鄉村建設」階段,提升鄉村的硬體與軟體建設,包括:道路、供水、能源、物流、資訊化等硬體的基礎建設外,今年文件也配合電動車趨勢加入「推動農村分布式新能源發展,加強重點村鎮新能源汽車充換電設施規劃建設」。另要提升到教育、醫療保健、保險、養老等機構服務項目。硬體的基礎建設與公共設施項目比較容易達成,但是要達到軟體服務、文化與生態文明的提升,就需要更多人才與機構的配合,才可以促進縣域城鄉融合發展。
在東部沿海省份或靠近大都市的縣域鄉村(市轄區),部分已具備硬體的基礎建設與軟件服務的機構,就要進階到「鄉村治理」階段。除了要遵從黨促進鄉村振興、發展鄉村文化、建設平安鄉村、改善農村移風易俗外,需要引進更多具有治理專業能力的人才投入鄉村全面振興工作。文件標示「實施鄉村振興人才支持計劃,加大鄉村本土人才培養,有序引導城市各類專業技術人才下鄉服務,全面提高農民綜合素質」以推動縣域城鄉融和、促進共同富裕。
農糧生產補償機制試點
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檢討農糧生產存在區域或省(區)發展的不公平問題,研議農糧主產區的利益補償機制。產糧大縣往往是經濟弱縣、財政窮縣。計畫在內蒙古、吉林、黑龍江、安徽、河南等5個糧食主產省(區)開展試點。統籌考慮主產區和主銷區糧食生產、流通、消費等相關因素,由糧食主銷區提供給主產區一定資金支持,推動橫向利益補償,並拓展產業、人才、技術服務等協作方式,讓糧食主產區不會因糧食生產遭受損失。
推動農業農村工作就是要增加農民的收入。為了要平穩物價,農糧價格都沒有上漲,但是近年來農業生產資材已經大幅的增加。未來將補貼項目要與生產資材項目要掛鉤調整,「把給農民的各項補助補貼補到位」;「加強拖欠農民工工資源頭預防和風險預警,完善根治欠薪長效機制」;「做好大齡農民工就業扶持」;「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鼓勵以出租、合作開發、入股經營等方式盤活利用農村資源資產」;進入高齡社會後要「健全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因地制宜推進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建設,鼓勵發展農村老年助餐和互助服務」等措施,這些具體措施就是要讓人民有感。
結語
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除了明確標示鄉村全面振興的「路線圖」外,也訂下「有利」、「有效」的KPI指標,是否會如預期有所成效,還需要時間加以觀察與驗證。不過,當前城市居民面臨艱困就業環境下,中共推動縣域鄉村全面振興,應該可以吸納部分過去到城市工作的農移工,轉移城市居民面臨外資撤離、民營企業凋敝、產業調整不順與年輕人失業的問題,至於,是否能有效引導城市各類專業技術人才下鄉服務,則是後續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