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兩岸經貿網

:::

中國大陸碩博畢業生過剩:教育體制與經濟發展失衡的警訊

  • 資料發布日期:113-08-19
  • 最後更新日期:113-08-20
大量失業者湧入外賣行業,導致騎手收入大幅縮減。 圖/領英(中國)

文/潘兆民
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財團法人兩岸關係研究院執行長

中國大陸碩博畢業生過剩問題嚴峻

學歷越高,就業率反而越低的「學歷倒掛」現象,正成為中國大陸碩博畢業生過剩的常態。尤其是,文法科(如商科、管理、法律、文史等)等畢業生「學歷倒掛」現象比理工科更嚴重,前者是泛就業,而後者是專業性就業(亦即是政策鼓勵的就業方向)。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大陸碩博畢業生得到公司錄取通知的獲得率為44.4%,低於本科生的45.4%,較去年下滑12.3%。再依據中國大陸智聯招聘發布的《2024 年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碩博士畢業生就業獲得率為44.4%,再依該招聘網的資料顯示,今年3至4月針對2024屆畢業生就業力調查報告顯示,今年普本(非雙一流本科院校)院校碩博畢業生就業獲得率33.2%,較去年下降17個百分點,也低於普本院校本科畢業生就業獲得率43.9%,這是中國大陸就業市場前所未有的現象。智聯招聘執行副總裁李強表示,碩博求職進展一直以來都好於本科,直到今年呈現出本科更好的態勢,在普本院校中更為凸顯。由於「學歷倒掛」的情況日益嚴峻,導致內卷加劇、學歷貶值,因而引發諸多嚴峻的問題。

就業降級薪資貶

中國大陸媒體近日指出,重慶市27歲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何成畢業後因為找不到合適工作,正從事送外賣的報導,成為大陸網民熱議的話題。有些網民擔憂,研究生都找不到工作,其他人更可想而知。何成還因此於事後以碩士送外賣為名,在微博開帳號回應,強調「家長不應該因為他的個案而不讓孩子讀書」。

中國大陸為解決龐大的就業大軍,經常採用靈活就業」方式,主要還是通過三大蓄水池:「快遞、外賣、網約車」進行消化,不過,當下三個蓄水池亦逐漸填滿而出現溢出現象。2023年底,中國靈活就業人口已然逼進2億人,佔全體就業人口的14.3%,未來只會越來做多。根據2022中國零工經濟行業研究報告,一線城市的靈活就業用工占比已經到達25.6%,零工需求將不斷釋放,到2036年或能接近4億人。因此,外賣小哥的本科率、碩博率,遠超其他行業的情勢也不足為奇。

此外,大陸當下「學歷內卷」境況日益嚴重,研究生就業薪資續貶。過往大陸社會普遍認為,本科生是就業市場中最尷尬的部分,學歷門檻要求高的職位,本科生的就業往往不如碩博生;實作要求高的職缺,大專生又比本科生更符合技能要求。據智聯招聘的研究資料顯示:2024屆碩博畢業生的期望月薪高達12,083元人民幣,遠超過本科生的期望月薪6,898元人民幣。

然而,碩博士在當前的就業市場上,似乎面臨著比本科生更為尷尬的境地,因為一線工作職位不太喜歡任用研究生。依陸媒《濟南日報》旗下「經濟觀察報」引述中國大陸國企下屬的中型水務公司總經理張濤(化名)表示,因許多研究生心理預期更高,流動性也更高,這幾年他的招聘經驗之一,是「寧花月薪5,000元人民幣招本科生,也不願花月薪7,000元人民幣招聘研究生」,當然主要考量依然是地方政府財政緊張,公司對應屆畢業生需求,尤其是對成本更高的研究生,只會進一步減少。中國大陸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評述從經濟發展現狀看,目前碩博士的人才供給,尤其是學術性的碩博士已經超過了社會需求」。其他陸媒報導指出,「這不是水務行業僅存的現象」。中國科銳國際校園招聘業務總監安慶表示,近幾年研究生數量明顯大於市場需求。因此,誠如許多企業主事者所言,在充滿不確定的宏觀經濟環境下,企業更傾向於降本增效,在能力大致相當情況下,「更傾向於招聘對薪酬預期較低的本科畢業生

「降級」重讀職校

經濟不景氣扼殺青年的就業機會和前景,使得愈來愈多擁有碩博學歷畢業生重返校園「回爐」,而且就讀的是比大學學歷次一等的職業學校,謀求學得一技之長,盼能更容易找到工作。根據陸媒《第一財經》報導,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近2年來已錄取超過150名擁有大學或碩博士的畢業生,而這些人就學方向主要是心理諮詢師、公共營養師和健康管理師。事實上,不只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有「回爐」碩博士的畢業生,一些與軟體信息工程、鐵路信息技術、資源環境等相關的職業技術學院,也同樣受到一些畢業生的關注。此外,也有專科生相繼加入「回爐」行列。

嶺南職業技術學院招生辦的何姓老師向陸媒表示,「回爐」原因一是市場需求,單就這些技術證書,在職業學校相對會便宜些;二是就業前景,一些學科的大學生擁有學歷卻缺少職業技術培訓。在就業市場,若同時擁有學歷與技術,競爭力相對較強;他並認為,是項畢業生「回爐」的現象將會逐漸增加。

碩博畢業生過剩的主因

在經濟景氣及市場預期等因素權衡下,愈來愈多中國大陸企業傾向招收「更便宜」的本科生。問題是,何以碩博士畢業生獲得就業的比率低於本科生?導致企業招募研究生意願降低的原因為何?

一、教育體制失衡內卷加劇:官方碩士研究生擴招計畫的政策錯誤

企業招聘碩博畢業生意願降低的同時,整個就業市場卻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龐大研究生群體,這正說明中國大陸碩博士教育擴招政策與經濟發展政策的脫節。

2020年3月,為應對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的人才需求,教育部開始實施研究生擴招計畫,根據「中國教育在線」發布的2020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2019年考研錄取人數約為80.5萬人,按照計劃擴招18.9萬人計算,2020年研究生擴招比例約為23.5%。因此,在官方碩士研究生擴招計畫的引領下,中國大陸大學生近年興起考研潮,為就業市場帶來前所未有的龐大研究生求職者。2019年至2023年,研究生數量從近800萬人迅速成長至1,100餘萬人,目前仍以每年逾100萬人的速度上升。碩博士畢業生人數甚至超過大學畢業的本科生,近期陸媒報導「北京碩博畢業生人數首超本科生,即刻登上多個社交平台的熱議話題。中國《新聞週刊》亦關注到,「除了北京,上海也有多所大學出現了這一情況,具體到其他地方的個別院校,這種情形更加普遍」。

儘管內卷加劇,學歷貶值,高學歷群體的比較優勢消失,只能通過卷」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即便如此,依然無法阻擋大量的本科生考研、考博的熱情,2023年考研人數473萬(全中國畢業生才1,100萬),而在疫情前一年的2019年,考研人數僅為280萬。幾年間,在官方的擴招鼓吹下,考研人數擴增173萬人,龐大的研究生畢業群體勢必對就業市場造成壓力,當然產生「學歷倒掛現象。

據中國大陸經濟觀察網的觀察,幾年前大陸高校擴招研究生是導致整個就業市場充斥巨量研究生的主因,大量的碩博畢業生又大部分出自非「雙一流」的高校。據前述報導指出,與同類院校本科生就業相比,研究生就業開始出現倒掛情況,特別是在非「雙一流」的高校中,這些學校的研究生沒有好學校的光環,但學歷又處在金字塔頂部,也是整個教育體系中的碩士研究生大多數來源。大陸學者警告,中共政府若不結合現實的社會需求來確定人才培養規模,必然導致碩博士就業形勢更加嚴峻、學歷進一步貶值。

二、經濟發展失衡、資源分配不公

在經濟發展戰略上,中國大陸針對不同行業的限制與打壓政策,也是導致高學歷高失業的主因。其中對互聯網、教育、房地產服務等產業的限制與打壓,勢必造成互聯網信息技術、教育和房地產行業的勞動力需求減弱,偏偏這些行業又是僱傭較多高學歷畢業生的行業,同時也是高學歷年輕人畢業後所嚮往的職業。

再以人才供給面而言,檢視 2018 到 2021 年期間,資訊技術領域是大陸碩博畢業生人數增加幅度最大的專業之一。經濟政策的限制,使得需求面不斷減少,供給的增加卻又增長設備製造業的人力需求,這些需求大多以二、三、四線的工人為主,然而是項專業的應屆畢業生人數卻沒有增長多少。因市場無法提供足夠的高學歷空缺,這群高學歷年輕人當然難以想像,持續讀書獲取較高學歷,畢業後卻只能往製造業担任二、三、四線的工人。

大陸某些經濟學者亦指摘表示,「高學歷高失業當然與中國政府重手打擊教培行業有關」。中國大陸在2021年推出的「雙減政策」(同時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和學費)重創補教培訓業,最致命者,莫過於規定全中國小學、中學學生下課後一律不准補習、課後輔導,結果是多家補教業者不堪虧損倒閉、裁員,損失慘重。問題是,這類機構又是吸納大量高等院校人文和社會科學的碩博畢業生的主力。

同年7月24日公布「雙減政策後,北京《中國企業家》網站即刊登《教培已死!70萬教培機構、1,000萬從業人員出路何在》,北京師範大學等機構也統計,約有1,000萬人受僱於民營補教機構,上述數字已然呈現中國大陸補教業龐大的就業規模,卻因新東方等多間教培機構倒閉,造成大量高學歷的失業人口。據2021年11月3日《日經新聞》報導,中國大陸掃蕩民營教培業的舉措將造成超過300萬人失業,佔該行業就業人數30%以上。這項數據透露巨額的失業規模,正如大陸某著名時事評論員所言,「政府去年打擊教培行業,導致大量高尖人才失業。中國大陸無疑是在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等於是自己給自己創造大量的失業人口,然後自己再去解決這些失業問題,是嚴重浪費行政資源」。

熱門推薦

配合大陸委員會提出補繳喪失原籍證明替代方案 移民署:網站專區已公布申請書,自4月21日起受理【焦點新訊】

「第32屆亞洲臺灣商會聯合總會回國訪問團」拜會海基會【最新活動】

好文轉載| 中國大陸產能過剩的成因及其情勢觀察【精選文章】

黑糖飄香的風城長照據點 王翎鳳在臺紮根發揮量能【深度專訪】

中國大陸國家安全法律法規簡介及對臺商的影響【兩岸經貿講座輯要】

簡析中國大陸邊境控制制度及因應之道【臺商財經法律顧問專欄】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