崎嶇前行 中國大陸數位經濟列車開向何方?
- 資料發布日期:111-07-18
- 最後更新日期:111-08-23
◆文/洪鳳儀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員
近年來中國大陸數位經濟蓬勃發展,尤其在疫情催化下數位經濟應用場景在各領域湧入許多廠商投入發展,除了過往的BATJ四大廠商即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京東之外,近期崛起還包括TMD三大新秀分別為字節跳動(抖音母公司)、美團、滴滴等,這些廠商除了在原本創建的網路平臺上成績亮麗,同時也持續拓展其他領域,包括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醫療、雲端服務、工業互聯網等都有良好發展。
然中國大陸政府近年來在數位經濟政策可說是恩威並濟。一方面大力支持數位經濟發展,相繼頒布「十四五」數位經濟規劃、東數西算工程、推動5G+工業互聯網應用場景等,強調建設數位中國,以數位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
另一方面高舉反壟斷大旗,頒布多項產業管制措施,要求不能讓政府受到企業大到不能倒的威脅。自2020年末至今,相關作為包括:發布平臺經濟反壟斷指南,大幅提高裁罰案件數與金額,規範網路遊戲與教育,降低青少年可使用網路遊戲與教育時數,並針對數據安全進行嚴格監管等。又因為2022年上半年大陸疫情爆發,多處封城造成經濟衰退疑慮,政府提出對科技監管鬆綁動作,包括結束對海外上市企業如滴滴、滿幫等的網路安全審查等。
圖 中國大陸數位經濟重要政策歷程(資料來源:中國政府網)
在這樣不確定的政經環境下,中國大陸數位經濟領導廠商提出因應策略,試圖突破現有困境,其中包括:緊盯政府風向,隨時跟進調整;各廠商間化干戈為玉帛,對特定限制進行鬆綁;將觸角伸向其他領域並順勢進行轉型;以及面向海外市場走出去。
一、緊盯政府風向,隨時跟進調整
自2020年末至今,數位經濟領導廠商開始低調行事,緊盯政府風向,隨時跟進調整,就怕下一把火會燒到自己。舉例來說,2020年12月中國大陸政府公開宣布擬對網路存款做相關風險管理與監管,阿里集團底下負責網路金融業務的螞蟻金服即宣布,旗下支付寶網路存款產品下架,引發寒蟬效應,包括騰訊理財通、京東金融等十餘家平臺亦在隔天立刻下架網路存款相關產品。
其次,廠商藉由經營權力移轉來暫避風頭。2021年已有多個數位經濟領導廠商的創辦人提出卸任交棒,如拼多多創辦人暨董事長黃崢、京東集團總裁劉強東、快手科技聯合創辦人宿華、字節跳動董事長張一鳴等。
最近,中國大陸政府著手推動由特定廠商向政府提供1%股權,讓政府在企業決策中發揮直接作用,包括字節跳動、微博、滴滴、滿幫(貨運物流平臺)、看準網(求職平臺)等已由國資入股。
二、各廠商間化干戈為玉帛,對特定限制進行鬆綁
過去在各廠商間出現許多意圖利用限制打壓競爭對手的惡質競爭方式,如平臺二選一,要求店家使用的平臺只能選擇一個;大數據殺熟,利用大數據對熟客收取較高價格;或掠奪性定價,也就是犧牲短期利潤,訂定低於成本之價格,迫使競爭者退出維持市占等。
在相關法規強力限制之下,數位經濟領導廠商已經認知到中國大陸政府是嚴正重視並打算整頓,故從你死我活的競爭轉為對特定限制進行鬆綁動作,最顯著的改變包括:
- 相互開放連結:之前各大網路平臺相互阻擋連結,未來將分階段開放互連,合法網址可以自由連結不受限制;
- 維護市場秩序與公平:網路平臺反壟斷進入監管時代,過往平臺的強勢只能選一個的規定將鬆綁,店家得以有機會多平臺發展;
- 保障用戶權益:平臺頒布多項政策對違規廣告與假貨等亂象進行遏止,以保障消費者權益;
- 保護個人隱私:未來網路平臺與相關應用軟體必須向用戶明示蒐集的手機應用資訊及使用目的。
三、將觸角伸向其他領域並順勢進行轉型
為突破現有困境,中國大陸數位經濟領導廠商亦同時將觸角伸向其他領域,除增加營收外也可分散風險。以百度為例,憑藉原有網路平臺規模優勢,向智慧交通領域發展,其所成立的百度阿波羅推出智慧車聯網,內容有自動駕駛、智慧城市、智慧政務,目前已在大陸多個區域/城市中營運,包括南京、重慶等;同時也發展無人駕駛計程車服務,在北京開始Appllo Go業務;2021年更進一步宣布與吉利汽車合作推出自有品牌智慧電動車集度,並在近期提出汽車機器人概念車ROBO-01,從車聯網到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再到實體電動車的製造,百度跨足的領域廣泛。
另外以補教機構新東方為例,中國大陸政府提出雙減政策,要求青少年進行網路遊戲時間降低至每周末3小時;並要求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占用寒暑假及國定假日時間進行學科類培訓,嚴禁培訓機構資本化;對補教機構是重大打擊。然而新東方趁勢成立東方優選進行農產品銷售,透過英語專業教師融合雙語教學與直播帶貨模式,近期在網路上掀起轟動,也是轉型良好典範之一。
同時,亦有廠商順勢進行轉變,將推動不順利的產品或平臺退場或轉型,調整員額規模、精簡業務線等。如阿里集團聚焦社區業務的團購平臺品牌「淘菜菜」成立不到一年就宣布縮減規模,在部分城市陸續關倉;騰訊社交電商部門「小鵝拚拚」也在成立不到兩年時間就宣布停止營運,並將應用程式下架;其餘如愛奇藝、知乎、滴滴、小米、微博等集團都有類似業務調整與人事精簡。
四、面向海外市場走出去
面對中國大陸政府對於平臺經濟的打壓,同時美國亦推動乾淨網路計畫要求應用程式商店將可能威脅美國人隱私之中國大陸應用程式下架,數位經濟領導廠商開始構思出走,去海外設點。其中一個是新加坡,如阿里巴巴在新加坡投資地產和招募人才;騰訊在新加坡設立亞洲總部;字節跳動也在新加坡設立亞洲總部並徵才。
另外,東南亞也是中國大陸數位經濟領導廠商主要攻城掠地的新興市場之一。目前東南亞四大電商平臺中,Shopee(蝦皮)為騰訊旗下,Lazada、Tokopedia、Bukalapak這三家廠商阿里集團皆有持股,其中在Lazada的持股更高達83%;字節跳動也著眼電商開始布局東南亞市場,接連在印尼、越南、泰國、馬來西亞開設據點。
結語
中國大陸數位經濟在疫情催生數位新應用、政府政策,以及全球最龐大上網群體等三大因素支援下,迅速發展。一項新型態產業在發展初期,難免有些亂象,待成熟後,透過健全相關法規體制並規範不侵害政府、其他企業或消費者的權益,引導產業朝向良性競爭,是必然的過程。
觀察歐美及我國,亦對數位經濟發展之反壟斷議題高度重視,陸續推出相應政策規範限制平臺發展朝向健康有序,並維護用戶與店家之權益,顯示這已經成為全世界皆面臨的問題。
然中國大陸政府在數位經濟發展達到一定規模後,開始利用政策工具規範產業促使成熟發展,固然有其道理,方式卻略顯冒進,這也可看出中國大陸政府對民企的態度並不友善,臺商在經營中國大陸市場時務須留心謹慎。
延伸閱讀
⏩中國大陸「境內外數據安全評估規範」對臺商之影響/陳宏志(行政院國家資通安全會報技術服務中心)
⏩中國大陸有關個人信息保護對臺商的影響與因應/ 姜志俊(翰笙律師事務所主持律師、海基會臺商財經法律顧問)
⏩中國大陸修訂境內企業赴外上市保密規定之分析/吳子涵(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分析師)